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朱自清是著名的作家、诗人,也是著名的学者。如果说《背影》、《荷塘月色》是他创作的最负盛名的文学作品,那么,与两篇佳作名声相当的他的学术著作自然非《诗言》莫属。前者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后者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作为学者的朱自清是与《诗言》一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 标签: 诗言志 朱自清 中国文学批评史 《荷塘月色》 学术著作 现代文学史
  • 简介:本文就宋元时期潮州方志《三阳》、《三阳图》的修纂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按中国古方志名称的演变,潮汕方志也从《潮州记》,发展到《潮州图经》,乃至《三阳》、《三阳图》。根据《永乐大典》引录《三阳》、《三阳图》,与《文渊阁书目》及《潮中杂记》等书的著录相印证,《三阳》、《三阳图》应有多种版本。

  • 标签: 潮州方志 《三阳志》 《三阳图志》
  • 简介:据不完全统计,洛阳历代出土墓志约6000余方。每方墓志就是一篇古代人物传记,所以人们把它称之为“石史“。加强古代墓志研究对史实钩沉,历史人物研究,接续古今族系,开展与海外宗亲组织的联谊都是大有益处的。

  • 标签: 洛阳市 墓志 志主 唐朝 王怀文父子墓志 志文
  • 简介:“国史”是唐代官修本朝史的统称,其概念有广、狭二义。狭义的国史仅指纪传体国史;而广义的唐国史则包括纪传体国史和逐朝编纂的皇帝实录,如宰相“监修国史”的职衔,用的就是广义——这两种本朝史都是由史馆史官完成的。本文论述的对象是广义的唐国史。

  • 标签: 《新唐书·艺文志》 唐朝 中国 历史古籍 著录原则
  • 简介:《百川书》的部类分目参考了《宋史艺文》等公私目录著述。其分目录书之标准主要是以所录书籍稗益圣教之强弱为主导,辅以"神怪"成分的多寡,本于所录书籍之性质及渊源而"各以类从"等多方面融合而成。高儒之"小说观"并非导向"小说"之本位意识,而是退让于《书》所遵循之著录标准,与其"史观"紧密相联而淆乱不清。

  • 标签: 高儒 《百川书志》 《宋史艺文志》 分目录书标准 “各以类从” “小说观”
  • 简介:《旧唐书·经籍》为《古今书录》之节本这一学界定说,有《旧唐》总序及大序的相关说明作为坚实的依据。牛继清先生对此却以“编者的疏漏”为由轻率地加以否定,而提出了《旧唐》对《古今书录》有所“增补”的新说。其依据是《旧唐》今本各小序所载著录图书的部、卷数目大于总序及大序所载之数目,以及《新唐书·艺文》史部大序所称“著录”部分为“八百五十七部”正好与《旧唐》史部各小序所载著录数目之总和相符。但牛氏前一个依据是建立在小序所载著录之数目必须正确无误的假设基础上的,后一个依据只是一个无关的巧合,因此这个“增补”说,实际上没有任何可信的证据。牛氏进而在此基础上考察出的《旧唐》所增补的十八部著作,也只是怪异逻辑推导下产生的错误结论。

  • 标签: 《旧唐书·经籍志》《古今书录》增补 辨误
  • 简介:通过钩稽史料,排比史实,发现十七所载大宴仪非太宗朝所能有,亦非真宗、仁宗朝的实际情况,而是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月十日天宁节的仪制.但徽宗建中靖国元年的大宴仪实际仍是由神宗熙宁九年、元丰年间所创立,并用于神、哲、徽三朝,迄徽宗大观三年因新大宴仪的出世才罢用.

  • 标签: 宋史 乐志 大宴仪 考辨
  • 简介:《诗言》是朱自清先生的一部文学批评论文集。共收《诗言》、《比兴》、《诗教》、《正变》四篇论文,研究了“诗言”“比兴”“诗教”“正变”四条诗论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此书是朱先生学术生涯中影响很大也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吴周文在《朱自清论》一文中评价说:“《诗言》是他功力最深的著作,对‘诗言“比兴“诗教“正变’四方面的诗论,纵向作了精微的考察,理清了它们的来龙去脉和衍变史迹,从而纠正了谬说。”

  • 标签: “诗言志” 朱自清 治学 “诗教” “比兴” 文学批评
  • 简介:敦煌本《王梵诗》的研究肇源较早,研究成果甚多。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前辈学者未能见到敦煌文献中所有的《王梵诗》写卷。本文又认定了5件前人未曾论及的《王梵诗》残片,现予以叙录如下。

  • 标签: 敦煌文献 王梵志诗 残片 叙录
  • 简介:有人把李善注阮籍《咏怀诗》语误为颜延之注者。《诗品》称颜延之注阮籍《咏怀诗》"怯言其","怯言",或指颜延之怕说错及有所穿凿而不言,或指颜延之身处易代之际不敢言不愿言。沈约之注则借释典故说出阮诗之"意"。把阮籍诗作与时事附会起来讲,始作俑者是注《文选》之"五臣"。阮籍当年事以"得意忘象"之玄学思想方法作诗,我们亦当以"得意忘象"之玄学思想方法来解诗。

  • 标签: 阮籍 颜延之 沈约 五臣 玄学
  • 简介:《晋书·地理》阜陵沦为麻湖说误舒峤中华书局点校本《晋书·地理》淮南郡阜陵县下注云:“汉明帝时沦为麻湖”。鄙意以为这实乃误记,其理由如次。麻湖,。或作历湖,见于秦汉以来诸地志,在今安徽省和县西30里,明永乐中堙塞(《明史·地理》);阜陵,酉汉已...

  • 标签: 地理志 《元和郡县图志》 《淮南子》 汉明帝 历阳 晋书
  • 简介:吴仲虚为《虞初》刻家之一,原名吴继灼,字仲虚,号履素,休宁商山人,生于嘉靖三十二年,卒于万历二十七年,书坊西爽堂。吴仲虚非吴琯,不应将吴琯刻书归于吴仲虚西爽堂。

  • 标签: 吴仲虚 吴琯 西爽堂
  • 简介:本文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释见於《佛祖统纪》之《夷坚》明教纪事,认为该纪事虽不见今本《夷坚》,但大体应出自《夷坚》作者洪迈之手笔;并就该纪事中有关明教的称谓,教主之名讳,信徒之服色,该教对道教之依托,教徒的习俗等,一一加以释,甄别其真伪,界定其与实际的距离。

  • 标签: 《夷坚志》 吃菜事魔 《佛祖统纪》 明教 摩尼教
  • 简介:正教授认为,眩晕之本在于脾胃运化失司,痰、浊、瘀皆为其标,治疗当以调理中焦脾胃为中心,兼顾肝胆、升清降浊,临证多取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泽泻汤、清震汤等加减化裁。

  • 标签: 眩晕 路志正 名医经验
  • 简介:摘要奔豚气多有情而发,历代医家多从惊恐、忧思、怒等方面进行解析。本文将从情因素入手,辨明奔豚气所涉脏腑,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 简介:通过4则验案对名老中医程源治疗小儿脾胃病的临证经验、诊疗特色、临床思路、用药特点等进行归纳总结、综合评定,有效掌握其治疗小儿脾胃病的用药规律、经验方等,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宝贵的经验。

  • 标签: 小儿 脾胃病 临床经验 程志源
  • 简介:体育学界普遍认为武舞与武术起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于筠先生提出了两者并无关联之异见,问题根源在于对武舞概念的不同理解。在呈现武舞概念存在多元并存现象的同时,对武舞概念的演化历程进行梳理。通过研究可知,“武舞”之称首见于南朝刘宋时期。由周代“大武”之舞衍化而来,发展成为与文舞相对应的雅乐舞蹈体系。武舞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俗乐成分,泾渭分明的雅俗界限逐渐模糊,概念外延也不断扩大、于筠先生的观点忽略了武舞在发展过程中体系不断扩大、雅俗界限趋于模糊的历史事实,将武舞框定于雅乐体系之中,抹杀了武舞发展的动态性。

  • 标签: 武术史 武舞 干戚舞 巴渝舞
  • 简介:我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处于冷兵器时代,然而,《三国通俗演义》的作者却把它写成了冷兵器和热兵器并用的时代。这是作者受其生活年代的兵器发展状况影响的结果。研究这个问题,对我们辨别《三国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是大有裨益的。1《三国通俗演义》后半部多处提及火器,其中最具体生动的是以下描述火炮和地雷使用情景的几段(引文均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4月版)。

  • 标签: 三国志通俗演义 成书年代 冷兵器时代 上海古籍出版社 生活年代 三国时期
  • 简介:司马彪《续汉书.百官五》“刺史”条“本注日”部分记述束汉各州所辖郡国数,原文如下:

  • 标签: 刺史 百官 汉书 司马彪
  • 简介:虽然东汉一朝的郡、王国和属国设置屡有变迁,其数目并非保持恒定;但无论是九十八的总数还是各州所分部郡国的数目,甚至包括“外十二州”的排列顺序,《续汉书.百官五》“刺史”条都与同书《郡国》的记载相合无间。

  • 标签: 刺史 百官 汉书 排列顺序 数目 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