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于癌症相关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首位,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DNA甲基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机制,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DNA甲基与肺癌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进行综述。

  • 标签: DNA甲基化 肺癌 疗效评价 预后
  • 简介:对青薯9号、大西洋、小白花和E1074种基因型的马铃薯茎尖进行玻璃超低温保存,并运用甲基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分析4种材料超低温保存前后DNA甲基的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经玻璃超低温保存,四个品种的成活率分别为86.93%,/o、78.03%、71.57%和65.82%。成活率和再生率因基因型而异,且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显著。用MSAP技术分析超低温保存前后植株甲基的结果显示:用16对引物组合对4个品种进行扩增,平均扩增出493条带;与对照相比,4个品种基因组的CCGG序列中有8.4%~14.3%DNA发生甲基变化。经超低温保存后,去甲基甲基都有发生,并以去甲基变化为主要趋势。本文运用MSAP技术对马铃薯超低温保存前后植株进行胞嘧啶甲基分析表明,使用MSAP检测超低温保存后再生植株DNA甲基遗传变异非常有效。

  • 标签: 马铃薯 玻璃化法 超低温保存 DNA甲基化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遗传变异
  • 简介: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患儿血液中p73基因的转录表达、启动子甲基状态及二者之间关系。方法收集45例肾母细胞瘤患儿为病例组,以健康体检或因其他原因就诊的性别、年龄匹配的15例(排除肿瘤等恶性疾病)儿童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外周血,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甲基特异性PCR(USP)检测p73基因转录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甲基状态,并分析病例组中p73基因的表达及甲基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及p73基因的甲基对其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病例组中p73mRNA的相对表达量(3.2±0.9)高于对照组(1.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p73基因甲基阳性率(20%)低于对照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中甲基p73mRNA的相对表达量大于非甲基p73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且大于对照组中甲基p73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非甲基p73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0)。结论。肾母细胞瘤外周血中p73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是其基因表达调节方式之一,并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发生甲基的p73基因在肾母细胞瘤中有可能充当癌基因的角色,转录水平的过度表达与其甲基状态有关

  • 标签: P73 肾母细胞瘤 外周血 启动子甲基化 转录表达 儿童
  • 简介:目的:以转坛£抗虫基因白桦的不同月份叶片为实验材料,揭示基因组DNA甲基水平与植物叶片发育及外源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DNA-MSAP方法检测叶片基因组DNACCGG位点甲基状态,利用Northern杂交技术分析其外源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转基因白桦叶片基因组DNA同年5~9月总甲基水平分别为21.95%、29.62%、25.41%、41.39%和47.24%,除7月份稍有波动外,整体呈现随着叶片的成熟和衰老渐升高趋势;全部扩增位点中,半、全甲基位点比例分别为17.99%和15.19%,在各月份叶片中变化较大,其中半甲基位点比例分别为10.37%、19.14%、14.92%、17.2%和28.83%,全甲基位点比例依次为11.58%、10.49%、10.50%、24.11%和18.40%。同一无性系外源基因在当年5~7月表达量最高,8~9月呈下降趋势,与基因组甲基状态呈负相关趋势。结论:转基因白桦叶片的成熟和衰老及外源基因表达量降低均可能与基因组DNA甲基水平的升高相关。

  • 标签: 转基因白桦 基因组 甲基化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NSCLC患者p16基因的甲基状态,探讨p16基因甲基与肺癌发病的关系以及其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实验分两阶段进行。结果A组患者四种标本中P16基因甲基率分别为50%,46.43%,51.79%,53.57%;B组2例COPD合并吸烟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例痰标本中检测到P16基因甲基;C组健康对照者标本中均未检测到P16基因甲基。D组患者四种标本中P16基因甲基率分别为48.27%,50.00%,56.89%(33/58),58.60%。结论肺癌患者四种标本中P16基因甲基率明显高于非肺癌患者及健康人,而非肺癌患者(包括慢阻肺病人)和健康人甲基率无明显差别,检测p16基因甲基可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及筛查。

  • 标签: DNA甲基化 肺泡灌洗液 血清 肺癌
  • 简介:抑癌基因RASSF1A、p16发生甲基,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该两基因和其甲基可以从肺癌组织、呼出气冷凝液、血液、痰液、肺泡灌洗液中检测到。目前可使用去甲基药物5-氮杂-2’-脱氧胞苷等进行治疗。

  • 标签: RASSF1A P16 肺癌 甲基化
  • 简介:目的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receptor—β,ER—β)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状态及ER—β蛋白的表达,同时分析ER—β启动子甲基与ER—β的表达间的关系,以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ELIVISON二步检测40例正常子宫内膜、40例子宫内膜息肉及2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蛋白的表达,同时运用甲基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组织中ER—β的甲基情况。结果正常子宫内膜中ER—β的表达较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显著增高(均P〈0.01),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则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β基因甲基率较子宫内膜癌显著降低(均P〈0.05)。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的阳性表达与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状态均呈负相关。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ER-β的基因甲基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乃至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复发密切相关。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受体Β DNA甲基化 甲基化特异性PCR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单侧肺部孤立小结节患者四种标本p16基因甲基状态,探讨其在肺部孤立小结节病灶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MSP检测79例单侧肺部孤立小结节(Ⅰ期以内肺癌),并接受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的血清、痰标本、肺泡灌洗液、组织中P16基因甲基情况。结果经病理证实为NSCLC中腺癌患者四种标本中P16基因甲基率分别为50.00%,52.77%,58.33%,58.33%;鳞癌患者对应的四种标本中P16基因甲基率分别为54.54%,54.54%,54.54%,59.09%;而SCLC患者对应的四种标本中P16基因甲基率分别为0%,15.38%,15.38%,15.38%。结论P16基因甲基检测对肺部孤立小结节病灶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对NSCLC患者早期诊断及筛查价值高于SCLC。

  • 标签: DNA甲基化 P16基因 孤立小结节 肺癌
  • 简介: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1(hMLH1)、错配修复基因2(hMSH2)启动子区甲基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特异性PCR方法检测2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hMLH1、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状态。结果:hMLH1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甲基率为39%(9/2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甲基率为5%(1/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SH2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甲基率为8%(2/2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甲基率为5%(1/20),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有关;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不存在显著联系。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错配修复基因1 错配修复基因2 甲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与相邻的正常子宫肌层组织的P16基因启动区甲基状态的差异性,探讨P16启动子区甲基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治疗后肌瘤复发等关系,以及期望激素受体成为子宫肌瘤药物控制的靶点。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医的30例子宫肌瘤患者,取同体子宫肌瘤组织与其相邻的正常子宫肌层组织。对上述标本应用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PCR,MSP)检测P16基因启动区域CpG岛异常甲基;采用组化分析肌瘤细胞和正常对照组织的雌、孕激素受体;并采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30例子宫肌瘤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率为26.6%(11/30),子宫肌瘤旁正常组织中甲基率6.66%(2/30),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30例中雌激素受体表达增高的个体占40.0%(12/30),孕激素受体表达增高的个体占33.3%(10/30),两者均同时表达增高的个体占26.7%(8/30)。结论子宫肌瘤及其临近的肌层组织的均出现P16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状态,子宫肌瘤组织总体呈现出低甲基;子宫肌瘤对雌激素以及孕激素都具有较高的应答性,而且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以及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高表达。子宫肌瘤的无限生长与诸多因素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 标签: P16基因 子宫肌瘤 雌激素受体 病因
  • 简介: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中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吉非替尼作用2株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型(H1650、PC9)和2株EGFR野生型(A549、H520)NSCLC细胞。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去甲基处理,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PCR检测DAPKmRNA表达情况,甲基特异性PCR(MSP)检测DAPK启动子区甲基状态。结果吉非替尼对4种细胞株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5-aza-CdR去甲基后,H1650细胞及H520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较前增(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H1650、H520细胞凋亡率上升较明显(P〈0.05)。未经5-aza-CdR处理的细胞株中,吉非替尼敏感型的PC9、A549细胞株存在DAPKmRNA高表达,其基因启动子处于非甲基状态;吉非替尼耐药型的H1650、H520细胞株DAPKmRNA表达水平较低,DAPK启动子处于高甲基状态。5-aza-CdR去除H1650及H520细胞的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后,DAPK基因表达及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较前显著升高(P〈0.05)而吉非替尼敏感的PC9及A549细胞株经5-aza-CdR处理后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抑癌基因DAPK启动子区域的高甲基能够下调DAPK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NSCLC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对DAPK基因进行甲基状态检测,可能为临床上预测吉非替尼疗效提供新的手段。

  • 标签: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吉非替尼 DNA甲基化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株
  • 简介:公元前18年奥古斯都制定的《惩治通奸罪的优流斯》具有重大研究价值,但其文本已佚失,其残篇散落在后世法学家对它的评注中。为了对它进行研究,近代法学家BarnabeBrisson、JohannWilhelmHoffmann、KarlGeorgBruns、ElizabethClareTilson、M.H.Crawford对它进行还原,其还原结果大同小异。笔者也对该进行了还原,由此得到一个古罗马刑事单行的文本。该包含10个条文,本文对它们一一评注,试图阐发每个条文的立法意图和制度创新,并得出研究结论:它们确立了追诉时效制度、限期羁押制度、刑罚确定制度,体现了和解的观念、保护人权的观念和正当程序的观念,所有这些都证明了罗马刑法的发展水平,但它们也存在男权主义、把通奸不合理地入罪、以同样的刑罚处罚轻重不同的性犯罪、确立拷打奴隶制度,从而为一般的拷打制度开了路等缺陷。

  • 标签: 通奸 刑罚确定化制度《惩治通奸罪的优流斯法》罗马刑法 限期羁押 追诉时效 拷打
  • 简介: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小学生语言学习的感悟和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把语言还原为生活的还原能力,并运用丰富多彩的还原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感悟语言,以促使学生深入体会和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积极主动的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化。

  • 标签: 还原法 小学语言教学 教学策略
  • 简介:【例4】有一位老人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4后除以3,再减去26,最后用25乘,恰好是100岁。"这位老人今年多少岁?解析:从最后一步"最后用25乘,恰好100岁"往前推,没有用25乘之前应该是100÷25=4(岁);没有减去26之前应该是4+26=30(岁),没有除以3之前应该是30×3=90(岁);把老人的年龄加上14后是90岁,那么,这位老人今年的岁数应

  • 标签: 前推 车辆数 乙糖 君文 甲乙 中都
  • 简介:一、“还原”与例证所谓“还原”,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将事件相关的背景、条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根据说理的需要作合理的推测与想象,或者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予以还原再现,从而揭示问题的关键。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

  • 标签: 还原法 学会 写作过程 心理活动
  • 简介:我认为.莫言对民间的还原与超越以及由之所形成的一种诡奇的审美风格,给渎者创造的耳日一新的阅读体验,是其创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 标签: 还原 民间 审美风格
  • 简介:<正>一、站在牧者的高度,俯瞰往昔我们应该站在牧者的高度,来俯瞰我们往昔的教学,纯粹的教者应成为过去式,教学的视野不再只是教学。如今,不断提高对教育教学理念的认识,注重学生的生命教育才是当务之急。南方科技大学张景中教授专门写给小学数学教师的一篇文章《感受小学数

  • 标签: 启迪思想 小学数学教师 教学效果 讨论交流 课件展示 南方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