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研究梳理了道德认知研究中的测量方法的理论脉络及其演进。道德认知的测量始于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临床访谈法。后来者从中汲取精髓,采用量表的形式进行道德认知测评,比如莱斯特的确定问题测验以及林德的道德判断测验。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理论的发展,研究者将实验测量方法(比如IAT)用于道德认知测评。文章研究分析了各种测量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并对未来的道德认知测量作出展望。

  • 标签: 道德认知 测量 内隐联想测验
  • 简介:道德认知是社会认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用领域特殊性的视野对于理解儿童道德发展和改进研究思路、方法有着有益的启示和指引。道德认知领域一般性理论受到新近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质疑,道德领域理论的提出开创了道德领域特殊性研究的先河,从道德判断和推理的实证研究中证实了道德、常规和个人事件的划分,文章最后对这一理论及未来研究模式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道德认知 领域模式 儿童思维发展 研究方法
  • 简介:道德认知为视角,分析了我国大学生道德认知的现状和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最后指出应通过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加强和完善道德教育等途径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 标签: 道德认知 大学生 德育
  • 简介:期刊编辑职业道德是编辑工作者在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业自律和道德规定.它是职业道德要求与编辑职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既符合社会道德的普遍要求,又具有编辑职业的特征.它也是编辑工作者应具备的生活、工作准则以及行为规范.期刊编辑职业道德的基本认知特征有:真诚守信、公平公道、爱岗敬业、进取创新、甘于奉献、尊从宽容、严谨为学.

  • 标签: 期刊编辑 职业道德 认知特征
  • 简介:是一部"牢笼天地,博极古今"[1]的巨著.本文将散见于各篇的关于道德认知理论的零星闪光置于现代道德心理学的视野之内,从道德认知的双重建构、人性前提、反应模式和认知途径四个方面,初步探讨了赖以建构其道德认知图式的内在理路,并阐明了其现实意义.

  • 标签: | 道德认知 | 学以致知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尽管数量呈下降趋势,但是中职学生人数依然占很大比重,同时中职学生出现的相关问题也日益突出,涉及到他们的生活、教育、健康、心理、安全等各方面,目前,中职学生的道德问题成为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中职学生出现道德问题的迹象较为明显,比如,考试作弊,缺乏社会责任感,打架斗殴等现象,道德问题不断增多,再加上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心智发育不稳定,认知各方面有所依赖,给学校和社会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还需我们进一步努力。

  • 标签: 中职学生 道德认知 策略研究
  • 简介:摘要心理学培训中,有幸听到了苏州大学刘电芝教授的讲座《心理学最新研究对学与教的启示》,让我接触了一个全新的名词——具身认知,回想我们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灵活运用好具身认知观会让孩子们的学习充满乐趣。传统认知认知是在大脑内进行的,身体仅仅是接受刺激做出反应,有人称是“脖子以上的学习”。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后出现的一种认知方式,其观点的核心思想是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认知是通过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具身认知认为认知是整个身体的反应,包括了大脑、身体在认知的塑造中起一种枢轴的作用和有决定性的意义。身体影响我们的认知常常是悄悄的,不知不觉在对我们产生影响。很多心理学实验研究都验证了具身认知对人的学习、生活、交往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具身认知 道德与法治 课堂
  • 简介:近三十年来,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我们打开心智的"暗箱",更进一步揭示道德的心智结构开辟了一条可行的路径。通过有关病例分析、反社会行为文献的梳理,分析了情感和认知在人类道德结构中的功能和联系;通过对神经成像学研究的分析,揭示了人类道德心智结构的神经物质基础和机制。

  • 标签: 道德心智 情感 认知 神经物质基础 神经机制
  • 简介:目前,学界有关道德风险这一概念的认识存在“道德论”和“非道德论”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且均未对引发道德风险的制度问题,尤其是作为正式制度的法律制度对道德风险的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概念,道德风险确实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但它的确不仅仅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伦理、经济、法律等多领域的综合性问题.因此,对道德风险这一概念的认知应当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而法伦理学作为专门研究法律和伦理道德关系的交叉性学科,可以用来分析道德风险这一概念并为其有效治理提供可行的认知路径.

  • 标签: 道德风险 伦理道德 法伦理学
  • 简介: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活动应当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这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需要。既要看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注重选择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也要考虑认知发展的连续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重所教内容之间的联系,增强教学效果。

  • 标签: 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教学
  • 简介: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是中职学校职业素养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以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为载体,发展学生道德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形成道德概念,应用已知经验和已掌握的知识,分析并判断道德,正确认识道德规则,自觉实施道德规则,进而满足学生成长及就业要求。文章指出了中职学校在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培养载体单一、培养方法单一、缺少完整的培养体系,介绍了构建完整的培养体系、联动各学科教学、开展多样实践活动和强化班风班貌建设三点实践经验。

  • 标签: 中职生 道德认知能力 培养方式
  • 简介:摘 要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中国的发展不但需要青少年强健的体魄和聪慧的头脑,还需要健康的心理及坚定的情感。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准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整体的素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道德失衡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 标签: 中学生 道德问题 原因 解决措施
  • 简介:摘要:道德认知与法治观念不仅是个人品德修养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根本保障。通过对初中生道德认知与法治观念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倾向,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提供重要依据,推动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以下对初中生道德认知与法治观念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初中生道德认知 法治观念 培养研究
  • 简介: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价值澄清理论都重视道德冲突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形成其价值观过程中的作用,  2.德育目的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3.德育原则与方法  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从其基本前提出发

  • 标签: 价值澄清 发展理论 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从探索提升大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途径出发,在总结团体咨询实践成果基础上,提出团体心理咨询在提升大学生道德认知能力方面,具有着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认知发展的规律;突出主体性教育;体现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互动策略等特点,是提高大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心理咨询是现代德育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 标签: 团体心理咨询 道德认知能力 大学生
  • 简介:人们可以用不同概念来描述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风险社会即是其中之一。事实上,更深刻的描述现代社会的存在基础并揭示风险之来源概念的应该是技术社会。奠基于科学技术并被资本与市场所驱动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将人类文明建构成技术文明,并带来了福利的巨大提升。

  • 标签: 风险社会 道德困境 认知局限 伦理 现代社会 现代化进程
  • 作者: 陈驰
  • 学科: 文化科学 > 高等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11-04-14
  • 出处:《高教探索》 2011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的道德判断随年龄发展而发展。它将道德认知的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六个阶段。我国高校德育范式转型既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借鉴柯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推进德育范式转型应遵循道德认知的阶段性特征;注重道德价值原则的传授;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性观念的培育。
  • 简介:摘要:高中阶段是影响人生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处于懵懂时期的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薄弱,建立他们的价值观念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教育引导,很有可能会让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还是一张白纸的他们非常需要正确的道德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

  • 标签: 如何培养 正确道德认知 高中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