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SSR标记方法,应用20对多态SSR引物对311份国内外辣椒种质的DNA进行扩增,统计电泳检测结果,使用Powermaker3.25软件计算等位基因数和变异范围,采用Neighbor-Joining法应用DARwin6.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STRUCTURE2.3软件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0对引物共扩增出263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变异范围为2~16个,平均每位点13.15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PIC值变异范围为0.12~0.91,平均为0.823;基于Neighbor-Joining聚类方法将311份辣椒种质分为3组;进一步群体结构分析可将种质划分为3个群体,不同群体间的界限十分明显,且群体间的基因渗透较高。

  • 标签: 辣椒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SSR分析
  • 简介:野生种醋栗番茄包含丰富的变异,具有众多优良性状。本研究对从世界不同地区收集的433份醋栗番茄遗传资源进行了表型鉴定及遗传多样分析。表型鉴定结果表明,在收集的433份醋栗番茄中约有14%为樱桃番茄,370份典型醋栗番茄中约22%的材料存在不同程度的分离。群体变异分析表明,不同性状间变异系数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柱头变异系数最大,为56.716%;花瓣数遗传稳定,变异系数最小,为2.082%;相关分析表明,多个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利用表型和基因型数据聚类均将醋栗番茄群体划分为两大类群;主成分分析表明,坐果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对变异的贡献率较大。研究结果将为利用醋栗番茄进行栽培种番茄遗传改良奠定一定的基础。

  • 标签: 醋栗番茄 表型 鉴定 遗传多样性
  • 简介:通过研究葛根资源的遗传多样和葛根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为葛根的分子育种和指纹图谱构建提供理论依据。鉴定分析了127份不同来源葛根资源的10个表型性状,并用ISSR标记研究127份葛根资源的遗传多样,对ISSR标记与表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表型性状鉴定结果显示葛根资源的10个性状变异大、多样较好。利用ISSR标记获得多态条带109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5.73条、平均Nei's基因多样0.2085、平均Shannon's指数0.3378,最远遗传距离为0.46。I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将127份资源聚为两大类,群体结构分析和PCoA分析结果类似将127份资源分为2个亚群。GLM分析发现3个与茸毛性状关联标记,MLM分析未发现与表型性状关联的标记。本研究收集的资源遗传多样较好,葛根分子标记聚类结果与地域关系不大,综合GLM和MLM关联分析结果,本试验未发现与表型关联位点。

  • 标签: 葛根 I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关联分析
  • 简介:采用25对SSR分子标记,对广西境内采集的1610份药用野生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和聚类分析,其中检测到等位变异181个,有效等位基因数Ae范围为1.0094(RM240)~2.2674(RM488),平均值为1.3568;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0093(RM240)~0.5591(RM448),平均值为0.2112;Shannon多样指数I在0.0393~0.9296之间变动,平均值为0.3624。数据表明,广西药用野生稻遗传多样较为丰富,12个药用野生稻地理居群按遗传多样指数大小排序为:梧州-3〉南宁-1〉梧州-2〉梧州-1〉南宁-2〉玉林-2〉贵港-2〉梧州-4〉玉林-3〉玉林-1〉贺州〉贵港-1,其中指数高的居群均分布于梧州市和南宁市两地,因此确定了这两地为广西药用野生稻的遗传多样中心。通过不同数量的SSR引物对药用野生稻材料间相似系数矩阵进行相关测验,结果显示当引物按照PIC值降序排列时,10对引物即达到较好聚类效果,升序排列时,21对引物即达到较好聚类效果。研究表明,在进行药用野生稻大居群聚类分析时,SSR引物适宜数量应多于21对,最低不得少于10对。

  • 标签: 药用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中心 聚类分析 SSR引物数量
  • 简介:利用SSR分子标记结合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研究了野生杏和栽培杏的遗传多样遗传结构,结果显示:27个SSR位点,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17.82个等位基因(Na)和7.44个有效等位基因(Ne),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2.23,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70和0.52。基于SSR位点,群体水平上平均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观察杂合度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6.59、4.15、0.70、0.53和1.50,说明我国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丰富,其中野生杏资源遗传多样明显高于栽培杏资源,野生杏中西伯利亚杏种质遗传多样最高且具有较多的特异等位基因,而栽培杏中仁用杏遗传多样最低,特有等位基因较少。聚类分析将供试159份种质分为4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159份种质划分为5个类群,分类情况与传统形态指标划分基本一致。通过本研究可知,我国杏资源遗传多样丰富,遗传结构较为复杂;西伯利亚杏与栽培杏亲缘关系较远;野生普通杏与栽培杏具有类似的遗传结构,推测野生普通杏为栽培杏原始种;仁用杏遗传多样较低,遗传背景狭窄。本研究结果可为杏资源新品种选育及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SSR
  • 简介:辣椒资源遗传多样丰富,育种的潜力大,本研究从分子水平研究不同种间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差异,为辣椒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并首次利用基于辣椒全基因组编码区序列设计152对SSR辣椒基因组引物,用不同地理来源且性状差异显著的11个种(亚种)的24份辣椒种质资源对152对SSR引物进行筛选,从而获得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41对SSR多态引物,并利用NTSYS-pc2.10e和POPGENE32软件分析24份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数据。结果表明:41对SSR引物扩增出211个多态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15个位点,说明SSR引物在辣椒遗传分析中有较高的实用。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香农指数(Shannon-Weaver)(I)、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均值结果分别为4.0861、0.4198、0.7247、1.4232、0.6654,表明辣椒遗传信息非常丰富。UPGMA方法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将24份辣椒聚为7类,结果基本与辣椒种类来源相符。

  • 标签: 辣椒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 简介:本研究选用了来自国外及国内的68份分蘖型谷子进行了表型及遗传多样分析。表型分析表明,质量性状以绿鞘、白谷黄米、圆锥穗、松散穗码居多,数量性状变异系数除出谷率较小外,其他性状表现了丰富的遗传变异,来自山西的小软谷单株穗重、单株穗粒重、千粒重均为最高,而来自黑龙江的大青谷单株穗粒重、出谷率、千粒重均为最低。遗传多样分析结果表明,77对引物共检测出202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可检测到1~6个位点不等,平均为2.62个;77对引物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0283~0.6974之间,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4169,68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9~0.96,平均值为0.68。利用软件NTSYSpc2.10的UPGMA聚类方法对68份谷子分蘖材料进行了聚类,这些材料被划分为4个类群,即Ⅰ、Ⅱ、Ⅲ和Ⅳ。Ⅰ类群主要来自西北地区谷子分蘖种质,Ⅱ类群主要来自国外谷子分蘖种质,Ⅲ类群包括华北、华东和东北的谷子分蘖种质,Ⅳ类群仅包括一个种质。结合表型鉴定出10份优势谷子分蘖种质。这些结果揭示68份谷子分蘖种质遗传多样较好,研究结果为挖掘谷子分蘖优良基因及谷子分蘖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谷子分蘖种质 表型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 简介:为了揭示内蒙古葱属野生种表型遗传多样,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收集的78份野生种的种质资源14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评价。结果表明:内蒙古葱属野生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1)14个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43.0%,叶片宽的变异系数最大,为94.7%;种子厚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4.6%。14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的差异除叶片宽达到显著(P〈0.05)水平外,其余性状均表现差异不显著;(2)14个表型性状可归成为6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0.77%,最大程度上反映了所有78份葱属种质资源的表型特征,在前6个主成分包括的14个农艺性状中的株丛直径、叶片长、叶片宽、单株叶片数、花序长度、花序宽度和种子宽等性状是造成葱属种质资源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3)14个表型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4)采用欧氏距离系统聚类法将供试材料分为7大类,78份葱属种质资源基本上按种区分开,并和地理条件有一定的关系,种间和材料间表型差异很明显。本研究为内蒙古葱属资源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葱属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 简介:通过对255份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资源的24个形态性状进行评价,分析遗传多样。结果表明,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资源的果实单果重量、果实长度、果核重量、果核长度、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肉颜色、果实香气、果实风味、果实成熟期等形态性状均具有丰富的多样。11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44%~56.44%,其中果实单果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叶片宽度最小;13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为0.68~2.21,平均值为1.42,其中果肉颜色指数最大,叶片质地指数最小。聚类结果将255份杧果材料聚为3大类,其中果皮厚,果小,种核大,可食率低,早熟,品味酸甜,品质差的杧果种质占很大比例。这些种质资源在不同地区收集的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部分地区内的杧果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通过表型评价鉴定,初步筛选出具有独特香气、反季节开花结果、早熟、小果型、高产等性状的特异种质资源35份。

  • 标签: 杧果 形态性状 遗传多样性 怒江干热河谷
  • 简介:为了探讨海南发酵罗非鱼细菌群体结构多样,本文采用HiSeq测序平台,对发酵罗非鱼中细菌16SDNA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发酵罗非鱼样品中细菌组成较为丰富.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在发酵鱼样本微生物群落中所占比例为约33%;其次为乳酸乳球菌属(Lactococcus),所占比例约为16%,这两个菌属是发酵罗非鱼的主要优势种群.变形杆菌属(Proteus)所占比例约为10%,摩根菌属(Morganella)所占比例约为8%,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所占比例约为8%,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所占比例约为4%,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所占比例约为3%,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_norank)所占比例约为2%.另外,样品中也检出少量有潜在危害的链球菌属等致病菌.

  • 标签: 发酵 罗非鱼 微生物多样性
  • 简介:利用88对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对收集于我国东北三省的35份杂草稻和36份栽培稻遗传基础及籼粳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标记能够高效地鉴别稻属资源的籼粳属性,共检测到156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a)为1.773。遗传多样分析表明,东北地区杂草稻多样水平略高于当地栽培稻,其中杂草稻的等位基因数(Na)、杂合度(He)、基因多样(Hsk)以及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1.659、0.006、0.076和0.085,而东北栽培稻分别为1.557、0.004、0.060和0.067。遗传结构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杂草稻与栽培稻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籼粳分化。进一步对籼粳血缘进行相对量化分析发现,杂草稻的籼型基因型频率(F_i=0.050)略高于当地栽培稻(F_i=0.043)。东北三省籼型基因型频率变化趋势为:辽宁杂草稻(0.062)〉辽宁栽培稻(0.058)〉吉林栽培稻(0.048)〉黑龙江杂草稻(0.041)〉吉林杂草稻(0.024)〉黑龙江栽培稻(0.020)。

  • 标签: 杂草稻 栽培稻 分子标记 籼粳分化 籼型基因型频率
  • 简介:2014年7月、10月和2015年1月、4月,对会仙湿地的鱼类多样各进行了一次调查和采样。在会仙湿地共鉴定到鱼类30种,隶属于5目11科26属;各季节的优势种明显不同,2015年4月的优势种为鲫(Carassiusauratus)和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giurinus),2014年7月的优势种为高体鳑鲏(Rhodeusocellatus)和叉尾斗鱼(Macropodusopercularis),2014年10月的优势种为鲫,2015年1月的优势种为鲫和短须鱊(Acheilognathusbarbatulus);2014年7月与2014年10月的物种数差异显著(p〈0.05);2014年7月,湖泊与河流中鱼类的物种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指数差异显著(p〈0.05);鱼类群落相似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7月的鱼类群落与其它季节明显不同(p〈0.05);2014年7月,湖泊中鱼类的物种数、个体数和生物量都比河流中的少,而2015年1月,这些指标都是河流中的较大,可以推测,会仙湿地鱼类在7月多在河流中生活,1月则多在湖泊中生活。

  • 标签: 鱼类 生物多样性 会仙湿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烤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通过关联分析寻找与烤烟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提高烤烟育种效率奠定基础。利用均匀分布于烟草24个连锁群上的120个SSR标记分析了231份烤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及群体遗传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5.0GLM(generallinearmodel)和MLM(mixedlinearmodel)方法进行标记与表型性状变异(8个农艺性状和5个化学成分)的关联分析。通过遗传多样分析,共检测出403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2-21个,平均每个标记3.36个;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36~0.785,平均值为0.408;供试材料间遗传距离为0.003~0.371,平均值为0.148。通过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GD)值为0.153水平上可将231份烤烟材料聚为4大类。通过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成3个亚群,且每个亚群分别包含117、38和76份烤烟材料。通过GLM_Q和MLM_Q+K两种关联分析模型,分别检测出17个和9个与13个表型性状显著相关,其中9个标记在两个年份和两种模型中均被检测到与同一性状在P〈0.001水平上极显著相关,且MLM_Q+K未能检测到新的关联标记;3个株高相关标记(TM10481、PT54964和TM20580)、2个叶数相关标记(TM10846和PT60728)、1个茎围相关标记(TM25276)和1个叶长相关标记(TM11215)与已报道的QTL定位结果一致,可应用于烤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标签: 烤烟 遗传多样性 关联分析 农艺性状 化学成分
  • 简介:摘要音乐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音乐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属于文化教育的辅助部分,音乐教学主要是借助音乐教学目的,调整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教学原则、贯彻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目的。本文首主要探讨的是中学音乐教学多样丰富途径。

  • 标签: 中学音乐教学活动丰富
  • 简介:2015年1-12月,采用路线调查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4目40科113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8种,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鸟类30种。鸟类季节型组成中,有留鸟37种(占32.7%),夏候鸟23种(占20.4%),冬候鸟29种(占25.7%),旅鸟24种(占21.2%)。鸟类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种57种(占50.5%)、东洋界种11种(占9.7%)和两界广布种45种(占39.8%)。在113种鸟中,有水鸟46种,其中有雁鸭类8种。该区鸟类优势种有8种,常见种31种。对鸟类数量和多样分析结果表明,春季、秋季鸟类种类和数量较多,鸟类多样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较高。在树林-灌丛、农田与草滩、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荡、滩涂与鱼塘和大面积水域5类生境中,树林-灌丛中的鸟类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多,多样指数也高于其它生境;大面积水域内鸟类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少,多样指数也最低。

  • 标签: 鸟类 物种多样性 季节变化 生态分布 石龙湖
  • 简介:过去我们谈到文化,往往是指针对特定群体的文化活动,但是现在的文化活动不仅需要扩大其本身的多样,也需要文化的制定者和管理者根据文化需求的多样提高文化的参与率。本文通过对文化参与的调查,利用活动体验与参与动机之间的关系,试图解答不同的人群参与文化活动时是否得到个人文化诉求的满足这一问题。调查结果证明,多种多样的积极体验直接提高那些频繁参与者的积极参与度。

  • 标签: 文化多样性 活动体验性 参与动机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深远,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过程中,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均土地面积少、资源禀赋多样化、区域发展差异较大的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尤为关键。

  • 标签: 农业规模经营 多样性 适度性 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体系 适度规模经营
  • 简介:摘要文章详细地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化之中的生物多样保护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同时针对生物多样保护的基本意义以及内涵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旨在更进一步地促进生物绿化工作的发展与进行,为现代化的环境保护与开发工作的不断前进做出积极贡献。

  • 标签: 城市园林 绿化生物 多样性 保护
  • 简介:为掌握渭河支流一沮河的渔业资源现状,保护珍稀鱼类资源,本研究组于2012年8月采用样方法对陕西黄陵沮河上游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和多样分析。本次调查共收集鱼类标本16种,分属2目3科16属。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共12种,占鱼类品种75.00%,鳅科3种,占18.75%,鲇科鱼类1种.占6.25%。结果表明底栖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56.25%。从食性上分析,杂食性鱼类最多,共12种,占75.00%;肉食性和植食性鱼类各2种,分别占12.50%。淡水定居型温水鱼类较多,也存在少量冷水鱼类。

  • 标签: 陕西黄陵 沮河上游 鱼类资源 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