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氨基去甲表鬼臼毒素(ODE)抗骨肉瘤SOSP-9607细胞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体外抗骨肉瘤SOSP-9607细胞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SOSP-9607细胞内Ca^2+、Mg^2+.pH值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荧光强度;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细胞内Bcl-2和Bax表达。结果:ODE时间、浓度依赖性地抑制SOSP-9607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具有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如细胞膜表面微绒毛消失、核固缩、核碎裂等;剂量依赖性地增加SOSP-9607细胞内Ca^2+,Mg^2+浓度而降低细胞内pH值和线粒体膜电位;使SOSP-9607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下降而Bax蛋白表达增加。结论:-氨基去甲表鬼臼毒素在体外实验中能明显抑制骨肉瘤SOSP-9607细胞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内环境稳态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邻-氨基酚去甲表鬼臼毒素 骨肉瘤SOSP-9607细胞 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bcl-2和Bax
  • 简介:目的用永停滴定法测定复方对乙酰氨基片中对乙酰氨基的含量。方法选择仪器条件为:灵敏度10^-8A。门限值80%。极化电压100mv,在该条件下对本实验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在称样量1-3片范围内,回归方程为Y=16.6088W-0.03735(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3%(RSD=0.67%,n=6)。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 标签: 永停滴定法 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 解热镇痛药 乙酰氨基酚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热38.5℃以下,对于正常背景小儿来说,这一适应性防御反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不需要用解热药.世界卫生组织仅推荐扑热息痛在儿科临床应用。对乙酰氨基(扑热息痛)以毒性最低、安全、高效快速降热和维持降热时间长为特点.对乙酰氨基(扑热息痛)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在发热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

  • 标签: 发热 药理 适应证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对乙酰氨基的合成过程。在实验中,以对乙酰氨基和乙酸酐为研究原料,以活性炭为脱色剂,以水浴为反应器。观察实验中和实验中Cole比率/反应溶剂/反应物的反应温度和时间,观察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并比较使用后两种对产率的影响。水浴和超声装置作为实验的反应装置。实验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的最高收率可达61.74%,对氨基苯酚与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1.3,反应介质为纯水,温度为80度,反应达到最高收率。时间为30分钟,反应器为超声波装置。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超声设备 合成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所收载的对乙酰氨基泡腾片酸度测定中的温度条件提出修改建议。方法分别在15℃、25℃、37℃时对3批对乙酰氨基泡腾片进行酸度测定,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由于原标准中的温度跨度过大,致使酸度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可能无法保证。结论应考虑临床实际用药条件对乙酰氨基泡腾片酸度测定中的温度条件进行修订。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 对乙酰氨基酚 酸度 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与探究通过HPLC法测定对氨基水杨酸钠药物中的间氨基的方法。方法填充剂使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流动相采用0.05mol/L的磷酸二氢钠-甲醇-0.05mol/L的磷酸氢二钠。结果间氨基的线性范围为0.603至7.239ug/ml(r=0.9997),定量限为3.5ng,检测限为1.3ng,回收率为99.83%,RSD为0.82%(n=6)。结论采用HPLC法测定对氨基水杨酸钠药物中的间氨基十分可靠,结果准确,操作简单。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氨基水杨酸钠 间氨基酚
  • 简介:目的研究板蓝根中氨基苯甲酸(o-aminobenzoicacid,OABA)的抗内毒素作用.方法将氨基苯甲酸配成0.5%水溶液,鲎试验法进行抗内毒素定量测定;内毒素致家兔发热实验检测氨基苯甲酸体内抗内毒素作用;脂多糖(LPS)致小鼠死亡试验测定氨基苯甲酸保护作用及氨基苯甲酸对脂多糖致小鼠过度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试验,研究氨基苯甲酸的抗内毒素作用.结果0.833mg·mL-1氨基苯甲酸可使4EU内毒素降解为0.668EU,破坏率为84.4%;0.5%氨基苯甲酸溶液可使内毒素引起的家兔体温升高显著降低,使同等剂量脂多糖引起的小鼠死亡率从70%降为20%;板蓝根中的氨基苯甲酸可抑制脂多糖致小鼠血清中TNF-α和NO的过度释放,其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从板蓝根中分离出的氨基苯甲酸有抗内毒素作用.

  • 标签: 板蓝根 邻氨基苯甲酸 内毒素 脂多糖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残留的准确性。方法以0.4mol/LNaOH溶液为溶剂,在257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该检验方法在1ug/ml~8ug/ml范围有较好线性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分别为0.59%、0.3%,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25μg/ml、0.76μg/ml。平均擦拭回收率大于72.17%。结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的残留灵敏度高,是一种可靠的质量控制手段。

  • 标签: 清洁残留 对乙酰氨基酚 紫外分光光度
  • 简介:摘要:利用化学反应平衡运动原理,对对乙酰氨基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在产品产量和质量符合现行《中国药典》的前提下,原料冰醋酸的消耗量明显降低,不仅为厂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稀醋酸 生产工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氨咖敏颗粒中对乙酰氨基、咖啡因、氨基比林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9:21:70),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273nm,柱温30℃。结果:乙酰氨基、咖啡因、氨基比林分离度好,保留时间分别为4.0min、4.5min、13.1min;理论板数分别为8721、9452、9548;HPLC法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108μg·mL^-1,r=0.9999;2.4~21.6μg·mL^-1,r=0.9999;8~72μg·mL^-1,r=0.9999。本方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RSD〈2%。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用于氨咖敏颗粒中对乙酰氨基、咖啡因、氨基比林的含量测定。

  • 标签: 酚氨咖敏颗粒 乙酰氨基酚 咖啡因 氨基比林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赖氨匹林、对乙酰氨基与复方氨基比林退热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80例发热患儿为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赖氨匹林注射液(A组)、对乙酰氨基栓(B组)、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C组),每组各60例。对三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8.3%,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5.0%,结果对比,A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C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氨匹林退热起效快、作用强、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小儿高热的首选药物。

  • 标签: 赖氨匹林 复方氨基比林 对乙酰氨基酚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应用对乙酰氨基的退热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8-2022.8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热孕妇,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布洛芬治疗,观察组采用对乙酰氨基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后不同时间体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孕妇应用对乙酰氨基的退热效果确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孕妇 发热 对乙酰氨基酚
  • 简介:摘要对乙酰氨基(APAP)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解热镇痛药,在治疗剂量时是安全有效的,但过量时会造成肝毒性,甚至急性肝功能衰竭。寻找可靠的APAP毒性生物标志物既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临床医师在使用APAP治疗时,应考虑APAP肝毒性的存在,并说明APAP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性。现对目前正在评估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阐述了它们在APAP肝毒性领域的应用及其肝毒性的线粒体损伤机制、线粒体自噬机制,从而有助于APAP肝毒性的诊断、预后、机制研究以及开发其治疗靶点。

  • 标签: 肝毒性 对乙酰氨基酚 生物标志物 线粒体损伤 线粒体自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茶碱为内标,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对乙酰氨基浓度的方法。方法经0.5%异丙醇叔丁基甲醚和二氯甲烷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血浆中对乙酰氨基能很好分离,无血浆内源物干扰,最低检测浓度(LLOQ)为0.5mg?L-1,对乙酰氨基的血药浓度在0.5-2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低、中、高浓度(1mg?L-1、5mg?L-1、15mg?L-1)绝对回收率分别为71.82±10.14%、61.48±1.8%、63.45±4.02%,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15%。结论该实验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无干扰,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适合对乙酰氨基血药浓度检测。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