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33年5月2日,在磐石中心县委所在地--生财沟子,时任中共满洲省委委员、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七军南满游击队政委的杨靖宇接到满洲省委的紧急通知,要他即刻启程赶赴哈尔滨,参加5月15日召开的省委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1933年1月26日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的指示精神.杨靖宇接到通知后马上动身.

  • 标签: 营救杨靖宇 营盘营救 踏营盘
  • 简介:<正>一、概况鄂伦春族人口鄂伦春是以能骑、善射、坚强、勇敢、淳朴、机智等性格著称于国内的游猎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中最少的民族之一。根据1959年6月的调查,居住在黑龙江省黑河地区的鄂伦春人口共有1,318(288户)。具体分布在:

  • 标签: 鄂伦春民族 鄂伦春族 党和人民政府 日本帝国主义 黑河地区 农业生产
  • 简介:库玛尔路鄂伦春自称“库玛尔千”,是库玛尔路人之意[1]。解放前,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东麓,黑龙江支流的坤河、法别拉河、宽河、呼玛尔河、盘古河等河流域内的山林河谷中。东南部毗邻毕拉尔路鄂伦春,西北部则与大兴安岭东侧的阿力多布库尔路和托河路鄂伦春相邻。库玛尔路鄂伦春同其它三路,特别是与毕拉尔路和阿力多布库尔路鄂伦春有着较为密切的经济往来和联姻关系。

  • 标签: 毕拉尔路 呼玛尔河 布库尔 盘古河 露天葬 巴克
  • 简介:小时候,常听老哼唱鄂伦春族的歌谣:“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遍野——”长大以后,我一直有着这样的梦想,盼望有一天能走进高高的兴安岭,亲身感受一下以勇敢、彪悍、勤劳、智慧而著称的鄂伦春民族的风采。

  • 标签: 大兴安岭林区 鄂伦春族 旅行 中国 黑龙江
  • 简介:鄂伦春旅某些原始生活民俗风情和建筑特色至今还保留较好的属塔河县十八站和呼玛县白银纳两个民族乡。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十八站和白银纳独特的冰雪、森林、界江、古驿站、民族风情等自然人文景观。在黑龙江上还可一睹俄罗斯村落的异国风情。在呼玛河畔的急流险滩和高山峡谷中可乘坐桦树皮船.术伐、独木船飘流探险。●去十八站和白银纳鄂伦春乡交通和吃住十分方便。有两条线路可供选择:一是乘火车或汽车到塔河县下车,换乘汽车去十八站鄂乡。尔后再去白银纳鄂乡;二是乘火车或汽车、飞机到黑河市下车。换乘汽车去白锻纳鄂乡,尔后再去十八站鄂乡。当地大小旅店都有。吃住也比较便宜。到鄂伦春族乡去旅游或摄影。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他们的忌事不要违犯。有些鄂伦春性情较暴躁。一般不要和他们发生口角;当地男女老少都很能喝酒,轻易不要和他们比酒量。爱好摄影的朋友.最好带135自动单反相机.这样抓拍快,镜头2B—70或80—210就够用了,冬天要多带些备用电池。拍照时一定要征得他们的同意。不可强拍。

  • 标签: 大兴安岭林区 鄂伦春族 旅行 中国 黑龙江
  • 简介:“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一匹猎马,一一杆枪……”。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优美歌曲,表达了大兴安岭主人鄂伦春族豪迈和勇敢的英姿,也反映了曾经以待猎为主要生计方式的鄂伦春族的文化和经济生活。

  • 标签: 田野调查 鄂伦春人 鄂伦春族 大兴安岭 经济生活 生计方式
  • 简介:路、佐是清政权为统治鄂伦春而设立的社会组织机构,它作用于鄂伦春氏族社会是从清初开始的。而在清以前,历代中央政权并不了解鄂伦春。元朝以前大致包含在室韦人中;元朝则包含在“林木中百姓”中;明朝有可能包含在“北山野人”即“使鹿部”中;清

  • 标签: 路制 佐制 鄂伦春人 氏族制 瓦解 清代
  • 简介:1995年夏天,中央民族大学传出的一则新闻让人们赞叹不已——来自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的鄂伦春族姐妹刘翠兰、刘晓春,同时被授予硕士学位,刘晓春同时考取了博士;与此同时,她们最小的妹妹刘军,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 标签: 鄂伦春族 中央民族大学 硕士研究生 黑龙江省 硕士学位 黑河市
  • 简介:“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山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这首上世纪50年代从大兴安岭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的《鄂伦春小调》,不仅唱出了鄂伦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也是许多人对这个民族的最初印象。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辽阔区域内,鄂伦春自治旗地处最东北。若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中心海拉尔出发去那儿,地貌上将跨越草原抵达森林深处。森林是天然的壁垒,保护着在其间生存的森林民族及其生产生活方式。

  • 标签: 鄂伦春人 生产生活方式 呼伦贝尔市 大兴安岭 50年代 生活环境
  • 简介:  素有高山"猎神"之称的鄂伦春族,是中国五小民族之一,现有人口6965.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鄂伦春还兼通汉语、鄂温克语、达斡尔语,通用汉字.……

  • 标签: 古朴鄂伦春 风情古朴
  • 简介:在鄂伦舂族生活的大小兴安岭地区.山高、林密、溪水多,交通不便。到了长达六七个月的冰雪期,更是人马难走、车辆难行。

  • 标签: 小学 课外阅读 《鄂伦春族》 摩根
  • 简介:鄂伦春的篝火文/哈斯乌拉图/李宽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烈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满野打呀打不尽这首带着几分苍郁几分神韵的歌曲,在长城内外,在海外异邦,曾牵动过多少向往,激荡过多少渴望!鄂伦春,这个解放初期只有700多人口...

  • 标签: 鄂伦春民族 兴安岭 鄂伦春族 篝火 大森林 少数民族文学
  • 简介:鄂伦春语研究事业在20世纪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较大成绩,主要体现在鄂伦春语语音、词汇、语法研究等方面。同时,在鄂伦春语使用和口语资料的搜集方面也作了诸多工作,尤其是在鄂伦春语进入濒危状态的情况下,这些工作显得更加重要。该文着重讨论鄂伦春语研究成果及其特征。

  • 标签: 鄂伦春语 研究成果及发展
  • 简介:在解放前的漫长时期,鄂伦春处于长期的游猎生活中,没有固定的住所,其建筑相对简单,主要包括用于居住的“仙人柱”与用作仓库的“奥伦”。“仙人柱”也称“斜仁柱”。

  • 标签: 鄂伦春人 建筑 解放前
  • 简介: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清代鄂伦春满文户籍档案包括户口册、三代红白册、官员名册、比丁册、牲丁册、部落花名册等种类,蕴含着大量鄂伦春口信息.这些户籍档案反映了当时的鄂伦春民族人口发展变化及经济、军事状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 标签: 清代 鄂伦春族 满文档案 人口
  • 简介: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在绵亘数千里的原始森林中,世代居住着一个勇敢强悍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建国前,他们依靠一匹马、一杆枪、一只猎犬,一年四季,追赶着獐狍野鹿,游动在辽阔的林海里,过着漂泊不定,到处迁徙的生活。兴安岭既是他们的天然猎场,又是他们的家乡。

  • 标签: 鄂伦春族 驯鹿 使用 东北地区 小兴安岭 原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