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被世界主要国家所采用。“量化宽松”也成为近年来的热点名词,被广泛关注。文章从“定量宽松”和“信贷宽松”产生的背景和特征出发,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不同国家操作上的差别。

  • 标签: 量化宽松 定量宽松 信贷宽松
  • 简介:第三轮量化宽松终于粉墨登场:美联储承诺每月购入400亿美元有抵押证券,直至实现美国经济复兴一也就是说,第三轮量化宽松,实际上是量化宽松永恒版。

  • 标签: 量化 毒药 抵押证券 经济复兴 美联储 美元
  • 简介:所谓“量化宽松政策”(即QE政策),就是“点石成金”的现代版,美联储甚至连“石头”都不用,直接把钞票大量印出来就完事。

  • 标签: 政策 量化 “点石成金” 美联储
  • 简介:按照市场的解读,从2014年1月开始,日本央行将无终止期限,按每月13万亿日元(约合1450亿美元)的规模购买相关金融资产(其中包括2万亿日元的长期国债、10万亿日元的短期国债和1万亿日元的其它资产),这要比美国第四轮量化宽松的规模(每月850亿美元)还要大。

  • 标签: 日本央行 量化 金融资产 长期国债 短期国债 日元
  • 简介:2009年,注定是货币汇率波动较为混乱的一年,除了面对阴晴不定的经济前景,我们更要面对一个并不太熟悉的名词: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它将左右着2009年国际汇市的走向。

  • 标签: 量化 货币政策 汇率波动 经济前景 国际汇市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患上了"日本病",即传统的财政货币政策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不足。在此情况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作为一种非传统的政策手段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该政策引入基础货币量控制目标,进一步扩大资产购买量,显著降低了利率,缓解了通货紧缩,改善了出口企业状况,暂时缓解了经济问题。但是,如果不进行制度改革和产业重构,彻底解决困扰日本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和制度性问题,即使继续实行更为激进的货币政策,也不是治本之策,不能从根源上解决日本长期存在的问题。

  • 标签: 量化宽松 日本经济 长期衰退 货币政策 通货紧缩
  • 简介: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众院接受有关连任后政策理念的质询时示意,将在2019年度考虑旨在结束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的退出战略。由于消费者和企业的通缩心理根深蒂固、实现2%物价上涨目标的道路漫长,继续采取维持长期利率0%的现行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到2019年度前后能够达成目标。

  • 标签: 日本央行 量化 政策理念 央行行长 退出战略 物价上涨
  • 简介: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相互牵制与相互影响,从这一角度而言,全球的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发展对于世界各国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美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施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对于他国的溢出效应的影响非常大,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基于中美的贸易往来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于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与详细的分析,其目的也是为了借助于全面的分析这一政策从而对中国的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预警,进而为深入考察这一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多维度的溢出效应研究予以信息输入。

  • 标签: 美国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 研究
  • 简介:2013年12月19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货币政策决策声明中宣布,将从2014年1月开始,将每月850亿美元的资产采购规模削减至750亿美元,其中,同债采购规模从每月450亿美元降至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的采购规模从每月400亿美元降至350亿美元。

  • 标签: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货币政策 量化 采购规模 贷款担保证券 美元
  • 简介:全球范围的QE退出将是一个漫长的、逐步的、非对称的、有针对性的过程。其最开始的着力点是美联储减少对美国财政部债券的购买,其次是对其他金融产品的购买,随后跟上的会是英格兰银行,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则将是最后的退出者。

  • 标签: 发达国家 政策 量化 英格兰银行 金融产品 日本央行
  • 简介:回顾OE6年之途径,美元作为全球唯一的储备货币,将其OE所产生的通胀压力分散到各个国家。OE现在宣布退出了,但其造成的影响还正在各国引发躁动和不安。

  • 标签: 量化 储备货币 通胀压力 美元
  • 简介:如果说近期国际市场的跌宕起伏,根源在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一说,恐怕没有人对此有意见。但如果有人将全球经济可能二次探底的风险,也归结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肯定反对者无数。但不管怎么说,近期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争论,主要是因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应该没有异议。市场现在关心的问题是,这场危机如何收场?

  • 标签: 欧洲 政策力度 债务危机 救市 量化 国际市场
  • 简介: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也被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印钞的结果就是货币贬值。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现状、原因;量化宽松损人利己的特点、性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给中国带来了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等一系列的影响;中国应必须采取系列相应的经济对策。

  • 标签: 量化宽松 增印钞票 通货膨胀
  • 简介:美联储在2013年继续宽松加码符合预期。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的复苏远比二战后任何一次复苏都要缓慢得多.为提振尚显乏力的经济.美联储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然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债务“去杠杆化”问题.却可能使全球经济复苏变得更加艰难.政策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 标签: 经济风险 政策 美国 量化 全球经济复苏 去杠杆化
  • 简介:文章对货币量化宽松的传导机理和政策效应进行了思考,指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通过利率传导、资产结构转变与资产再平衡、信贷可得性、信号显示等渠道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但也会带来诸如损害经济自发增长、长期通胀压力、道德风险和财经纪律松散等问题。政策制定者应坚持以谨慎的原则进行政策创新和操作,处理好政策的短期效应和长期影响、经济成本和社会收益、国内效果和全球影响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货币量化宽松 传导机理 政策效应
  • 简介: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在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影响,美元的贬值,更是直接影响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我国又将面临新一轮挑战。笔者通过对量化宽松政策及我国外汇储备情况的了解,详细地分析该政策的退出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具体影响情况,针对这些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化解其带来的不良影响,探寻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方向。

  • 标签: 量化宽松政策退出 外汇储备 货币政策
  • 简介:本文应用VAR模型,研究了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论如下:美国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和中国贸易顺差恶化,并通过这三条传导机制影响中国的宏观经济状况。美国的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有41.68%的解释能力。中国由于汇率制度缺乏弹性且金融市场缺乏市场化,使得货币供应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冲击,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和效果。

  • 标签: 货币政策国际传导 VAR 中国货币供应量
  • 简介: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美联储逐渐退出了其自2008年来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经济进入加息周期。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下,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波动频繁。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我国金融资产价格影响如何?本文以2013年11月至2016年6月美联储的持债规模和上证指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一年期Shibor数据为样本,采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我国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结果显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有显著的正向冲击,人民币具有贬值的压力;对上证综合指数有负向冲击,我国上证综合指数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期间会降低;对一年期的Shibor有正向冲击,一年期的Shibor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期间会上浮。

  • 标签: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 退出 金融资产价格 VAR 模型
  • 简介:自从上了中学,我就失去了自己的时间、空间、爱好。我不能看报纸,堆在我面前的是一本本厚厚的课本和习题集。我与电视机的缘分已尽,我就像被关进笼里的小鸟,有翅不能飞。

  • 标签: 习题集 电视机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