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γ-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及患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方法对1995年9月-2004年12月经γ-治疗并获得完全随访的312例垂体腺瘤患者(包括手术后104例,放射治疗后35例,173例直接采用γ-治疗)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非功能性垂体腺瘤78例,功能性垂体腺瘤234例(催乳素腺瘤124例、生长激素腺瘤37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2例、促甲状腺激素腺瘤1例、卵泡刺激素腺瘤8例和混合性腺瘤52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治疗前后肿瘤直径变化及内分泌功能等综合评价疗效。平均随访30.50个月。结果γ-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25例(8.01%),缩小152例(48.72%),大小无变化129例(41-35%),增大6例(1.92%)。总的肿瘤控制率为98.08%(306/312)。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中77例(32.91%)激素分泌水平恢复正常。102例(43.59%)较治疗前下降,55例(23.50%)无明显改变。γ-治疗的晚期并发症主要有视力下降(5例)和垂体功能低下(8例)。结论γ-治疗垂体腺瘤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垂体肿瘤 Γ射线 腺瘤
  • 简介:(waterjet)是一种利用高压喷射水流进行切割的设备.它在工业领域用于切割不同材料已有多年历史.这种设备是在高压下将水经过一个细小的喷嘴喷射出去,形成细的高压水束,甚至一些最坚固的材料也能被精确地切割.1982年Papachristou等[1]首次将水设备(工业水)用于肝脏外科手术,其结果显示适当压力的水流可将肝脏实质部分"洗掉",而肝内的血管和胆管不受损伤,随后用双极电凝器凝结血管,使得肝脏手术出血减少.

  • 标签: 水刀 神经外科 动物实验 临床应用 胶质瘤 癫痫
  • 简介: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伽玛刀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例服药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PD患者行伽玛刀治疗,并进行了3~5年的随访.结果失访2例,其余18例中显效3例;进步6例;无效9例,远期总有效率50%.结论对于药效不佳的PD患者可考虑伽玛刀治疗,宜注意选择好适应证及有效靶点;术中磁共振成像仅能做到靶点的解剖学定位,不能克服个体解剖差异达到生理学或功能学的定位,这可能是伽玛刀治疗PD疗效欠佳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帕金森病 伽玛刀 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正>我院自1997年8月~1999年4月采用国产X-治疗颅内疾病93例(98个病灶),经临床应用及58例随访,近期效果满意。

  • 标签: X-刀 治疗 颅内疾病 肿瘤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5岁.4岁时阴茎、睾丸增大,逐渐出现阴毛,生长发育快,身高明显高于同龄儿童.CT及MRI检查示鞍上占位,CT为等密度占位,MRI为等信号影.

  • 标签: X-刀 治疗 下丘脑错构瘤 CT MRI
  • 简介:目的:总结X-治疗颅内疾病的并发症。方法:以X-治疗颅内疾病158例,随访25.3±9.2个月,根据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检查,以判断是否发生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总有效率为80.42%,共有1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9例为急性反应,5例为迟发性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虽然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可能产生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与病灶部位有关,一旦发生可采取对症处理;而迟发性并发症则主要与病灶体积有关,应通过选择适应证及适当的治疗方法尽可能地避免。

  • 标签: X-刀 治疗 颅内疾病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囊性肺癌脑转移瘤采用立体定向活检与陀螺相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58例囊性肺癌脑转移瘤在CT导向下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并穿刺引流囊液使囊腔缩小,再行陀螺治疗。结果58例患者57例明确了病理类型,肿瘤体积缩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陀螺治疗效果提高。结论立体定向手术联合陀螺治疗囊性肺癌脑转移瘤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有明显的近期效果和有效的肿瘤控制率等优点。

  • 标签: 立体定向手术 陀螺刀 转移瘤
  • 简介:目的探讨X治疗颅内室管膜瘤的疗效。方法X治疗12例手术残余室管膜瘤患者,其中WHO分级Ⅲ级4例,Ⅱ级6例,Ⅰ级2例。3例在X治疗前或后接受了20Gy分割外照射治疗。X中心剂量17.8~28Gy,边缘剂量9~16Gy。结果平均随访28个月。1、2、3年的无瘤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7%、33.3%、25.0%。半数无瘤进展生存期为18个月。结论X对颅内术后残留室管膜瘤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直线加速器 放射疗法 室管膜瘤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留置引流治疗头皮下积液或血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头皮下积液或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穿刺引流进行治疗。结果20例病人在72h内引流完全,随访1个月,无积液或血肿残留,无感染,头皮贴附良好。结论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穿刺引流头皮下积液或血肿安全、简便、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头皮下积液 血肿 穿刺术 静脉留置针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密闭式静脉留置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开颅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穿刺引流,局部加压包扎,并动态复查头颅CT,了解积液引流吸收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在治疗1周内明显改善,头颅CT示皮下积液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随访1~2个月,无一例病人发生感染或复发,头皮贴合良好。结论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穿刺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经济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 标签: 皮下积液 顽固性 引流术 静脉留置针
  • 简介:患者,男性,32岁,间歇性头昏头痛一年,1995年8月2日晚上突然左上肢发麻,触电感,随即意识丧失,倒地,伴四肢抽搐,历时1min,无大小便失禁.同年11月CT检查报告右额叶大脑镰旁有2.8cm×3cm范围的不规则强化灶(图1),其间和边缘低密度交错;右顶叶交界处1.2cm×1.5cm的低密度灶,增强不明显.DSA检查右额叶中线部位显示畸形血管团2.5cm×2.6cm,大脑前动脉明显增粗,诊断右额动静脉畸形;右额顶低密度病灶.

  • 标签: X-刀放射治疗 脑动静脉畸形 胶质瘤 病例报告 照射剂量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多样,我科自2006开展微创锥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至今,其中行双微创锥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例,其余均为单微创锥颅清除颅内血肿。双微创锥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适用于高龄、并发症多、家属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或者经济条件的限制不愿意行开颅去骨瓣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

  • 标签: 双针微创锥颅 脑出血
  • 简介:目的:描述并评价急诊科护士对浅静脉留置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其在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5所三级医院急诊科的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缺乏浅静脉留置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在注射位置方面。结论:应加强对急诊科护士浅静脉留置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运用激励机制激发护士的潜能,以提高临床浅静脉留置的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浅静脉留置针 知识 调查 急诊科护士
  • 简介: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shRNA沉默P卯℃基因表达对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构建PTTG-sh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肿瘤细胞。阴性对照组转染空慢病毒载体,正常对照组细胞不转染。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转染效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肿瘤细胞PTTG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转染PTTG-shRNA慢病毒载体后,PTTG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均P〈O.01),细胞生长显著变慢(均P〈O.05),G0/O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均P〈O.05),凋亡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shRNA沉默PTTG基因表达可显著抑制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细胞的生长.为进一步研究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和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垂体肿瘤 短发夹RNA 癌基因 细胞分裂
  • 简介:掌握颅内病变的定位技术,是神经外科医师手术的基础,也是影响神经外科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无论是骨瓣开颅手术,还是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锁孔'(keyhole)技术等,都需依靠颅内结构或病变的精确定位的个性化选择手术方法,以利引导手术入路[1].在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中,医师是根据颅内病变的影像学资料,凭借解剖学基础和经验来确定病变的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了避免定位的偏差,常常需要做一个较大的头皮切口和骨窗,并减慢手术操作速度以利寻找病变、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这种操作远远不能达到当代微侵袭神经外科的标准.因此,寻找一种既精确、可靠,又简单、快捷的定位方法,已成为神经外科领域需要探索的课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立体定向技术以及神经导航系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神经外科疾病定位诊断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成为最重要的诊断与治疗手段,是当代神经外科医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 标签: 颅内病变 定位技术 立体定向仪 MRI定位法 超声定位法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为提高脑深部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总结其手术技术要点。方法2000年3月~2011年10月年共有222例患者进行了DBS手术,其中帕金森病207例,特发性震颤5例,肌张力障碍10例。刺激靶点355个,其中丘脑底核325个,腹中间核14个,苍白球内侧部16个。穿刺点锐性切开蛛网膜和软脑膜、合理应用微电极记录、术中应用戴立体定向仪复查磁共振、延伸导线与刺激电极接头埋置和固定在枕骨骨槽内、脉冲发生器在锁骨上固定是本组手术技术的要点。结果本组术后1年、3年、5年UPDRS评分,关期改善率55.8%,53.4%,45.2%;开期改善率22.5%、23.2%、20.4%。并发症包括无症状性皮层出血、电极过深、皮肤破溃感染等。结论严谨和细致的外科操作,掌握手术技术要点,可提高DBS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脑深部刺激 手术技术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 简介:转化时间生物学是时间生物学的发展方向,夜班者健康调控是转化时间生物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夜班者人体生物节律与昼夜环境节律"失同步",而出现复杂的生物钟健康问题,目前,主要发现的问题是:睡眠与觉醒对应生物钟健康关系紊乱,导致睡眠健康问题,消化系统紊乱、

  • 标签: 转化时间生物学 人工智能 夜班
  • 简介:自1846年Holmes首先描述“麻醉”后,即伴随产生了“麻醉深度”的概念。然而,直到1937年方形成由Guedel提出的经典乙醚麻醉分期。此后半个多世纪,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麻醉”的内涵不断更新,与之相对应的“麻醉深度”的概念亦处于探索和讨论之中。目前,更倾向于将麻醉视为一种状态,包括意识消失、感觉和运动阻滞及降低应激反应。不同麻醉药物旨在达到不同“组分”的要求,因此,全身麻醉经常辅用肌肉松弛药、镇静催眠药、麻醉性镇痛药,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等。由于麻醉是多种成分的组合,现有的麻醉监测手段均存在不完善和局限性,尚不足以满足实时、精确、客观监测的要求,至今仍普遍采用临床表现作为判断麻醉深度的主要依据。然而,在探索麻醉深度监测方面亦颇有收获,不断地揭示和接近更为客观的监测指标,

  • 标签: 麻醉 监测 手术中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随着神经内窥镜技术在显微神经外科的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的置入内镜前定位技术,术中持续监测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超声引导下穿刺脑组织技术在神经内窥镜手术中加以应用,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使得内镜插入定位精确.多普勒微血管探头经内镜通道抵达手术野对重要血管进行超声探测,并能进行术中实时定位,监测动脉及其分支的血流速度从而避免误伤血管,还能对动脉夹闭后进行血管超声扫描检查.超声引导和监测下的神经内窥镜外科是微侵袭神经外科将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内镜技术 显微神经外科 多普勒微血管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