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及铜合金材料因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但与其他金属一样也存在易腐蚀的缺陷。疏水技术是受自然界荷叶、水黾疏水特性的启发而提出的,其在金属防腐等领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在简要介绍疏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当前疏水表面制备的关键技术,探讨了疏水表面制备技术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构建环保、自修复的疏水表面是未来研究的趋势和重点。

  • 标签: 铜,超疏水,表面微观结构
  • 简介:摘要疏水表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在减阻、润滑等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疏水表面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制备方法,以及它的两种影响因素和相关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疏水表面应用的一些优缺点。

  • 标签: 超疏水表面 润湿性 微/纳米结构 防冰冻 减阻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疏水材料因其独特的自清洁性能而在各个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环氧树脂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易加工性,但其在自清洁方面的性能较差。为了提高环氧树脂表面的自清洁性能,因此,通过引入具有低表面能的物质,制备出低表面能环氧树脂疏水涂层。

  • 标签: 环氧树脂 超疏水 低表面能 制备 性能研究
  • 简介:采用化学镀的方式预先在石墨表面镀镍,再镀铜,制备了具有双镀层的/镍包覆石墨复合粉末,并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方式制备高性能的石墨/复合材料。通过SEM、EDS、TEM和XRD分析手段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并研究镀层的镍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石墨表面镀镍可改善石墨与的界面结合状态,使得界面结合紧密,石墨与基体的界面由Cu/graphite界面转变为Cu/(Ni+Ni3P)界面和graphite/(Ni+Ni3P)界面,而且有助于石墨颗粒在复合材料中均匀分布。石墨表面化学镀镍还可显著地提高石墨/复合材料的致密度、硬度和抗压强度,而且随镍含量增加,其力学性能逐渐提高。当在复合材料中镍含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致密度、硬度和抗压强度分别达到99.68%、64.58HB和281.04MPa。

  • 标签: 石墨/铜复合材料 化学镀镍 放电等离子烧结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 简介:摘要:减少钢渣体积膨胀不仅避免了天然石材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而且还为传统骨料提供了一种廉价而出色的替代品。因此提出了一种表面疏水结构对钢渣颗粒进行浸泡预处理。分析了改性钢渣的主要性质,并与未改性钢渣进行了比较。通过考虑浸泡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了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结果表明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对沥青的高粘结强度,水稳定性也有所提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从影响结霜的因素、除霜的方法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关于空气源热泵结霜问题的研究,也总结了疏水表面在空气源热泵表面的应用研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材料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疏水表面一直是材料研究的重点,并在军事、工业、民用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而润湿性是决定材料疏水性的关键所在,如何降低润湿性是提高材料疏水性的主要手段。本文简单介绍了表面润湿性的基本理论,综述了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及其相关应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超疏水表面 润湿性 微/纳米结构
  • 简介:首先介绍了疏水表面的重要应用,对疏水表面结构进行了定义,并列举了几种制备疏水表面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利用复制模塑法制备疏水表面的工艺过程,通过样品的扫描电镜照片分析了该工艺的优点以及工艺参数对样品表面微造型的影响。水滴在方形柱和平行光栅这两种PDMS微结构表面上的接触角分别为(154.6±0.7)°和(160.2±1.9)°,滚动角分别为6°和3°,达到疏水标准。最后介绍了复制模塑法在制备疏水表面、生物抗粘附研究及细胞分选过程中的应用,展望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 标签: 超疏水表面 复制模塑法 PDMS 细胞粘附 细胞分选
  • 简介:为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通过微弧氧化和硬脂酸乙醇溶液疏水处理两步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疏水涂层.考察微弧氧化电压、频率和时间对疏水处理试样接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弧氧化电压、频率和时间的增加,疏水处理试样的接触角均先增大后减小,分别在350V、1000Hz和5min时获得最大值.最佳疏水涂层主要由MgO和Mg2SiO4相组成,其表面微孔直径为~900nm,厚度为~6.86μm,接触角高达156.96°.疏水试样的腐蚀电流密度较基体降低3个数量级,而氢气析出量较基体降低94.77%.

  • 标签: 超疏水涂层 AZ31镁合金 微弧氧化 耐蚀性 生物医学应用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疏水表面材料以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巨大应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首先介绍了疏水表面材料在电热防/除冰系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实验结果,即疏水表面材料可以有效减小机翼表面与冰层之间的粘性力,抑制溢流冰层的形成,节省大量电能;然后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详细分析了疏水表面材料在电热防/除冰系统应用中的节能原理,并探讨了疏水表面材料在直升机旋翼桨叶电热防/除冰系统中应用的可能性,为国内开发高效、节能的电热防/除冰系统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超疏水表面材料 电热防/除冰系统 接触角 滚动角 节能原理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酶法水解、二硫键裂解和/或葡萄糖接枝修饰对大豆分离蛋白(SPI)的表面活性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在低化学处理水平下,SPI水解物、氧化-SPI或葡萄糖氧化-SPI的表面活性随着化学处理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在达到最高值后,由于过度处理,这些蛋白质的表面活性随着处理水平的提高而逐渐下降。表面活性的变化与表面疏水性的变化非常相似。结果证实,SPI的表面疏水性反映了蛋白质表面疏水残基的真实分布,可以作为评价和预测蛋白质表面活性变化的理想关键指标。

  • 标签: 预测,表面活性,表面疏水性,大豆蛋白分离物,结构变化
  • 简介:摘要简要介绍超临界疏水系统常见的几种疏水阀形式,具体安装位置。疏水阀运行情况的实时系统监视、判断运行中疏水门是否泄漏的方法和思路。及时发现疏水阀门泄漏,进行针对性的内漏分析,新型结构的阀门的推荐。

  • 标签: 超超临界 疏水阀 泄漏
  • 简介:氢水液相交换(LPCE)是从水中分离氢同位素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指氢气与液态水之间进行的氢同位素交换反应,可用于含氚重水提氚和升级,含氚废水处理及重水生产等,LPCE反应实现的关键是疏水催化剂的制备。从第一种疏水催化剂制备到现在,已经有超过1000种催化剂。尽管如此,各国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催化剂疏水性,以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催化活性,而一些常规催化剂更关注的基础问题几乎没有涉及,如Pt粒径大小、价态分布等Pt微观结构与催化剂活性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改进催化剂制备工艺,进一步提高催化剂活性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疏水催化剂 氢同位素 微观结构 交换性能 液相催化 催化剂制备
  • 简介:零件表面微观几何形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的使用性能.本文论述了微观表面形貌检测方法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测量表面形貌的特点,重点阐述了常见的光学测量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并重点分析了光学干涉法、触针法的基本特点.

  • 标签: 微观表面形貌 非接触测量 接触式测量 干涉法
  • 简介:摘要疏水表面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回顾了疏水表面的主要基本理论及其在减阻中的应用。

  • 标签: 静态接触角 接触角滞后 滚动角 减阻
  • 简介:在模拟球面元件曲率半径的仿面形夹具上镀制了AlF3单层薄膜,并对不同口径位置上的薄膜进行了比较,以表征球面元件表面镀制薄膜的光学特性和微观结构。首先,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了不同口径位置上薄膜样品的透射和反射光谱,反演得出AlF3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然后,使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样品的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最后,使用X射线衍射仪对薄膜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球面不同位置镀制的AlF3单层薄膜样品的光学损耗随着所在位置口径的增大而增大。口径为280mm处的消光系数是中心位置处消光系数的1.8倍,表面粗糙度是中心位置的17.7倍。因此,球面元件需要考虑由蒸汽入射角不同带来的光学损耗的差异。

  • 标签: 热蒸发 AlF3薄膜 球面元件 微观结构特性
  • 简介:摘要:金属薄膜与氧化物基底形成的层叠式复合材料在集成电路、电磁存储、催化等传统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同时在太阳能电池、辐射、超导等新兴领域也展现出良好应用前景。界面是复合材料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基体与增强体接连的桥梁,其微观结构与材料性能密切相关。本文以(Cu)薄膜和氧化镁(MgO)高指数面基底((100))形成的界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一性原理模拟方法计算了Cu/MgO(100)的界面间距和界面分离功。

  • 标签: 铜薄膜 氧化镁界面模型 第一性原理
  • 简介:综述了国内外纯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电镀、热扩渗、气相沉积、热喷涂、激光熔覆技术在纯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分析了这些表面改性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通过比较其工艺特点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纯铜 表面改性 表面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