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碳化-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着重从制备工艺、界面、润湿性、性能和应用5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该材料的研究状况,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最后指出,电子工业将成为未来该材料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 标签: 碳化硼-金属复合材料 熔渗工艺 润湿性 应用
  • 简介:综述了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增强颗粒的种类、选择方法,以及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同时介绍了界面的类型以及如何减少界面反应和改善界面的方法等,为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基体 增强体 界面
  • 简介:摘要:对如果说19世纪属于原材料得天下,20世纪属于加工材料的王朝,那么在对于材料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谁能更好地拥有且正确应用由3种及3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并通过各种高精尖工艺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谁就准确地扼住了时代发展的喉咙,复合材料适应现代科学发展且具有强大生命力,其性能主要取决于基体合金和添加其中的增强物的特性分布以及所含比例,因此具有可塑性强应用方面广等特点,所以本篇论述旨在论述在当今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复合材料的应用和高速加工。

  • 标签: 铝基复合材料 应用 高速加工
  • 简介:通过微波烧结制备TiC/6061复合材料,采用TEM、EDS、XRD分析该复合材料结合界面的结构、元素分布和相组成;从热力学角度研究新相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结合界面存在厚度约为100nm的扩散型和反应型2种中间层,其与基体和增强相的邻接整洁、边界连续、结合紧密。扩散型界面,具有(111)Al//(240)TiC,[011]Al//[001]TiC的晶体学位向关系并形成半共格界面;反应型界面,由TiAl和微纳米级的Al4W相组成。界面TiAl相的热力学形成机理为Al和Ti元素通过扩散的方式首先生成TiAl3,之后随Ti元素的进一步扩散占据TiAl3中Al的位置,最终形成TiAl。

  • 标签: 微波烧结 铝基复合材料 界面 热力学
  • 简介:利用废玻璃和废铝制备废弃物复合材料,开辟了废玻璃和废易拉罐新的再生利用途径。简要介绍了废玻璃/废易拉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玻璃增强体与基体液之间的界面结合、浸润性和分散性,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在玻璃/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玻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最后,结合玻璃/废弃物复合材料的使用要求,对未来玻璃/废弃物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 标签: 废玻璃 废铝 废弃物复合材料
  • 简介:改善金属基体与石墨烯增强相的界面结合,是提高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关键。本文以化学镀铜石墨烯为增强相,采用粉末冶金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镀铜石墨烯增强复合材料,研究镀铜石墨烯的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石墨烯的敏化活化预处理和化学镀工艺,能够获得石墨烯表面铜颗粒尺寸均一、分布均匀、膜层完整,并具有良好结合力的铜镀层;镀铜石墨烯作为增强相可以改善石墨烯与基体的浸润性和界面结合,复合材料中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2%时综合性能最优,其致密度达到99.63%,硬度、抗拉强度、弯曲强度分别为60.13HV,152.88MPa,659.47MPa,与纯相比,分别提高48.95%,149.48%和470.08%;但是由于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的炭与基体构成腐蚀微电偶,使其耐腐蚀性能降低。

  • 标签: 化学镀铜 石墨烯 铝基复合材料 放电等离子烧结 力学性能 耐蚀性能
  • 简介:简单介绍了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重点概述了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现状,包括搅拌铸造法、液态金属浸渗法、喷射沉积法、粉末冶金法、原位合成法,并总结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趋向。

  • 标签: 颗粒增强 强化机理 铝基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 简介:摘要:采用自行生长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Al3Zr/6082复合材料,并利用 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其进行了研究。采用搅拌摩擦焊接(FSW)技术,对Al3Zr/6082 Al复合材料进行了焊接,并对其显微结构以及接头的机械性能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原位自生方法合成的Al3Zr/6082 Al复合材料以 Al基体和Al3Zr增强相为主,并且其结构良好。在搅拌头转速为15000 r/min时,在200 mm/min时得到的 FSW接头质量良好,并且具有高的焊缝强度。

  • 标签: FSW 微观结构和性能
  • 简介:摘要: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金属复合材料拥有很多单相金属所没有的优良特性,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制造业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步成为很多高技术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材料。高熵合金由于其优异的强韧性、耐磨抗疲劳、电磁等特性,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高熵合金粒子与复合金属基体间存在自然的金属界面结合特征,其热膨胀系数差异不大,可有效解决常规复合体系中存在的界面结合稳定性差和塑性不足等问题,是一种新型的复合体系的发展方向。

  • 标签: 高熵合金 铝基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 简介:气密封装对采用裸芯片组装而成的多芯片组件至关重要,它可以让组件内部长期保持惰性气氛,降低元器件因湿气造成的环境失效。可伐材料是一种常用的封装材料,在微组装领域应用广泛。为弥补这种材料材料密度大、导热性能差的缺点,结构上选择碳化材料增强散热效果,同时达到减重的目的。采用低温钎焊工艺进行材料间连接,针对前期研制过程中出现的半密封检漏不合格问题进行分析,开展焊料选择、焊接参数优化工作,使半密封检漏漏率小于5×10-2Pa·cm3/s。

  • 标签: 气密封装 低温钎焊工艺 焊接参数
  • 简介:本文概述了组成金属复合材料的金属基体和增强体。简述了几种增强体(碳纤维、纤维、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金属纤维)的制备方法及特性:概括了金属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扩散结合法、铸造复合法、粉末治金法)及其应用展望。

  • 标签: 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体 增强体 铸造复合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研究复合材料中碳元素不同存在形式(总碳、游离碳、碳化硅)的检测方法。采用高频感应燃烧红外法测定总碳(2.00%~6.00%),酸溶过滤分离-高频红外法测定游离碳(0.10%~1.50%),重量法测定碳化硅(1%~35%)的含量。以上三个方法的精密度试验RSD%(n=8)最大分别为4.2%、1.2%、0.51%,测定游离碳和碳化硅(SiC)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是98.5%~100.2%,99%~101%。这三种方法都快速、可靠,已应用于复合材料的实际分析工作中。

  • 标签: 高频红外法 重量法 总碳 游离碳 碳化硅 铝基复合材料
  • 简介:混合金属复合材料是重要的工程材料,因为他们比纯具有更低的密度、更高的比强度和更好的物理力学性能而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方面。研究了混合金属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磨损性能。通过搅拌铸造将云母和SiC颗粒加入到A1356合金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N)研究样品的显微组织,用能谱分析(EDX)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1/10SiC-3云母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硬度。增加复合材料中云母含量能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

  • 标签: 混合金属基复合材料 SIC 云母 A1 356合金 搅拌铸造
  • 简介:摘要:住宅建筑中,材料的选择对于结构的性能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Al)的工艺进行优化,提高其力学性能、耐久性和施工适用性,以满足住宅建筑对材料轻量化和高强度的需求。通过系统的工艺调整,实现碳纤维与材料的优化结合,为住宅建筑提供更为可持续和可靠的建筑材料选择。

  • 标签: 碳纤维 铝基复合材料 住宅建筑 工艺优化
  • 简介:摘要: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领域中备受重视。其强大的力学性能和出色的耐磨性使其成为研究热点。在轻量化和高强度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复合材料凭借其优越的性能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理解其力学性能和耐磨性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材料的进一步改进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铝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耐磨性
  • 简介:制造了一种立方氮化颗粒之间实现键合的多晶体立方氮化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具有比较好的硬度、耐磨性、热学和化学稳定性。

  • 标签: 立方氮化硼 复合材料 立方氮化硼键合
  • 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火材料的生产方法。先将硼酸粉、钛自粉混合均匀,在200~600℃处理,制成混合粉;然后将所制的混合粉、氧化镁细粉、金属铝粉、刚玉在混合机中混合,加入甘油或酚醛树脂为结合荆,成型,在80~120℃下烘干,然后放入炉内埋炭处理,处理温度为1000~1600℃,保温时间1~5h,自然升温。本发明制造出的新型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热震稳定性、抗侵蚀性和耐磨性及成本低的特点。

  • 标签: 新型复合材料 制造方法 二硼化钛 镁铝尖晶石 混合均匀 热震稳定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