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锁定带空心螺钉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0例70岁以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C臂X光机透视下行切开复位锁定带空心螺钉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无死亡病例,无感染病例,膝关节僵硬1例,无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栓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按董纪元等髋关节疗效标准进行评分,本组优50例,良23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1.25%。结论锁定带空心螺钉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虽费用相对高一些,但创伤相对小、操作相对简单、固定更牢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降低褥疮、血栓等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发生,疗效满意,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佳选择。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锁定型带空心螺钉钢板 老年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建锁定接骨板治疗复杂不稳定型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重建锁定接骨板治疗复杂不稳定型髋臼骨折25例,术后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随访6~12月,平均8.3月。结果本组所有25例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5月。髋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髋关节功能优23例,良2例。无断板、断钉、退钉及感染,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的并发症。结论重建锁定接骨板可塑形便于更好固定骨折,且固定牢靠。故重建锁定接骨板可应用于复杂不稳定型髋臼骨折的治疗。

  • 标签: 复杂不稳定型髋臼骨折 骨折内固定 重建锁定接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到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都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23±0.12h和632.62±150.65ml。治疗后随访3个月,60例患者中优32例,良25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为95.0%。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减少创伤,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髋部骨折
  • 作者: 朱伯然郭艳鸽卢九阳张集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骨科     北京    100069)     【摘    要】    目的:针对一些患有桡骨骨折的患者,探究利用掌侧锁定钢板对其进行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80名患有桡骨骨折的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分别对其使用普通钢板和掌侧锁定钢板对骨折患者进行手术。结果:从本次所得数据来看,实验组的患者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结论:通过以上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对患有桡骨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当中,使用掌侧锁定钢板的手术效果是更好的。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115例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58,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和对照组(n=57,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比组间临床疗效。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两组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当前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治疗过程中,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属于理想的治疗方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锁定钢板固定联合药物治疗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接受治疗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27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锁定钢板固定联合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骨折愈合时间和骨密度改善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比与分析,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降低,且骨折愈合时间和骨密度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好转,实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92%,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0.37%,实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固定联合药物治疗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极大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治疗效果理想,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明显好转,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锁定型钢板固定 联合 药物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应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掌倾角为(12.68±3.80)°,治疗前为(-18.43±8.15)°;治疗后尺偏角为(20.58±4.31)°,治疗前为(8.74±4.01)°;治疗后桡骨高度为(11.71±2.02)mm,治疗前为(-3.05±4.12)mm。患者手术平均用时(58.3±9.1)min,愈合平均时间为(9.2±1.8)周,没有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对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能够促进患者骨折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通常病因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动脉改变、风心病、心源性栓塞、动脉炎、血液病、代谢病、药物反应、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可导致或伴发脑部血管狭窄、闭塞,这可使脑局部缺血或因血管的破裂而出血引发脑中风。我科室11年下半年共对136位卒中患者进行了诊断与治疗,其中74位出现了足内翻的症状,现针对卒中后足内翻的病因与治疗,经验体会如下

  • 标签: 卒中 足内翻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究。方法A组(髓内钉组)患者在利用C臂机插入髓腔导针,置入适合的主钉,到关节面下置入导针。B组(解剖型锁定钢板)组患者沿股骨颈方向选取合适的解剖型锁定钢板,将导针自钢板上端钻入股骨头、颈内。利用C臂机,选取合适位置,拧入适合的螺钉使其与并与钢板进行有效锁定。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少于B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髓内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锁定钢板组患者,表明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式由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方式。进一步对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深入的探究,了解此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并进行改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髓内钉 解剖型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与PFN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分为110例研究组(锁定钢板治疗)和20例对照组(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1年Harris髓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1年Harris髓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锁定钢板 PFN 高龄 股骨粗隆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LP)与动力髋(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相容性、手术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80例在本院手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FI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PFLP组和DHS组,每组各40例;按常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术后随访1年;以术后感染、术后出血及内固定材料失效率评价其生物相容性,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其安全性,以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8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①2组之间术后感染、术后出血及内固定材料失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PFLP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短于或少于DHS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之间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FLP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DHS组,术后1年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PLP组高于DHS组,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则DHS组高于PF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FLP在治疗不稳定型FIF的手术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面较DHS手术方式更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近端锁定钢板 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不稳定型 生物相容性 手术安全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收治的9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观察,试验组45例患者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随访半年至两年,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近期和远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可以缩短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康复时间,固定效果好,创伤性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中跟骨解剖型钢板、锁定钢板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取医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76例,通过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分别给予解剖型钢板、锁定钢板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ohler角度、Gissane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ohler角度、Gissane角度改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长轴长度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跟骨宽度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Maryland足部评分结果分别为(53.0±4.0)分、(53.0±2.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结果分别为(85.5±2.5)分、(84.0±2.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跟骨锁定钢板应用下对帮助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治疗效果明显,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 跟骨解剖型钢板 跟骨锁定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84例,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随访时间,并观察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SF-12健康调查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平均时间为(72.10±13.61)min,术中出血量为(86.42±5.61)ml,术中引流量(69.42±10.01)ml,平均住院时间为(11.61±3.10)d。8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12±5.10)个月。术后患者的Harris评分及Sf-12评分的躯体和心理评分较术前出现了提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2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术后4月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断裂,进行翻修后显示骨折愈合。84例患者中无患者出现切口及内固定周围感染。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具有临床疗效高,并发症较少的特点,临床运用价值及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老年患者 髋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锁定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