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阳山金矿带位于甘肃省文县境内,部分金矿体产于岩脉中或者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与岩脉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前人依据大量晚三叠世岩脉发育矿化这一现象,认为金矿化不早于晚三叠世但金矿化的下限和金矿化是否存在多期叠加仍存争议。本文对新发现的一期矿化花岗斑岩岩脉开展了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并与晚三叠世侵位的白云母英云闪长岩和长花岗斑岩岩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白云母英云闪长岩与二长花岗斑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215.2±2.3 Ma和216.6±2.6 Ma,新发现的矿化花岗斑岩的侵位年龄为49.3±1.7 Ma。这暗示阳山金矿带不仅发育有大晚三叠世岩浆活动,还发育有古近纪岩浆活动。此外,阳山金矿带很可能在晚三叠世和古近纪均有矿化作用发生,多期叠加成矿可能是巨量金属富集的重要原因。

  • 标签: 阳山金矿带 花岗质脉岩 锆石U-Pb年龄 古近纪 金矿化
  • 简介:摘要孙吴-嘉荫盆地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小兴安岭的北侧,岩浆岩广泛分布。本文选取研究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岩浆岩进行研究,样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对样品进行了LA-ICP-MSU-Pb测年,获得了227.73±0.43Ma的加权平均年龄,指示出小兴安岭北部的火山活动。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

  • 标签:
  • 简介:柯坪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西北缘,属于塔里木地台的一部分。构造背景通过对盆地结构与形态的控制制约着盆地内的油气分布规律,是认识区域油气资源分布规律的基础。U-Pb年龄研究构造背景是一种新兴的方法,通过分析该地区砂岩的U-Pb年龄,绘制年龄谱图与累积曲线,并与Cawood的模式图版对照,结合地化分析成果,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在志留纪为区域挤压构造环境。

  • 标签: 柯坪地区 志留纪 碎屑锆石 构造背景
  • 简介:新疆巴里坤县下涝坝一带辉长岩SHRIMPU-Pb年龄测定表明,其形成年龄为(298±7)Ma,结合区域地质情况和物探成果分析,认为该辉长岩体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另外,辉长岩中钛含量较高,认为该辉长岩-辉绿岩对寻找钛多金属矿产具重要意义。

  • 标签: 巴里坤 辉长岩 SHRIMP定年 早二叠世
  • 简介:天山东段古生代火山-沉积地层时代特别是变质事件的厘定对探讨天山古生代洋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对出露于哈密沁城地区的红柳沟组中的流纹岩进行了LA-ICP-MSU-Pb测年,获得了U-Pb)年龄为(426±12)Ma(MSWD=0.31),该年龄可以代表红柳沟组的沉积年龄。同时,获得变质的加权平均年龄为(372±28)Ma(MSWD=0.021),该期变质事件在天山普遍发育,可能与天山古生代洋盆碰撞有关。

  • 标签: 哈密 天山 红柳沟组 流纹岩 锆石U-PB年代学
  • 简介:为探讨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带南段斑岩的成因及其动力学机制,对该铜矿带南段日曲岩体开展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两件花岗闪长斑岩U-Pb年龄分别为(38.2±0.2)Ma、(38.8±0.2)Ma,为喜马拉雅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富集大离子亲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斑岩具有C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未经明显的地壳混染;源区残留相主要由角闪石、石榴子、金红石组成,并经历了较弱的壳幔混合作用。研究表明,日曲岩体的形成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诱发妥坝-芒康左行走滑断裂活动有关,下地壳部分熔融及少量幔源物质的混入使斑岩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

  • 标签: 花岗闪长斑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玉龙斑岩铜矿带 西藏东部
  • 简介:天山早古生代花岗岩普遍发育片麻状构造或者发生糜棱岩化,主要是由于受到后来构造——变形热事件影响的结果.U-Pb定年结果显示.天山早古生代花岗岩形成于380-490Ma,目前主要产出在具有元古代基底的中天山构造带中,在霍拉山一带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规模.它们的岩石地球化学不显示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的特点,而是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它们的形成可能与南天山洋南支的扩张过程有关,或者与早古生代的一次造山过程的晚期伸展阶段有关.

  • 标签: 天山 花岗岩 早古生代 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 简介:林子宗火山岩事件是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的火山作用响应,对冈底斯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冈底斯中段厅宫地区通过系统的LA-ICP-MSU-Pb同位素测年,获得林子宗群典中组底部、年波组上部和帕那组顶部的火山岩U-Pb年龄分别为(66.4±0.35)Ma、(53.6±1.5)Ma和(45±0.6)Ma。对林子宗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火山岩具弧火山岩特征,早期表现出陆缘弧火山岩的特点,至中期年波旋回钾玄岩出现,标志着陆内岩浆作用的开始,到晚期帕那旋回则显示出陆壳重熔和地壳加厚的特征,记录了新特提斯洋消减俯冲到陆陆碰撞的地质信息。

  • 标签: 林子宗火山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冈底斯中段
  • 简介:张三沟金矿区位于中亚兴蒙造山带东段,是该造山带上一个较为重要的金矿区,其研究程度较低.为厘定赋矿岩浆岩的成岩时代并限定其成矿时代,本文对主要赋矿的斜长花岗斑岩和宁远村组英安岩进行了U-PbLA-ICP-MS同位素定年,获得其成岩年龄分别为106.2±1.2Ma和104.2±1.4Ma,说明二者可能是同期、同源岩浆在演化的不同阶段先后喷出和侵入的产物.早白垩世是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东部地区岩浆活动的高峰期,此时期区内爆发了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张三沟金矿即为此期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期间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区域上处于拉张伸展构造环境中,加厚岩石圈的拆沉作用导致软流圈上涌并发生底侵,最终形成同时期的广泛的岩浆活动并诱发大量的成矿作用.

  • 标签: U-PB年龄 早白垩世 岩浆岩 张三沟金矿区 东北地区
  • 简介:摘 要: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微地块的火山岩之上发育有南华沉积盖层,但是由于南华系的沉积时代缺乏可靠的依据,这就增加了物源和构造背景的分析难度,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本文通过采用LA-ICP-MSU-Pb测年方法,对南华系上部位置处的长石砂岩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碎屑测年研究,明确了其中碎屑的具体年龄,进而为南华系上部含砾岩系的物源研究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扬子板块 锆石 物源示踪
  • 简介:摘要:恒星错二长花岗岩体位于妥坝地区北部,U-Pb定年结果显示岩体形成于始新世(41.96±0.48Ma)。岩石地球化学具有高SiO2、高全碱含量的特征,轻稀土分馏程度较好,重稀土元素曲线平缓,分馏程度低,Eu负异常不明显,无Ce异常。岩体富集大离子亲元素Rb、U、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具I型花岗岩特征。结合区域上同期的玉龙中酸性侵入岩资料,认为恒星错二长花岗岩形成及成矿作用与始新世构造-岩浆活动有关,是在陆内造山期的挤压-走滑构造环境下,强烈的岩浆活动沿深断裂侵位形成的产物。

  • 标签: 恒星错 二长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 简介:刘村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部分为粗中粒二长花岗岩,两者呈渐变过渡关系。具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特征。其LREE/HREE、LaN/YbN值较大,显示其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岩石总体具有大离子亲元素(LILE)Rb、Th富集,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U、La、Ce、Nd、Hf、Zr富集,Nb、Ta、Ti亏损,岩体整体亏损HFSE,富集LILEi,通过LA—ICP—MSUPb定年,获得刘村岩体206Pb/238U年龄为123.2±2.2Ma,属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代表刘村岩体的成岩年龄。刘村岩体富集一强富集的元素有W、Mo、Zn、As、Sb、Hg、Cu、Au等,表明该岩体是铜及多金属富集成矿的有利地段。

  • 标签: 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U-PB定年 成因探讨 刘村岩体 安徽广德县
  • 简介:为探讨赣东北景德镇地区双桥山群的沉积时代与物质来源,对该区双桥山群安乐林组地层中发育的一套变火山碎屑凝灰岩夹层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该套火山碎屑凝灰岩的岩性主要为英安岩、安山岩,凝灰岩的LA-ICP-MSU-Pb年龄为(809±2)Ma,表明该套岩石形成于新元古代。凝灰岩的Hf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广,其中二阶模式年龄为1426~2313Ma,主要集中于1.7~2.3Ga之间,其ε_(Hf)(t)均为负值-2.6~-16.5,t_(DM2)模式年龄远大于U-Pb年龄,表明该组岩石的岩浆来源于元古代地壳物质的再循环。

  • 标签: 双桥山群 火山碎屑凝灰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 简介:结特库勒岩体位于阿尔泰山西段禾木乡南约20km的结特库勒-带,岩体主要岩性为片麻状白云母斜长花岗岩,U-Pb定年认为结晶年龄为(462±27)Ma,为晚奥陶世侵入岩浆作用的产物.主量元素表明岩石为碱性过铝质系列.微量元素表现为Ba,U,Nd,Sr,Ti元素呈明显的负异常和Rb,U,P,Hf,Y的正异常.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V”型分布的特点.岩体为高温型SP花岗岩类,可能为碰撞造山过程中发生岩石圈的拆沉与热流圈的上涌,使地壳发生深熔、上涌混合成岩.岩体形成于碰撞造山环境,很可能为同碰撞-后碰撞环境.

  • 标签: 阿尔泰山西段 片麻状白云母斜长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 简介:蚌埠地区广泛出露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包括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五河岩群、凤阳群以及少量的钾长花岗(片麻)岩。五河岩群上、下亚群的形成时间、沉积时限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五河岩群上亚群殷家涧岩组内变晶屑凝灰岩夹层进行U-Pb年代学研究,获得成岩年龄为2140±17Ma,表明五河岩群上亚群形成于古元古代中期。结合区域年代学研究成果,认为在蚌埠地区存在~2.1Ga的构造-岩浆-热事件。

  • 标签: 华北陆块东南缘 早前寒武纪 五河岩群 古元古代 锆石U-PB测年
  • 简介:斯弄多铅锌矿床位于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北缘铅锌银多金属矿带上,该矿床铅锌矿化与矿区花岗斑岩密切相关,为典型的热液脉型-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为厘定其成岩成矿时代,本文对矿区花岗斑岩进行了LA-ICP-MSU-Pb年龄测定。结果得到2组年龄,一组年龄介于(75.1±1.8)~(77.7±1.8)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75.7±0.9)Ma(MSWD=0.27,n=11),可能反映岩浆在岩浆房演化过程中结晶的年龄;另一组年龄为(67.5±1.4)~(69.4±1.4)Ma,加权平均年龄为(68.8±1.2)Ma(MSWD=0.31,n=6),代表花岗斑岩真实的结晶年龄,这一花岗斑岩的年龄(68.8±1.2)Ma明显早于冈底斯带内主碰撞期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结合该成矿带其他矿床的成岩、成矿年龄,本文认为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在印-亚大陆碰撞早期或新特提斯洋壳俯冲晚期,也伴有较强的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

  • 标签: 花岗斑岩 锆石U-PB年龄 斯弄多铅-锌矿床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 西藏
  • 简介:为揭示松潘-甘孜造山带构造演化及花岗岩成矿作用特征,对太阳河岩体进行了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U-Pb年龄为(206.7±1.3)Ma,表明岩体形成于中生代印支末期。岩石的A/CNK为1.01~1.15,具有较低的Sr含量,Rb/Sr值较低,为0.12~0.36。大离子亲元素Rb、Ba相对富集,Sr元素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负异常。高场强元素Nb、Hf、P亏损,La、Ce、Nd、Sm、Zr等呈正异常而明显富集。岩体稀土总量为238×10^-6~1057×10^-6,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aN/YbN值为39.85~192.16,δEu=0.64~0.92,δCe=0.89~1.06。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体具有过铝质S型花岗岩特征,源区为杂砂岩,形成于陆内汇聚一推覆造山阶段的后碰撞环境。

  • 标签: 松潘-甘孜造山带 太阳河岩体 锆石U-PB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 简介:湖北省蕲春县烈马咀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由黑云母、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等矿物组成,属于梅川杂岩体主岩体乱泥滩单元的组成部分。LA—ICP—MSUPb定年结果显示,其UPb谐和年龄为123±0.85Ma(N=15,MSWD=0.21),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3±1Ma(N=15,MSWD=0.21),略晚于乱泥滩主岩体侵位年龄(131Ma)和大别山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峰期年龄(130Ma)。烈马咀花岗岩主-微量元素分析显示,主要元素以高SiO2(74.76%~77.64%)、富碱(K2O+Na2O=7.18%~7.96%)和过铝质(Al2O3=12.73%~14.06%)为特征;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亲元素(如1Rb和Pb等)和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Zr、P和Ti等)为特征;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和Eu负异常(δEu=0.41~0.65)特征。烈马咀花岗岩成岩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成因与大别山造山带内晚中生代花岗岩类似,均来自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晚中生代整个中国东部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

  • 标签: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烈马咀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 简介:GlobalabruptclimatechangefromMarinoansnowballEarthtogreenhouseEarth,recordedascapcar-bonateoverlainondiamictite,hadshedthefirstlightonCambrianbio-radiation.Themostdocumentedcapcar-bonatesectionsaretypicalwithcomprehensiveδ13Cneg-ativevaluesandubiquitoussedimentarystructures,suchastepee-like,sheet-cracketc.,whichareassociatedwithsuccessiveglacialeustaticvariationcausedbyisostaticreboundinshallow-waterfacies.Herewereportadeep-waterbasinalcapcarbonatesectionwithstrongnegativeδ13CvaluesinthesouthernmarginoftheQinlingOrogen,Heyu,ChengkouCounty,ChongqinginChina,whichconsistsofmassivedolostonewithabundantcarbonaceouslaminae.However,itlacksthesedimentarystructureasmentionedaboveandisoverlainbythin-beddedsiliciousshalesandcherts.AK-bentonitebedwasdiscoveredwithinthebaseofcapcarbonates,about0.7mabovethetopoftheMarinoandiamictite.Magmaticzirconsthatweresep-aratedfromtheK-bentonitebedyieldaSIMSconcordiaU-Pbageof634.14-1.9Ma(lσ,MSWDcE=0.31,ProbabilityCE=1.000,n-=20).TheageisingoodagreementwithpreviouslyreportedTIMSU-PbagesfortheterminationofMarinoanglaciationandprovidesageochronologicalconstraintfortheEdiacaransuccessionsintheQinlingOrogen.

  • 标签: NEOPROTEROZOIC Cap DOLOSTONE K-BENTONITE U-Pb 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