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根据六种调查问卷数据以及录音资料,对锡伯语言文字使用状况以及态度作了详细分析。认为作为使用人口较少的锡伯语,在强势语言环境的压力下渐呈颓势,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 标签: 察布查尔 锡伯族语言文字 使用现状
  • 简介:锡伯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最主要的交际语言。随着社会发展,锡伯语出现了口语衰退、汉语借词大量增加、锡伯文字应用面缩小、使用人口减少、能力减弱等一系列的问题。为推进锡伯语言文字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应做好宣传,充分调动行政部门、学校的积极性,加强地方与高校的合作。

  • 标签: 锡伯族 语言 文字 传承 对策
  • 简介:新疆城市锡伯青少年对母语的忠诚度日趋弱化,他们普遍认为学习锡伯语文用处不大,因而转用汉语文。不过在与青少年访谈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他们深厚的民族情感与民族自豪感。大部分青少年想学锡伯语文,但苦于没有时间和条件。

  • 标签: 城市 锡伯族 语言态度
  • 简介:2008年5月,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吴元丰、赵志强两位先生的合著《锡伯历史探究》,这是元丰、志强两位先生从事满文工作30年来有关锡伯历史研究的论文集。因同为“满字号”学人,元丰赠书予我。翻检拜读之际,感叹不已。

  • 标签: 历史探究 锡伯族 民族出版社 述评 历史研究 论文集
  • 简介:锡伯语言文字,同满语满文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的人极少。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李树兰同志研究了锡伯语口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发表了研究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诸如:“锡伯语……它和满语很近,……。锡伯文是在满文基础上稍加改动的文字”(见《民族语文》1979年3期“锡伯概论”一文)。“锡伯文是在满文基础上略加改动的文字,也可以说,是经过发展的现行满文”(见《民族语文》1981年2期

  • 标签: 语言文字 民族语文 附加成分 清文鉴 三家子 李树
  • 简介:基于实地语言调查材料,我们对中国北方人口较少民族中语言保持(或称母语保持)较好的锡伯与达斡尔语言保持现状及语言保持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研究诸如锡伯、达斡尔等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与文化保持模式具有极其特殊的学术价值和普遍的现实意义。语言保持问题的研究应与语言兼用、语言濒危、语言转用等现象进行综合研究,成功的语言保持范例研究可为避免语言濒危、语言转用现象的发生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 标签: 锡伯族 达斡尔族 语言保持模式
  • 简介:锡伯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跟满语很接近,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分。清代锡伯被编入八旗满洲后,就开始接受和使用满语。乾隆时,部分锡伯由东北迁至新疆伊犁,二百多年偏处一隅的地理条件和清政府对其采取的军府制统治,使满语在锡伯中得以继承和保存。目前新疆察布查尔锡伯使用的锡伯文是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其语音系统和语法特征与满文基本相同。而当地锡伯人所说的锡伯语(即口语)与满语对比,差别较大。当地锡伯语的使用、锡伯的教育以及锡伯文图书出版等情况表明,现在锡伯语的使用已呈衰退趋势。

  • 标签: 教育现状 锡伯族 语言文化 自治县 阿尔泰语系 锡伯语
  • 简介:<正>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锡伯有83,629人,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和辽宁。新疆有27,364人,占锡伯总人口的32.7%,辽宁有49,398人,占锡伯总人口的59.1%。在辽宁锡伯人口中,沈阳锡伯人口有27.280人,占辽宁锡伯人口56.6%。沈阳地区是我国锡伯人口最集聚的地方。

  • 标签: 辽宁锡伯族 盛京 沈阳地区 锡伯族人 姓氏 宗谱
  • 简介:锡伯教育是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锡伯各级各类教育的迅速发展,锡伯教育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科研队伍扩大,研究机构增加,研究范围拓展,成果数量增加,对外学术交流日益广泛等方面.

  • 标签: 新疆 锡伯族 教育研究 述论
  • 简介: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锡伯镇是全国唯一的锡伯镇,这里的锡伯学校从2000年开始从新疆聘请了两位锡伯教师专门讲授锡伯语文和锡伯历史文化。经过8年的实践,锡伯特色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 标签: 锡伯族 民族教育 特色发展
  • 简介:现行的锡伯语和锡伯文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部门管理的6种语言文字之一。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锡伯语言文字获得了法定地位,与新疆的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一起得到平等和谐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发展繁荣的新景象。60-70年代的的锡伯语文工作,前期受到左倾思潮的干扰,特别是受到文字改革的直接影响,至后期则受到"十年文革"动乱的严重破坏。改革开放时期的锡伯语文工作,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为锡伯语文的恢复与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在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下,锡伯语文工作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促使锡伯语文在恢复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自90年代后期以来,在社会强势语言与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在双语模式下,锡伯语文的学习和使用面临严峻的挑战,使锡伯语文工作不得不转入保护阶段。虽然锡伯语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现象,但它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张力依然存在,锡伯语文的生存环境依然存在,锡汉双语教育依然存在。因此,只要我们认真扎实地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就一定能够促进锡伯语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新的发展。

  • 标签: 锡伯族 语言文字 工作思路
  • 简介:<正>2014年4月,新疆锡伯语言文字研究中心获得批准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语委(翻译局)科研基地之一。该科研基地系自治区级专门研究锡伯语言文字的科研机构,也是自治区和全国唯一从事锡伯语言文字研究的科研单位。7月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翻译局)科研基地——新

  • 标签: 语言文字研究 科研基地 民语委 科研单位 沙宣 数据库建设
  • 简介:锡伯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全国共有172847人(据1990年统计),主要聚居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以及伊犁河流域的霍城、巩留两县、塔城地区,其余的散居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等地。

  • 标签: 统计 中国 塔城地区 黑龙江 辽宁 吉林
  • 简介:翻译文学是新疆锡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疆锡伯文学表现出来的显著特色。清朝时期,新疆锡伯的翻译文学继承并发展了满族翻译文学。中华民国时期,在满族翻译文学的影响下,新疆锡伯的译介者也纷纷投入到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俄苏文学作品的翻译中,翻译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多语种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新疆锡伯的翻译文学又发出新的光彩,由汉文、外文、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翻译成锡伯文的文学作品数量大增,其中由汉文翻译过来的文学作品占大多数,汉民族文学对新疆锡伯文学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通过梳理并探析新疆锡伯翻译文学,试图表现其发展过程、特点和价值。

  • 标签: 新疆锡伯族 翻译文学 发展过程 特点 价值
  • 简介: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于一个民族来讲,教育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锡伯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锡伯人民历来比较重视教育.解放前,在新疆少数民族中,锡伯办学较早,有一定的基础.建国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在广大锡伯人民的不懈努力下,锡伯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长足地发展,在全国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认真研究锡伯教育,回顾历史,分析现状,了解和掌握锡伯教育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规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发扬优良的教育传统,推动锡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 标签: 锡伯族 教育现状 察布查尔县 锡伯族人 在校生 双语教学
  • 简介:摘 要: 锡伯弓箭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近年来社会上对文化遗产的关心与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人们对文化遗产的理解也逐渐由物质层面延伸到了精神层面,从原来的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逐渐向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拓展。但实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仍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

  • 标签: 锡伯族 弓箭文化 代表性文化 传承
  • 简介:论述了新疆锡伯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对锡伯语文教学意义、作用的认识,确立锡伯语文在锡伯教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按语言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处理好锡、汉语文教学的关系,加强组织领导,保证经费投入,搞好双语教学研究、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培训,探索具有新疆特色的锡、汉双语教学的路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锡伯族 双语教学 锡伯语 汉语 民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