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解放初期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以下简称镇反运动)已过去近50年了,福建由于特殊的战略地位,在全国这场轰轰烈烈的镇反运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并取得显著成效,因此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历史证明,建国初期这场镇反运动是必要的、及时的、正确的。回顾当年的运动,评价斗争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无疑具有历史意义。

  • 标签: 镇反运动 镇压反革命运动 国民党 革命分子 解放初期 毛泽东
  • 简介:革命运动北方战场的形成是国内形势发展和冯玉祥思想转变的结果.北方战场包括陕西战场、河南战场,国民军在五原誓师以前与直、奉军阀的斗争不是北方战场的组成部分.北方战场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南方战场局部失败的不利影响和冯玉祥的军阀思想.北方战场对大革命运动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大革命运动 北方战场 冯玉祥 南方战场 军阀思想 三民主义
  • 简介:黄日葵1899年6月12日出生于广西桂平县城厢镇五甲街一个书香世家,1916年在县立中学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1918年4月因反对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的卖国协定而罢课回国,1918年秋考入北京大学读书。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领导和指导下,他认真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马克思

  • 标签: 广西 革命运动 黄日葵 统一战线工作 中国共产党
  • 简介:1924年,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北京工人阶级在中共北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先后参加了五卅运动、关税自主运动、反奉运动、首都革命等大规模群众斗争。在斗争中,北京工人阶级参加的人数最多,群众发动得最广泛,表现得最勇敢坚决,最具革命的彻底性。同时,北京工人阶级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壮大自己的阶级组织,成立了全市统一的工人组织——北京总工会。事实表明,北京工人阶级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 标签: 第一次国共合作 北京工人阶级 工人运动
  • 简介:十九世纪末的中国维新运动对周边国家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维新运动的影响下,越南从1905年至1908年掀起了由潘佩珠、潘周桢提倡的维新运动,促使越南民族觉醒,推动越南抗法运动走向高潮。

  • 标签: 梁启超 戊戌维新运动 越南 潘佩珠 潘周祯
  • 简介:<正>1898年美西战争后,美帝国主义占领了古巴,把它变为名义独立实际依附于美国的半殖民地。为了加紧控制古巴,美帝国主义一方面不断派遣军队恣意干涉古巴内政,镇压革命运动;一方面竭力扶持亲美政权,作为它奴役古巴人民的工具。1925年成立的以捷拉尔多·马查多总统为首的古巴政府便是依附美国垄断资本的反动独裁政权。这个政权推行亲美卖国政策,积极支持美国垄断资本控制古巴经济的掠夺活

  • 标签: 帝国主义者 民族民主革命 新政府 革命运动 共产党 政权
  • 简介: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领导开展的以戏剧运动为标志的文艺革命运动,吹响了创造工农大众艺术的号角,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中央苏区开辟的创造工农大众艺术的道路熠熠生辉,不仅光耀其时,而且影响深远。

  • 标签: 中央苏区 大众艺术 革命运动 文艺 纪实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正>从1895年11月18日,侵台日本总督桦山资纪宣称“全岛完全平定”之时起,台湾人民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艰苦抗战。他们的斗争始终和祖国大陆的革命运动紧紧相连。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台湾青年就建立起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台湾分会、发动武装起义、并为推翻封建清王朝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台湾人民的斗争与大陆革命浪潮遥相呼应,其深刻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武装起义 祖国大陆 半个世纪 台湾人民 五十年 解放运动
  • 简介:克洛德·约瑟夫·鲁热·德·利尔是人类革命史上最有资格投机的人之一,因为大名鼎鼎的革命歌曲《马赛曲》就是他创作的。正是唱着这首歌,法国人数次推翻国王,并打败外国敌人。然而,歌的作者却很难被当成一个革命者。当这首歌传遍全国,并被刊发在报纸上时,鲁热·德·利尔已经因为“反革命”而被关进了监狱。据说,他甚至羞于承认这首歌是自己所作,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并不知道歌的作者是谁。

  • 标签: 革命史 高歌 革命歌曲 约瑟夫 克洛德 法国人
  • 简介: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之交,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五四运动的推动,继赴西欧勤工俭学的留学运动,大批青年学子远往法、比、德、英等国学习之后,为了拯救灾难深重的中国,寻找中华民族彻底解放和富强的途经,一个研究苏俄和赴苏留学,探讨俄国革命道路、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苏联革命经验的热潮随之掀起。这股热潮到20年代中期国共合作时和这个年代的后期,达到了极盛时期,并一直持续到30年代。通过这一二十年的留苏学习,为中国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革命骨干,为赢得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马克思

  • 标签: 莫斯科中山大学 革命运动 十月革命的道路 国共合作 革命干部 俄国十月革命
  • 简介:发生于1924年到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革命主体从精英转向了平民,人民群众被广泛发动起来,出现人人竞谈“革命”、动辄“反革命”的奇观。武汉国民政府借此出台了《反革命罪条例》,将“反革命”的打击上升到法律层面。但打击范围的无限扩大,不仅买办阶层,甚至参加商会组织的商人上层群体也被列入革命对象,此举引发20年代末期的商会存废之争。直至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国民党在中国执政地位的确立,这场争斗才渐告结束。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这一大破大立的革命语境下,动荡的社会破坏了原有的政治结构,“反革命罪”即是在原有法律破坏的情形下出台并实施的。随着政局的稳定,国家由破坏转为建设,这一模糊化的“反革命”罪名才逐渐消失。

  • 标签: 国民革命 反革命罪 大买办 大资产阶级
  • 简介:在阶级社会里,教育从来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二千多年前,孔子就利用教育大搞反革命复辟活动。他为了挽救行将灭亡的奴隶制社会,实现其“兴灭困,继绝世,举逸民”的反动政治目的,办起“私学”,广收门徒,极力鼓吹“学而优则仕”,为奴隶主阶级培养“死守善道”的忠实奴才。

  • 标签: “学而优则仕” 革命 阶级社会 奴隶制社会 阶级斗争 政治目的
  • 简介:<正>1898年5月,出生于波兰的罗莎·卢森堡从田园牧歌式的瑞士流放地前往德帝国繁华的工业化城市柏林。她参加了德国社会民主运动,领导该运动的德国社会民主党(SPD)是那时最强大的社会主义政党。罗莎·卢森堡既支持该政党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最终目标而奋斗,也支持为实现无产阶级短期的政治目标和社会目标而斗争。罗莎·卢森堡是个身高不超过1米5的小个子,(1898年)她28岁,看起来像一个女大学生。但她是19世纪末极少数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毕业于瑞士的苏黎

  • 标签: 罗莎·卢森堡 德国社会民主党 田园牧歌式 工业化城市 党的领袖 政治目标
  • 简介:“高、饶事件”过去已半个多世纪,随着一些档案资料的披露与当年知情者的回忆文章面世,人们逐渐对这件曾震动党内外的大案有了更清晰、具体的了解。

  • 标签: 饶漱石 命案 回忆文章 档案资料 知情者 党内
  • 简介:十七世纪中叶,欧洲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新兴的资产阶级给封建制度以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反动的封建阶级是不甘心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资产阶级建立起稳固的专政,经过了反复的、残酷的阶级斗争,战胜了反动阶级的颠复、叛乱、复辟,并击退了外国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反革命势力的活动虽然在某些时候很猖狂,但它们终于无力阻止欧洲各国历史的前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始于一六四○年,到一六四九年处死国王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一世、废除

  • 标签: 十七世纪 查理 复辟王朝 干涉军 革命时代 人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