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李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重庆401520
  • 简介:分娩是每个产妇必经的生理过程,分娩疼痛是生理性存在的事实,若疼痛非常剧烈则可能会影响母婴结局。实施分娩镇痛有利于帮助产妇降低疼痛感,提升自然分娩率。但是与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产妇的使用分娩镇痛的人数较少,剖宫产率较高。近年来,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医疗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产妇选了镇痛分娩。但是,单纯的给予镇痛药物是远远不够的,在产妇分娩的整个过程中还应当给予全面的管理护理,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分娩过程顺利进行。

  • 标签: 产程;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接受镇静镇痛治疗患者中以镇静镇痛管理小组模式施护的价值。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于2021.01-2022.02期间,在我院ICU接受镇静镇痛治疗的90例患者,以随机盲选法均分为2组,在施治期间提供常规护理与镇静镇痛管理小组模式,统计组间施护价值。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以镇静镇痛管理小组模式施护,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的同时,还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镇静镇痛 ICU 管理小组 施护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2016 年 11 月至 2018 年 12 月,将本院收治的 1500 例剖宫产分娩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循双色球分组法将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 镇痛,观察组术后给予硬膜外给予静脉镇痛, 对比两组术后镇痛效果。 结果: 两组术后 6h 的疼痛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 比较,无差异 ( P>0.05 ) ;观察组术后 12h 、术后 18h 、术后 24h 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 P<0.05 )。 两组镇痛前的 SBP 、 DBP 、 HR 水平比较, 无差异 ( P>0.05 ) ;两组镇痛 24h 后的 SBP 、 DBP 、 HR 水平低于镇痛前,观察组镇痛 24h 后的 SBP 、 DBP 、 HR 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 P<0.05 )。 两 组术后均有轻微不良反应(尿潴留、头晕、恶心呕吐 等 )发生,但患者可耐受,无需处理 。 结论: 剖宫产术后镇痛采用 硬膜外镇痛 ,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 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显著。

  • 标签: 硬膜外镇痛 静脉镇痛 剖宫产 疼痛 评分 不良 反应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ICU镇痛镇痛研究的现状,以探讨如何有效降低患者在ICU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并提升舒适度,为医务人员合理应用这些药物以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压力,并预防相关ICU并发症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标签: ICU 镇痛 镇静 药物 工具
  • 简介:摘要: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镇静镇痛管理对于减轻患儿的疼痛和焦虑、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PICU护理中镇静镇痛策略的优化与实施,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分析了PICU中镇静镇痛的重要性及其对患儿的影响;提出了当前PICU镇静镇痛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包括个性化镇静镇痛方案、多学科团队协作、监测与评估、以及家属教育等。

  • 标签: PICU护理 镇静镇痛 管理策略 个性化方案 多学科团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硬膜外持续镇痛与静脉持续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本次临床实践研究主要选取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48例作为临床实践研究的对象,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持续镇痛方式,对照组采用静脉持续镇痛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状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状发生几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持续镇痛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剖宫产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受,相较于静脉持续镇痛具有更为迅速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硬膜外持续镇痛 静脉持续镇痛 剖宫产术后镇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和舒芬太尼,硬膜外阻滞镇痛技术在中期引产的镇痛效果。方法将3年间自愿在我院要求无痛引产30例(A组)与同期住院非无痛引产30例(B组)进行对比研究.观察并记录两种引产方法的排胎时间,总产程和出血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其他不良时间的发生。结果镇痛效果A组明效优于B组,A组在排胎时间,总产程,出血量方面优于B组。结论利多卡因和舒芬太尼在中期引产镇痛中效果显著,产妇均能较早获得满意镇痛效果,缩短排胎时间和总产程,减少出血量,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法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宫口开大3—5cm时进行,穿刺点为L2—3椎间隙确认针入硬膜外腔后置管给药,接麻醉泵。结果宫缩痛明显缓解或减轻,产程缩短。结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法起效快,效果确实,降低了剖宫产率,提高了产科质量。

  • 标签: 分娩镇痛 硬膜外阻滞 产科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内的疼痛管理对患者有效镇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6月我科住院的患者进行评估及干预,研究出现癌痛后止痛的疗效。按单双组分组。单组为观察组,患者入院时即指导正确评估疼痛的方法,早期评估出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予以记录;双组为对照组,入院患者不予以评估疼痛程度,等患者出现暴发痛时再予以指导正确评估疼痛的方法及开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中出现疼痛的患者达到有效镇痛的天数。结果观察组疼痛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内疼痛评估管理对肿瘤患者的镇痛管理有积极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镇痛泵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止痛效果以及对患者恢复的影响,副作用的发生率。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00例。观察组术毕接硬膜外镇痛泵,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30小时后拔管,对照组B组术毕直接拔管,术后产妇麻药消退后,给予止痛栓止痛。观察两组术后的止痛效果,副作用的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产后出血,产后泌乳情况,尿潴留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产后出血情况,产妇泌乳情况无明显差别。尿潴留情况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皮肤骚痒情况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

  • 标签: 剖宫产 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自然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程、分娩方式、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142例单胎足月孕产妇,按产妇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经阴道正常分娩,不使用任何止痛措施和药物。观察比较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胎儿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第一产程时间缩短,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量及胎儿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临床分娩效果确切,可明显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分娩镇痛方法。

  • 标签: 硬膜外自控镇痛 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EA硬膜外镇痛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接收的5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评分法将产妇划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例数均为29例。对照组不实施镇痛分娩,研究组实施PCEA硬膜外镇痛,观察分析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分娩方式情况。结果:研究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活跃期短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结论:为产妇进行自控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镇痛,可以加速第一产程活跃期进程,减少剖宫产率,利于产妇顺利生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PCEA 硬膜外镇痛 分娩镇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分娩镇痛过程中应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与腰-硬联合镇痛两种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84例,根据分娩镇痛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42例研究对象实施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中42例研究对象实施腰-硬联合镇痛。对比两组分娩镇痛效果、镇痛前后应激反应相关指标、产程时间。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分娩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镇痛前后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分娩镇痛过程中应用腰-硬联合镇痛,与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比较而言,能够更好的控制应激反应,缩短产程时间,使分娩镇痛效果显著提高。

  • 标签: 分娩镇痛 腰-硬联合镇痛 瑞芬太尼 静脉自控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