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者肝移植门静脉重建的方式及其疗效。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合并CTPV行肝移植的患者7例,6例患者行门静脉取栓-门静脉吻合,其中1例行门静脉取栓-门静脉吻合术后出现门静脉血流不足,又联合实施了右肾静脉-门静脉端侧吻合;1例患者行左肾静脉-门静脉端端吻合。结果7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1例患者于术后40 d门静脉血栓形成,予以溶栓、抗凝治疗,仍再发CTPV;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门静脉吻合口狭窄,术后4年再发CTPV。7例患者目前肝功能均良好,正常生活。结论合并CTPV者肝移植手术风险高,门静脉取栓-门静脉吻合、肾静脉-门静脉吻合均可取得满意门静脉重建效果,曾行脾切除者术后需加强抗凝和门静脉血流监测。

  • 标签: 门静脉海绵样变 肝移植 门静脉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调研分析DSA全脑血管造影的围手术期护理价值。方法:从我院1年以来收治的DSA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中抽取40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经比对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样本数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我院深化改革的围手术期护理,最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各项数据进行比对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身体状态表现更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DSA全脑血管造影术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 : 目的 针对子宫输卵管造影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80例不孕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输卵管造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输卵管通 畅 率 (90.0%)明显高于对照组 (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随访 3~12 个月 , 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率 (75.0% )明显 高于 对照 组的 (35.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子宫输卵管造影可有效改善不孕不育患者输卵管通畅情况,患者妊娠情况得到明显提升,临床效果理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不孕不育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主要适应证及主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2010—2017年于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行ERCP诊治的年龄≤14岁胆胰疾病患儿61例,共行ERCP操作101例次,回顾分析行ERCP的病因、麻醉方式、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对主要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先后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1例次操作中成功97例次,成功率为96.0%。慢性胰腺炎(68.3%,69/101)、胰腺分裂(11.9%,12/101)、胆管结石(8.9%,9/101)分别占适应证的前3位。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32.7%(33/101),以高淀粉酶血症(13.9%,14/101)及术后胰腺炎(13.9%,14/101)最常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慢性胰腺炎与高淀粉酶血症及术后胰腺炎呈负相关(P<0.01,OR=0.020,95%CI:0.002~0.160),而胰腺分裂(P<0.01,OR=7.4,95%CI:1.4~37.9)、胰管插管(P<0.01,OR=79.7,95%CI:6.5~972.6)为高淀粉酶血症及术后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行ERCP以慢性胰腺炎为主要适应证,总体操作成功率较高,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不低,尤其在一些特殊患儿(如胰腺分裂)的操作过程中应当引起重视。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儿童: 适应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脑动脉造影后24小时内并发症发生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2018年9月到2019年12月在我病区住院期间行脑动脉脑造影的患者48人,以随机的分组方式将48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预见性护理措施。将病人术后24小时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作为观查重点。结果 术后24小时内,两组患者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差异经统计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措施应用于脑动脉造影患者,可以降低术后24小时内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脑动脉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门静脉受累胰腺癌根治门静脉切除对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2 月,本院收治 50 例门静脉受累胰腺癌患者,依循双色球法分组,甲组实施根治 + 门静脉切除,乙组实施姑息性旁路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 结果: 甲组术后 3 月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大于乙组 ( P<0.05 )。 甲组术后并发症(胃排空延迟、胆瘘、胰瘘、其他)发生率与 乙组比较, 无明显差异 ( P>0.05 ) 。甲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 乙组 ( P<0.05 )。 结论:门静脉受累胰腺癌根治 应用过程中联合门静脉切除手术,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 标签: 门静脉受累胰腺癌根治术 门静脉切除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皮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对乳糜漏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8例乳糜漏患者资料,男5例,女3例,中位年龄64岁,医源性乳糜胸4例,医源性乳糜腹3例,不明原因乳糜腹1例。8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腹股沟淋巴结,注入对比剂碘化油行淋巴造影。观察其操作相关并发症情况,并随访其疗效。结果8例患者经皮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均获得技术成功,中位碘化油用量17.5 ml,中位手术时间88 min,无造影相关并发症发生。5例(5/8)经皮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诊断乳糜漏阳性,其中4例(4/4)乳糜胸患者造影均为阳性,见胸导管不同水平对比剂外溢;1例(1/4)乳糜腹造影阳性,为胰腺癌术后患者,腰3~4椎体水平见对比剂外溢。5例(5/8)经皮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治疗乳糜漏有效,其中乳糜胸患者3例,乳糜腹患者2例。结论经皮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是诊断乳糜漏的安全、有效的淋巴造影方法,兼具治疗乳糜漏的效果。

  • 标签: 淋巴结 乳糜漏 淋巴造影 放射学,介入性
  • 简介:摘要为了改善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与安全性,麻醉在ERCP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镇静/麻醉下行ERCP的术前评估、中监测以及麻醉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镇静 麻醉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联合血清指标检测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80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代偿期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造影+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查,并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测。比较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数、肝静脉造影剂到达时间(HVAT)、肝动脉内造影剂到达时间(HAAT)、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VTT)及血清指标变化情况;分析超声造影+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联合血清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门静脉内径(Dpv)、门脉高压指数(PHI)、肝动脉阻力指数(HAPI)高于代偿期组和对照组,而门静脉血流速度(PVV)低于代偿期组和对照组(P<0.05);代偿期组Dpv、PHI、HARI高于对照组,而PVV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VAT、HA-VTT低于代偿期组和对照组,而HAAT高于代偿期组和对照组(P<0.05);代偿期组HVAT、HA-VTT低于对照组,而HAAT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白蛋白(Alb)低于代偿期组和对照组,而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高于代偿期组和对照组(P<0.05);代偿期组血清Alb低于对照组,而TBiL和PT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造影+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联合血清指标的诊断灵敏度(84.92%)和特异度(90.12%)高于超声造影+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68.29%,59.63%)与血清指标(35.41%,46.81%)。结论超声造影+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联合血清指标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失代偿期肝硬化 血清指标 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合并门静脉血栓(PVT)患者肝移植中血栓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接受肝移植的10例合并PVT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7~66岁,中位年龄54岁。PVT分级标准采用Yerdel分级,Ⅰ级4例,Ⅱ级4例,Ⅲ级2例,无Ⅳ级患者。总结肝移植中血栓处理方式和疗效。结果Ⅰ级血栓直接将血栓取出或高位离断门静脉主干,Ⅱ、Ⅲ级血栓根据血栓进展情况采用血栓剥除或取出全部血栓后行血管吻合,对于存在粗大分流血管者予以结扎离断。术后采用肝素静脉泵入和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术后超声定期监测门静脉血流,复查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超声均证实门静脉血流正常通畅,无门静脉新发血栓形成、狭窄、血流不足等门静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合并PVT肝移植患者,为了获得足够的移植物门静脉血流,术前须评估PVT的范围及阻塞程度,设计精确的手术方案。根据不同情况PVT予以相应处理,可保证术后门静脉供血通畅,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肝移植 门静脉 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1例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经十二指肠乳头置入鼻胰管引流治疗后7月,为行ERCP+截断鼻胰管取出+胰管支架植入而入院。中因鼻胰管放置时间过长,在取出过程中不慎断裂,先后使用取石球囊、鼠齿钳、过导丝的取石网篮均未成功,最后改用可旋转的取石网篮,在医师、护师、影像技师三者密切协作下将断裂的鼻胰管取出,并更换胰管支架,患者顺利出院。

  • 标签: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管内断裂鼻胰管取出术 慢性胰腺炎 胰腺假性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在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CAG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护理可以有效降低CAG患者的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风险防范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VS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21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PVST形成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PVST发生率为43.7%(94/21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脾脏厚度、是否为腹腔镜手术、术后血小板计数与术后PVST形成均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脾静脉直径(OR=3.137, 95% CI 1.391~7.076, P=0.006)、脾脏厚度(OR=3.065, 95% CI 1.418~6.626, P=0.004)、术后血小板计数(OR=7.446, 95% CI 3.057~18.137, P=0.000)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PVS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脾静脉直径≥11 mm、脾脏厚度≥60 mm、术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300×109/L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断流术后PVST形成的风险较大。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症涉及的外科治疗中,是否都需要行脾切除存在争议。当人们从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中逐渐关注和重视免疫功能后,就有诸多关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保脾或切脾术后发生免疫变化的研究。本文对相关研究观点结论及本团队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借鉴。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脾切除术 免疫抑制 免疫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十二指肠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的护理方法,并对临床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7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7月,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ERCP治疗的患者共计48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为了明确此类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本研究使用对比的方式,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有24例患者,另一组是观察组有24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护理,但方法不同,分别是常规护理、优质护理,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后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记录护理后产生的数据,主要包括:不良症状发生率、心理状况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数据分析得知,观察组中不良症状发生率为(8.33%)相对于对照组(25.0%)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寡言、焦虑、悲伤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相比之下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RCP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使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ERCP 优质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利用家猪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模拟培训的实际效果。方法2018年2月—2019年2月,选取40位能够熟练操作胃肠镜的医师参加ERCP模拟培训班,采用四级阶梯式模式(理论基础学习,手术演示观摩,动物标本模拟训练,活体动物模拟训练),培训时间7 d,对比培训前后进镜找到十二指肠乳头时间、总操作时间以及操作技术评分。结果全部学员完成了培训并能够熟练操作十二指肠镜,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学员进镜找到十二指肠乳头时间明显缩短[(2.6±0.8)min比(8.2±1.6)min,P<0.05],总操作时间明显缩短[(20.2±3.8)min比(34.3±6.5)min,P<0.05],操作技巧评分明显提高[(22.5±3.5)分比(6.5±1.5)分,P<0.05]。结论利用家猪进行ERCP操作技术的模拟培训,可真实地模拟人体内的操作情况,通过短期、高强度的训练,受训者能够较快掌握ERCP基本操作技术,实现快速培养ERCP人才的目的。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模拟培训 家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合并食管胃底静脉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21例患者均行TIPS手术,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7~67(48±11)岁。术后1、3、6个月,之后每隔6个月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血氨及超声,每年行上腹部增强CT及分流道造影。结果19例患者(90.5%)成功行TIPS,17例栓塞曲张静脉,2例无法超选栓塞,二期行胃镜下治疗,术后患者均出血停止。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25.0~44.0(33.7±5.4)mmHg(1 mmHg=0.133 kPa)降低至17.0~30.0(24.5±3.1)mmHg,门静脉压力梯度由16.0~32.0(23.5±4.6)mmHg降低至9.0~15.0(11.4±1.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24个月,19例成功接受TIPS患者2例出现二期肝性脑病,再发上消化道出血3例,其中1例为十二指肠溃疡,2例为食管静脉曲张所致。支架内再狭窄率6例,其中3例行修正,随访期末16/19的二期通畅率。结论对于门静脉海绵样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TIPS栓塞曲张静脉的同时降低门静脉压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放射学,介入性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41例肝癌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纳入32例,单纯介入治疗组按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Child-Pugh分级等与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匹配后纳入29例。观察TIPS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12、24个月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采用Kaplan-Mer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和单纯介入治疗组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Child-Pugh分级、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巴塞罗那分期、介入治疗方式、肝硬化原因、门静脉高压症相关症状、伴门静脉癌栓、ALT、TB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TIPS手术成功率为100%(32/32),TIPS术后门静脉高压症相关症状均缓解,缓解率为100%(32/32)。与TIPS术前相比,TIPS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降低[(36.5±6.9) cmH2O比(25.5±5.6) cmH2O(1 cmH2O=0.098 kPa)],门静脉直径缩小[(15.9±3.5) mm比(13.7±2.7) mm],腹水量减少[腹围(105.6±13.9) cm比(88.0±9.8) cm],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升高[分别为(2.6±0.8)×1012/L比(3.3±1.3)×1012/L、(78.9±15.5) g/L比(108.4±14.6)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6、3.105、10.769、-3.548、-3.869,P均<0.01)。TIPS术后6个月支架通畅率为100%(32/32),术后12个月通畅率为94%(30/32),术后24个月通畅率为84%(27/32)。治疗后6、12、24个月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患者的腹水发生率分别为0、3.1%(1/32)、9.4%(3/32),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1%(1/32)、9.4%(3/32)、15.6%(5/32),均低于单纯介入治疗组[分别为13.8%(4/29)、27.6%(8/29)、65.5%(19/29)和20.7%(6/29)、34.5%(10/29)、62.1%(1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2、7.24、20.80和4.62、5.72、13.97,P均<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4个月单纯介入治疗组肝性脑病发生率[48.3%(14/29)]高于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21.9%(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P=0.030)。Kaplan-Merier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12、24个月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4%(27/32)、53.1%(17/32)]均高于单纯介入治疗组[分别为41.4%(12/29)、13.8%(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5.06,P均<0.05)。联合介入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长于单纯介入治疗组的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41,P=0.001)。结论TIPS联合介入治疗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生存率。

  • 标签: 肝肿瘤 高血压,门静脉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存活率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