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摘要

  • 标签: 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间歇外斜视手术治疗效果及远期正位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3 月手术治疗间歇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 180 例,对患者的屈光状态、术后第一天眼位、手术年龄、手术前后双眼视功能、斜视度以及远期眼位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180 例间歇外斜视手术患者术后远期正位者 164 例,占 91.01% ,无明显过矫,轻度过矫 2 例占 1.12% ,轻度欠矫 9 例占 5.06% ,明显欠矫 5 例占 2.81% 。其中患者 4-8 岁 54 例,远期眼位正位 48 例占 88.89% ,术前无同视功能 23 例,术后远期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24 例,其中重建立体视 18 例; 8-12 岁 64 例,远期眼位正位 60 例占 93.75% ,术前无同视功能 32 例,术后远期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24 例,其中重建立体视 19 例;> 12 岁 60 例,远期眼位正位 54 例占 90% ,术前无同视功能 33 例,术后远期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12 例,其中重建立体视 11 例。结论:手术前后有无双眼视功能是影响间歇外斜视手术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手术后第一天眼位轻度过矫有利于远期正位率。

  • 标签: 间歇性 外斜视 术后
  • 简介:目的观察研究成人间歇外斜视的手术质量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14-2017年共18例成人视近可控正位的间歇外斜视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以及术后疗效评价。结果以复视、视疲劳为主诉,视近可控正位,视远外斜视明显,手术是改善眼位及症状的有效方法。结论成人外斜视治疗主要目的为改善复视,提高视物舒适度,改善眼位为第二位,术前检查以实际视物无复视时最低三棱镜度数为手术参考值,需适度欠矫。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成人 适度欠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外斜视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间歇外斜视患者42例临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2例间歇外斜视术后完全正位者24例,轻度欠矫者9例,明显欠矫4例,轻度过矫5例,总有效率88.09%。结论尽早间歇外斜视手术,改善双眼视功能,矫正眼位消除自觉症状和视疲劳,年龄愈小双眼视功能恢复愈好。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的间歇导尿在脑卒中患者神经源膀胱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科脑卒中后神经源膀胱患者50例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膀胱管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行间歇导尿,干预2周,4周后予残余尿及尿失禁质量生活评分,根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使用间歇导尿后残余尿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尿失禁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导技术在脑卒中神经源膀胱应用能减少残余尿量,提高患者生活的舒适度。

  • 标签: 脑卒中 间歇性导尿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现代汽车的电气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也变得越来越困难。汽车电气系统的故障有多种类型,其中间歇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尤其复杂。所谓间隙故障指的是汽车电气系统有故障,但没有明显的故障征兆,或是汽车电气系统的故障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这样的汽车电气系统故障我们称之为汽车电气系统的间歇故障。遇到此类故障,无论维修人员的经验多么的丰富,也最好是在汽车出现故障的时候对汽车进行有效诊断,进而找到故障的根源,做到“药到病除”。因此文章简要介绍汽车电气系统间歇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供大家参考。

  • 标签: 汽车电气系统 间歇性故障 诊断 排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血液透析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肾功能衰竭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对32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间歇血液透析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记录结果,分析32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间歇血液透析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Cr、BUN、K+、MAP、HR、APACHE2等指标进行比较,Cr、BUN、K+、HR、APACHE2等指标治疗后,明显下降,MAP治疗后,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血液透析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非常的显著,患者的各项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间歇性血液透析 肾功能衰竭 应用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其引起的尿路感染,而如果治疗不当或是延误治疗可引起肾乳头坏死,肾周围炎和肾周围脓肿,感染肾结石和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等一系列并发症更成为患者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脊髓损伤 尿路感染 留置导尿 间歇性导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辐辏训练对间歇外斜视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2例间歇外斜视术后患者分为2组,一组术后行辐辏训练,另一组术后未行任何训练,观察术后半年两组患者双眼视功能及眼位的变化。结果间歇外斜视术后远近立体视的比较与非训练组相比,训练组的近立体视及远立体视均有明显的恢复,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间歇外斜视术后眼位的比较间歇外斜视术后经辐辏训练后双眼眼位正位率明显增加,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非正位眼是以欠矫为主。结论间歇外斜视患者术后经辐辏训练能促进双眼视功能的恢复,而且能减少眼位的回退。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立体视 眼位
  • 简介:摘要从电网规划的角度来讲,优选规划方案具体涉及到生成方案以及选择方案的两个关键部分。近些年以来,随着用电需求的增长,城乡各地都在致力于构建更大规模的供电网络,与之相应的电网规划也变得更多。光伏、风电等清洁的发电方式也得以快速发展,很多电网都存在间歇与较高渗透的电源,此类电源具有随机的出力特征。因此可以得知,间歇电源的高渗透率电网具备自身的独特性,具体在实行电网规划时,应当经过全方位的对比,进而得到最适合电网本身的规划方案。

  • 标签: 含高渗透率 间歇性电源 电网规划方案 优选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的慢性、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除口腔唾液腺外,消化道黏膜、胰腺、肝脏和胆道也存在大量外分泌腺,亦可出现腺体淋巴细胞浸润相应临床表现。干燥综合征胃肠道受累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1,2。卟啉病是一种因血红素合成过程中相关酶缺陷引起的以腹痛、皮肤损伤、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代谢性疾病3,分为遗传和获得两类;根据血红素主要合成部位分为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病和肝卟啉病,后者又分为急性间歇、迟发性皮肤型、混合型、隐匿型卟啉病4。该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特异,多以腹痛为首发症状,临床上容易被误诊漏诊。干燥综合征合并急性间歇卟啉病更是罕见。下面就临床中发现的2例SS合并急性间歇卟啉病患者诊断及治疗进行报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肾衰竭患者113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8例,接受连续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55例,接受间歇血液透析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连续间歇血液透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即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观察组有7例并发症(30.91%)显著低于对照组17例并发症(12.07%),即P<0.05。观察组存活51例,存活率为87.93%;对照组存活37例,存活率为67.27%。观察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P<0.05。结论两种血液透析方式用于治疗肾衰竭都可显著改善病情。与间歇血液透析方式相比,连续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疗效显著,并发症率低,存活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衰竭 连续性血液透析 间歇性血液透析 临床效果
  • 简介:针对目前出现的新能源消纳问题,本文以风电为代表,从预测一调度联合运行角度出发,由风电参与短期调度的流程,锁定消纳风电的瓶颈,通过建立风电并网调度顺序评价模型,辅以矩估计优化算法分配权重,实现对各电站并网性能排忧,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分配各新能源电站的限电容量份额。在促进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保证了对新能源电站的公平调度,对于提升间歇能源电站运行技术水平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 标签: 可再生间歇性能源 调度次序 并网性能 矩估计权重 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近视过矫眼镜治疗儿童间歇外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间歇外斜视患儿 8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均为 2013 年 1月 20 日 ~2014 年 1 月 20 日 期间。所有患儿均进行 近视过矫眼镜治疗,将治疗前后的视力、屈光度数、立体视觉值、外斜视度数以及 NSC 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后,患儿的视力、屈光度 、 外斜视度数、 NSC 值均较治疗前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立体视觉值为( 150.46±34.58 ) ” ,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 ,P>0.05 。结论:应用 近视过矫眼镜治疗儿童间歇外斜视的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 标签: 近视过矫眼镜 间歇性外斜视 儿童 临床效果
  • 简介:风廓线雷达大气湍流回波信号的识别常受到间歇杂波的严重干扰。为了能够有效抑制并消除该类杂波,本文提出了基于线性时-频变换的间歇杂波消除抑制算法。该算法采用具有线性时-频分布特性的短时傅里叶变换,获取雷达回波中杂波成分的调制频率参数,然后估计出相应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的最优阶数,最后再利用FRFT检测出杂波并对其抑制,通过信号重构回到时域,从而获取有效回波信号频谱。本文提出的方法与常规的FRFT最优阶数扫描法相比,将杂波检测二维搜索问题简化为一维峰值搜索问题,计算量大大降低。理论及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方法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标签: 风廓线雷达 时-频变换 STFT变换 FRFT 杂波抑制
  • 简介:摘要以较大强度及大强度间歇运动为核心,分析较大强度及大强度间歇运行在运动康复中的作用机理,提出运功康复应用实践方式,拓展运动康复途径,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 标签: 较大强度 大强度 间歇性运动 运动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间歇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的68例晚期前列腺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常规组的34例患者进行持续内分泌治疗,实验组34例患者采用间歇治疗方式治疗。分析和比较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效概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质疏松、性欲降低方面,两组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贫血、发热等方面,实验组的患者均优于常规组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实验组的各项指标都要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间歇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间歇性内分泌 晚期前列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动态心电图与静态心电图对间歇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接诊的110例间歇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检查采用静态心电图,研究组检查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种心电图对阳性率的诊断无差异(P>0.05),就诊断间歇心律失常方面,研究组的诊断率高于对照组的诊断率,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间歇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显著好于静态心电图。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静态心电图 间歇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