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雪莱一生热爱自然,其诗歌中有很多自然意象。其抒情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而且再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雪莱试图通过再现美丽自然构建人类的理想社会。他还在诗作中以自然意象象征自己的品格和追求,反映黑暗的社会,也经常使用冷色意象象征死亡和内心的痛苦。

  • 标签: 雪莱 诗歌 自然意象 象征
  • 简介:南社诗人苏曼殊、叶玉森、杨铨分别于1911年、1913年、1914年各自发表雪莱译诗一首,是为中国翻译雪莱之发端。通过对三首译诗和雪莱原诗文本及文本外因素的描写性研究发现,在初始常规层面三位译者的翻译均以译诗在目的语文化中的接受性为重,基本常规层面翻译选材功利性不强,操作常规层面翻译全面归化,因袭古诗形和文言,不拒白话。三首译诗与三位译者主流文学活动均关联不大,反响寂寂,却为雪莱诗在中国的百年翻译悄然拉开序幕。

  • 标签: 南社诗人 翻译雪莱 描写性研究
  • 简介:在公司法上,我们对股权的理解往往习惯于将其解释为实体性权利,但股东权利日益呈现出复杂的结构、越来越多地包含着两个层级——实体性权利(狭义股东权)与救济性权利(股东诉权)。实体性权利多直接在公司法中予以安排,而救济性权利则可能在公司法中以相对独立的权利形态出现(例如,股东代表诉讼权),也可能在公司法及其他程序法(民诉法)中隐含地存在。前者我们称为股东的明示诉权,后者称为隐含诉权。民诉法中的隐含诉权兼具公法与私法权利的性质。公司法理论界在讨论股东权利滥用问题时,倾向于将被滥用的股东权利局限于实体性权利,例如,有关法人人格否认案件的讨论,多与股东滥用实体性权利相关。雪莱特公司案表明,股东所拥有的程序性救济权也存在滥用之可能,该案在如何界定股东滥用诉权方面较具典型性和示范性,在认定股东是否构成滥用股东权利的纠纷中,既要看权利人有无滥用权利的行为、主观上是否存在故意或过失,更要重点考察其行使权利的背景、客观方式和结果,通过外化的行为推定其目的从而准确界定权利滥用的维度。

  • 标签: 公司 股东 权利 诉权 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