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减轻对颞叶脑组织的牵拉,一个入路同时切除位于及颞下底肿瘤,作者采用经颧弓游离额下入路的手术方法.成功地对9例同时或分别位于及顾下的肿瘤病人施行手术治疗.其中镜下全切6例,次全及大部切除3例。实践表明,经颧弓游离翎下入路对同时或分别位于及颞下肿瘤显露满意,且对额叶脑组织的牵拉轻微,是一较为理想的显微底外科的手术入路。

  • 标签: 颅中窝 颅后窝 颞下窝肿瘤 手术径路 脑肿瘤
  • 简介:摘要本文以后肿瘤患者手术后护理体会为基础,从专科护理角度,重点对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术后体位、引流管的护理等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后颅窝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的解剖特点,血肿发生率低,其中以硬膜外血肿最多见。我院自2001-2009年共收治硬膜外血肿病人33例。现对此病诊治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本文报道我院近20年收治的162例胆脂癌。男94、女68例,平均年龄41.8(5~73)岁.病程4.5月至18年,平均5.4年。临床主要征象为小脑综合征、眼肌运动障碍、单一或多神经麻痹,晚期病例出现内压增高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奎组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行,149例(92%)肿瘤获全切除,余13例(8%)因肿瘤包膜与脑干粘连紧密而行次全切除。手术结果:158例治愈(97.5%),4例于手术后2周内因脑干缺血、水肿或肺部感染死亡(2.5%)。文中对本病的诊断与手术处理原则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颅后窝胆脂瘤 脑肿瘤 胆脂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血管网织细胞瘤为良性肿瘤,起源于中胚叶细胞的胚胎残余组织,占所有脑肿瘤的1.5%~12%[1],本文就收治的16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血管网织细胞瘤 瘤结节
  • 简介:是神经外科手术中相对困难的部位,传统手术不要求严密缝合硬脑膜,不行骨瓣成形复位,常规放置外引流管。而现代外科微创理念要求尽可能做到解剖复位,

  • 标签: 颅窝 解剖复位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hiari畸形Ⅰ型(CMI)患者MRI的特征性改变及其发病机制。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减压术治疗的110例CMI患者作为CMI组,选取同期门诊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测量所有受试者MRI T2加权像上的骨性、神经结构。根据小脑扁桃体下疝的程度将CMⅠ患者分为Ⅰ度组、Ⅱ度组、Ⅲ度组,比较CMI组和对照组、不同小脑扁桃体下疝分度组患者临床资料和测量数据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CMI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相关性检验分析CMI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是否合并脊髓空洞与其他临床资料和测量数据的相关性。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CMI组患者的斜坡长度、枕上长度、高径长度均降低,斜坡倾斜角减少、脊角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枕上长度、斜坡倾斜角是CM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57,95%CI:0.005~0.650,P=0.021;OR=0.730,95%CI:0.592~0.902,P=0.004)。(2)与Ⅰ度组比较,Ⅱ度组、Ⅲ度组患者的枕骨大孔前后径长度增加,斜坡倾斜角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I患者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与体质量指数(BMI)、斜坡倾斜角呈负相关关系(r=-0.214,P=0.045;r=-0.271,P=0.006),与枕骨大孔前后径长度、脊角呈正相关关系(r=0.336,P=0.001;r=0.282,P=0.004)。CMI患者是否合并脊髓空洞与斜坡长度呈正相关关系(r=0.235,P=0.018)。结论CMI患者骨性发育异常导致容积狭小,不能适应正常发育的后脑神经组织,枕上长度的缩短和斜坡倾斜角变小是CMI的先天因素;脊角可能是小脑扁桃体下疝的后天因素,寰枕、寰枢关节退行性变可能参与脊角的改变。

  • 标签: Chiari畸形Ⅰ型 MRI 小脑扁桃体下疝 颅脊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总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神经损伤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一般护理及导管护理,加强误吸、腹泻、便秘和腹胀等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重视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50例经肠内营养支持7~26d及康复训练,吞咽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严重营养不良。

  • 标签: 后颅窝肿瘤 手术 吞咽困难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通过探讨以及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病例,探讨相关的疗效诊断分析结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3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22例。采用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的方法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治疗。结果A组中有4例患者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另外5例患者进行硬膜下血肿清除术。B组中有5例患者进行保守药物治疗。另外8例患者同样进行血肿清除术。其中A组预后良好为66.7%,B组预后良好率为61.5%。结论术前患者的GCS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后颅窝慢性硬膜下血肿 治疗 GCS 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血肿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创伤性血肿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出院的指导和随访。结果本组6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进行术前术后的细致护理,根据术前CT检查确定血肿位置施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均成功,一次性清除成功率为94.1%。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应用GCS评分进行评价恢复情况,结果恢复良好40例,伤残24例,植物生存4例。结论创伤性血肿临床致残率、致死率较高,根据患者病情及血肿特点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以及相应的术后护理十分重要。

  • 标签: 创伤性后颅窝血肿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肿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3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CT和MRI诊断。结果30例患者中,MRI诊断出21例肿瘤,CT诊断出20例肿瘤。行增强扫描MRI检查占13例,CT检查占7例。结论肿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十分显著,其中MRI诊断能呈现检测的三维数据,并能将病原准确查找出来,而CT诊断则能对肿瘤内部情况进行识别,因此两种方式均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后颅窝肿瘤 CT诊断 MRI诊断 价值
  • 简介:中线开颅用于占位病变,包括小脑半球、小脑蚓部、第四脑室、小脑桥脑角、延髓和枕大孔附近病变。1983~1993年我们做开颅手术259例。其中男167例,女92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5岁。由于中线开颅对患者的体位要求

  • 标签: 手术体位 后颅窝 小脑桥脑角 心理护理 麻醉管理 开颅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血肿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01月收治的23例小儿外伤性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小脑硬膜外血肿11例(3例血肿骑跨幕上),占47.82%,小脑硬膜下血肿6例,占26.08%.,小脑半球血肿4例,其中伴阻塞性脑积水2例,第四脑室内出血2例。6例行非手术治疗,全部治愈;18例行血肿清除术(其中有1例为非手术治疗的中转手术),17例治愈,1例死亡,死亡率4.34%。结论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血肿病情隐蔽,早期诊断、及时发现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迟发性 后颅窝 血肿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血肿的手术方法、指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外伤性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与治疗效果。结果恢复良好14例,中残2例,重残2例,死亡3例。结论对血肿患者要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并注意针对不同患者情况及时处理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外伤 后颅窝 血肿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症状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1年5月~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32例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结果观察组中,13例恢复良好,2例伤残,1例死亡,良好率为81.3%;对照组中,8例恢复良好,4例伤残,4例死亡,良好率为50.0%。在良好率上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早期的症状并无特异性,需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CT检查。经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伤残率及死亡率。

  • 标签: 创伤 颅窝 硬膜外 外科手术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本文以后手术护理体会为基础,从麻醉恢复期护理角度,重点对复苏室准备、患者交接、病情观察,返回病房途中护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后颅窝手术 麻醉恢复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切除患者实施术中护理配合的价值展开探究。方法:选取在本院行肿瘤切除术的80例患者,诊治时间范围在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选取双盲法将患者分成2组,即常规组与分析组。给予常规组常规术中护理,对分析组应用优质术中护理配合,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分析组患者临床指标相比于常规组较优;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分析组(P<0.05)。结论:给予肿瘤切除患者优质术中护理配合,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指标,还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术中 后颅窝肿瘤切除 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