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三汤加减治疗方法实施于风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医院诊治的30例风湿病患者纳入分析数据资料,选于2016年1月-2018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一组收入15例,试验组采用三汤加减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评估两组治疗有效统计率、复发统计率,且比对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周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数值。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统计率较对照组有关数值指标提高,存在数据检测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3周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数值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有关数值指标减少,存在数据检测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统计率较对照组有关数值指标降低,存在数据检测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湿病患者实施三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优,展示出重要临床治疗价值以及优势。

  • 标签: 三痹汤加减 风湿痹病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
  • 简介:摘要风湿是临床常见的发病与季节相关性大、易于反复的慢性疾病。冬季易于发病,适于冬夏治之法治疗。而穴位敷贴为冬夏治方法之一。风湿采用穴位敷贴治疗结合电针离子导入可达振奋阳气,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

  • 标签: 风湿痹病 冬病夏治 穴位敷贴 腧穴 离子导入
  • 简介:摘要凡因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流注经络、肌肉、关节,损伤血脉及心,引起肢体关节红肿、疼痛、重着、挛急、麻木,并伴有寒热表证者,称为风湿。又名脉风湿。以其感受邪气偏盛不同,又有行、痛痹、着、热之称。者,闭也。为气血凝塞不行之义。治疗不当,或病势转剧,复感于邪,可由脉及心,累及心脏,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日久损害心脏,而成心

  • 标签: 风湿痹 中医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治疗风湿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18年04月-2019年0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风湿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实施独活寄生汤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48例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100.00%,其中显效为62.50%(30/48),有效率为37.50%(18/48),无效率为0.00%(0/48)。且患者治疗后并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以独活寄生汤治疗风湿的效果显著,有效缓解患者表现症状,加速病情恢复,且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独活寄生汤 风湿痹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益肾蠲法”是我国首批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在继承先师章次公学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 70余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成的一种治疗方法,在风湿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朱良春教授在长期的诊疗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一治理论,逐步形成了以辨与辨证相结合为指导,以虫类药与草木药配伍为基础,并针对肢体疼痛、肿胀、僵直拘挛三大主症,以“益肾壮督治其本,蠲通络治其标”为大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内治、外治于一炉的特色诊疗技术。朱良春教授应用“益肾蠲法”为主治疗风湿病,为临证治疗疑难风湿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益肾壮督蠲痹 浊毒疗法 风湿痹病
  • 简介:摘要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伴随多症状的疑难性疾病。人体肌表经络遭到风、寒、湿、邪侵袭后,引起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或关节肿大等证,中医称之为。疼痛是风湿病患者的主要痛苦,如何有效的缓解疼痛是治疗风湿病的一项难题。文章结合风湿痛的病因病机,从中医发汗法、温阳法、补益法、清热法、和解法等对风湿痛的中医治法进行探讨。

  • 标签: 痹证 疼痛 病因病机 中医
  • 简介:目的观察风湿痛消丸治疗风寒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风寒湿病患者按3:1比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0例采用风湿痛消丸治疗,对照组100例使用归龙筋骨宁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实验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92.0%。风湿痛消丸与归龙筋骨宁片比较,两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风湿痛消丸治疗风寒湿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发生。

  • 标签: 风湿痛消丸 风寒湿痹 临床疗效 研究
  • 简介:腰部是人体负重最多的部位,日常生活中也是活动最多的部位,腰部的肌肉、筋膜,韧带、小关节、椎间盘等都容易受伤而出现腰腿痛症状,中老年人退行性骨关节也往往最先累及腰部和膝部关节。

  • 标签: 腰腿痛 风湿痹痛 中成药 退行性骨关节病 中老年人 小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寒湿片治疗寒湿阻型风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从本院中抽取出自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的200例寒湿阻型风湿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用寒湿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用正清风痛宁片作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疗效。结果两组的具体症状疗效对比中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改善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疼痛以及冷痛方面都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具体疗效并无显著性差异,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和意义(P<0.05);寒湿片和正清风痛宁片在两组的对比间,对于治疗寒湿阻型风湿病,疗效差异并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寒湿片与正清风痛宁片对治疗寒湿阻型风湿病都具有显著性疗效,但寒湿片的治疗效果相对要更优,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寒湿痹片 寒湿痹阻型 风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寒湿阻型风湿病采用寒湿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收的220例患有寒湿阻型风湿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正清风痛宁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寒湿颗粒治疗,评价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寒湿阻型风湿病采用寒湿颗粒治疗的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使用。

  • 标签: 寒湿痹颗粒 寒湿痹阻型 风湿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寒湿痛方治疗寒湿阻型膝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6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0例寒湿阻型膝病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5例)与实验组(15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实验组应用寒湿痛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LKSS、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LKSS、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实验组LK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寒湿阻型膝病患者应用寒湿痛方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疼痛情况,促进膝关节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寒湿痹痛方 寒湿痹阻型 膝痹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使用风湿止痛中成药尪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各44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另外试验组患者加用中成药尪片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法所获得的疗效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晨僵时间要比常规组短,且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发生率均要比常规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风湿止痛中成药尪片对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更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风湿止痛 中成药 尪痹片 风湿免疫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瘀血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应用消汤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数据验证目标即为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瘀血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取双盲法实施分组比对,将西药治疗用于参照组,将消汤联合西药治疗用于试验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有效合计值、不良反应计算数值、20m步行用时、晨僵时间、双手握力、DAS28评分、休息痛与参照组相对比,治疗后两组20m步行用时、晨僵时间、双手握力、DAS28评分、休息痛与治疗前对比,P<0.05,组间数据计算显示统计意义。结论将消汤联合西药治疗应用在瘀血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可显著改善其治疗效果。

  • 标签: 消痹汤 西药治疗 瘀血痹阻型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方温阳通汤治疗寒湿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为寒湿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临床诊断和治疗思路。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风湿科门诊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诊并在住院部住院治疗的风湿科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其中,实验组实施温阳通络宣湯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过程为1个月,并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和6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感染发生治疗质量影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络宣湯能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安全性,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温阳通络宣痹汤 类风湿关节炎 寒湿痹阻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针灸结合中药湿热敷治疗风寒湿型项的临床效果。方法:83例风寒湿型项病患者,分为针灸组和针灸结合中药湿热敷组,治疗8天。观察指标包括疼痛程度(VAS评分)、颈椎活动度和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显示疼痛程度和颈椎活动度显著改善,但针灸结合中药湿热敷组在这些指标上改善更显著。该组的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单纯针灸组的76.19%。结论:针灸结合中药湿热敷治疗风寒湿型项在临床症状改善和治疗有效性方面优于单纯针灸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风寒湿痹型项痹病 针灸 中药湿热敷 临床效果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尫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甲氨蝶呤每周15mg,必要时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每天75mg(最多服用1月),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尫舒,观察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DAS28评分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DAS28评分等均有显著改善(P<0.01),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DAS28评分等也有明显改善(P<0.05),总有效率6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尫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关节炎 类风湿 尫痹舒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