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等运动强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2h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65例,按照入院就诊日期的单双数分成I组32例和Ⅱ组33例,I组患者进行户外快步走20rain;Ⅱ组患者进行户外快步走30min,两组步行速度控制在120步/min。分别监测两组对照日2h血糖及运动2h血糖并记录两组患者耗氧量水平。结果运动组间比较显示,Ⅱ组2h血糖(6.29±1.2)mmol/L明显低于I组(7.8±1.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I组运动2h血糖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I组运动干预后2h血糖低于运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餐1h户外快速步行30min,速度控制在120步/min,能够很好的控制2h血糖水平,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老年 运动强度 餐后2H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对糖尿病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3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检查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57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及6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B组和C组,通过对FPG、2 hPG以及HbA1c的检测,分析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A组患者的FPG、2 hPG以及HbA1c检测结果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在FPG、HbA1c检测结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以FPG≥7.0 mmol/L、2 hPG≥11.1 mmol/L、HbA1c≥6.5%为诊断标准,对糖尿病的确诊率分别为53.23%、85.48%和87.10%。而在FPG、2hPG以及HbA1c的联合检测中,检测结果糖尿病的确诊率为98.39%,与其他3项诊断标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中,通过对受检者FPG、2 hPG以及HbA1c等指标的检测,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诊断的准确性,其对糖尿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社区护理对糖尿病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3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参照组(n=21)与观察组(n=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前后空腹血糖2h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规律饮食、合理运动、疾病认知、遵医服药等发生率均较参照组患者更高,空腹血糖2h血糖水平均较参照组更低,P<0.05,血糖控制良好,护理效果更佳。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展开社区护理对于提高患者依从性、疾病认知度,促进患者规律饮食、合理运动,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具有有利影响。

  • 标签: 社区护理 糖尿病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糖相关指标对糖尿病诊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2年12月58例健康体检者、58例糖尿病患者,分别定义为健康体检组、糖尿病患者组。对比空腹血糖(FBG)、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糖尿病诊断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糖尿病患者组血糖指标水平,分别对比健康体检组[FBG水平:(7.16±0.87)mmol/L对比(5.05±0.34)mmol/L;2hPBG水平:(13.69±1.11)mmol/L对比(5.61±0.25)mmol/L;HbA1c水平:(5.13±0.26)%对比(8.58±1.03)%],均更高(p<0.05)。经FBG水平+2hPBG水平+HbA1c水平检测,确诊1型糖尿病10例(17.24%),确诊 2型糖尿病30例(51.72%),妊娠期糖尿病10例(17.24%),确诊其他类型糖尿病6例(10.34%),糖尿病总诊断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96.55%、1.72%、1.72%,同临床综合检查的100%、0.0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FBG水平+2hPBG水平+HbA1c水平检测,可有效指导糖尿病的临床确诊。

  • 标签: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益肾解毒汤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血糖及血脂的也影响。 方法: 筛选 128 例于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血糖指标变化和血脂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血糖指标方面的空腹血糖 2h 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方面的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患者在血脂指标方面的 TC 、 TG 以及 HDL 等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益肾解毒汤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具备较好治疗效果,患者服用药物之后其血糖和血脂指标都有明显恢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状态,具备临床价值。

  • 标签: 益肾解毒汤 糖尿病肾病 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腹血糖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接受进行空腹血糖2 h血糖和糖化红蛋白检测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57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及6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B组和C组,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A组空腹血糖为(8.02±0.75)mmol/L,C组空腹血糖为(5.15±0.34)mmol/L,B组空腹血糖为(6.58±0.49)mmol/L。A组空腹血糖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C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联合应用对糖尿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采取其中任何一项指标检测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空腹血糖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的方法应用于糖尿病诊断中,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可以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空腹血糖受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2h血糖、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64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护理结束总结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依从几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2h血糖分析可知,观察组护理的上述指标分别是4.36±0.17和6.99±0.18,数据资料分析可知,护理观察组的优势显著。分析和对比两组的满意度情况,观察组的满意几率相对比比较高,观察组的优势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χ2=6.51)。结论:针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方式,本身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提升依从性,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妊娠合并糖尿病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法,探究治疗效果及空腹血糖 2h血糖指标。方法:以 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本项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饮食指导)和观察组(低蛋白饮食)。就治疗效果及空腹血糖 2h血糖指标、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经过指导,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提升,空腹血糖 2h血糖指标、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明显下降,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法,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得以改善,具有实际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低蛋白饮食 治疗效果 空腹血糖 餐后 2h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血糖。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作为研究样本,分析患者在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的次数为152次,其中无症状有78次,占比51.32%,有症状低血糖次数为74次,占比48.68%;100例患者发生的低血糖次数中,患者的血糖水平通常集中在2.8mmol/L~3.9mmol/L之间,且大部分属于无症状低血糖。夜间低血糖发生例数有24例,其中有3例患者属于无症状低血糖;低血糖的发生节点通常为药物强化治疗期间。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要加强低血糖相关健康宣教工作,重视血糖监测,预防患者夜间发生无症状低血糖,通过有效的措施可减轻低血糖对患者带来的危害。

  • 标签: 2型糖尿病 低血糖 血糖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肝病患者血糖异常水平对病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肝病患者202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急性肝炎患者28例,慢性肝炎患者60例,肝硬化患者55例,重型肝病患者59例(其中肝衰竭24例,肝癌35例),分别对其进行血糖检测,同时统计患者中出现血糖异常的比例和人数,将检测结果与健康志愿者50例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同时,针对不同血糖水平患者的预后,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以及肝硬化组的患者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而重型肝病的患者空腹血糖则较健康志愿者低。肝病患者中,根据发生血糖异常的患者比例,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分别是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病。结论肝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器肝细胞受损的程度。重型肝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比例较高,血糖水平与重型肝病预后关系密切,检测空腹血糖对早期评价肝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且对存在血糖异常的肝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有利于控制病情,降低肝病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肝病 血糖值异常 病情预后 预测
  • 简介:【典型病例】几天前,有一位48岁的女性患者来我院内分泌门诊就诊,述说了她的不解。她患有糖尿病4年,一直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波动于6-7毫摩尔/升,但是近来出现视物模糊、双下肢麻木。经检查发现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为什么平素控制良好的空腹血糖还会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我给她检测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是7.5%,2小时血糖11.9毫摩尔/升。

  • 标签: 餐后2小时血糖 胰岛功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社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使患者早晨空腹血糖 2小时血糖下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16年 1月 -2019年 7月期间在我社区站治疗糖尿病的患者作为样本研究资料,共有 97例。监测患者早晨空腹血糖 2小时血糖,观察 3年来患者在药物降糖治疗不变的基础,通过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平衡饮食及增加运动使患者血糖下降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提高了糖尿病的认识,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平衡饮食及增加运动使早晨空腹血糖 2小时血糖下降。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可更好的在药物降糖治疗的基础上使血糖下降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可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健康教育 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值 有效性
  • 简介:很久以来,在糖尿病诊治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血糖监控往往只重视空腹血糖,而忽视了血糖。不但许多患者是这样,有相当多的糖尿病医生也对血糖的监控重视不够,实际上这是不对的。人体从进食早餐开始到晚餐(或宵夜),机体持续处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过程,共持续约20个小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真正的空腹状态仅仅只有早餐前的4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一天中人体大部分时候均处于状态。

  • 标签: 餐后2小时血糖 天气预报 血糖监控 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 诊治过程
  • 简介:我们的回答是:2小时血糖稍高需要及时治疗。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都要经过糖耐量减低(IGT)阶段,即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而〈11.1毫摩尔/升阶段。因而在人群中检出IGT者,积极进行防治,对减少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餐后2小时血糖 治疗 2型糖尿病 大血管并发症 糖耐量减低 IGT
  • 简介:在接触病人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体检空腹血糖小于6.0毫摩尔/升,很理想;但是一查2小时血糖,却大吃一惊,远大于11.1毫摩尔/升,早已戴上糖尿病“帽子”。这提醒我们,要知道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单凭体检做空腹血糖检查远远不够。事实上,2小时血糖监测极其重要,对糖尿病早发现、早诊断、合理治疗、防治并发症以及观察预后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 标签: 餐后2小时血糖 血糖监测 空腹血糖 糖尿病 接触病人 血糖检查
  • 简介:近年来的一系列研究证实,血糖在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有着重要意义[1、2].目前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和部分基层医生往往对空腹血糖比较重视,习惯在诊断糖尿病或治疗复查时只查空腹血糖,对血糖的意义则了解不多,而忽略了血糖的检测.

  • 标签: 关注高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肝病患者血糖异常水平对病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肝病患者202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急性肝炎患者28例,慢性肝炎患者60例,肝硬化患者55例,重型肝病患者59例(其中肝衰竭24例,肝癌35例),分别对其进行血糖检测,同时统计患者中出现血糖异常的比例和人数,将检测结果与健康志愿者50例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同时,针对不同血糖水平患者的预后,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以及肝硬化组的患者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而重型肝病的患者空腹血糖则较健康志愿者低。肝病患者中,根据发生血糖异常的患者比例,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分别是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病。结论肝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器肝细胞受损的程度。重型肝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比例较高,血糖水平与重型肝病预后关系密切,检测空腹血糖对早期评价肝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且对存在血糖异常的肝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有利于控制病情,降低肝病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肝病 血糖值异常 病情预后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肝病患者血糖异常水平对病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肝病患者202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急性肝炎患者28例,慢性肝炎患者60例,肝硬化患者55例,重型肝病患者59例(其中肝衰竭24例,肝癌35例),分别对其进行血糖检测,同时统计患者中出现血糖异常的比例和人数,将检测结果与健康志愿者50例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同时,针对不同血糖水平患者的预后,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以及肝硬化组的患者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而重型肝病的患者空腹血糖则较健康志愿者低。肝病患者中,根据发生血糖异常的患者比例,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分别是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病。结论肝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器肝细胞受损的程度。重型肝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比例较高,血糖水平与重型肝病预后关系密切,检测空腹血糖对早期评价肝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且对存在血糖异常的肝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有利于控制病情,降低肝病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肝病 血糖值异常 病情预后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