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核心是以人为本。如何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激励员工,激发起潜能,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文章通过分析马斯的需要层次理论,并通过各种激励方式去满足各层次的需求,对建立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激励 人力资源管理
  • 简介:哈贝马斯早期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分析了17至20世纪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并提出理性-批判性辩论是这一公共领域的核心要素。本文首先回顾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特别是其前半部分的主要论点;其次,指出正是因为哈贝马斯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阶段公共领域的衰落不可避免,才导致他在其后期著作中转向交往行为理论;最后,本文提出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存在的一些内在问题,如缺乏对当代资本主义公共领域的深入分析,忽略了文化、身份、宗教、科学等因素对公共领域的影响,以及对多重公共领域的忽视。作者相信,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正是哈贝马斯理论继续发展的可能路径。

  • 标签: 公共领域 理性-批判性 意识形态
  • 简介:哈贝马斯的全球治理思想是其交往行为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具体应用。通过“民族国家”文化差异认同批判,围绕差异与认同核心矛盾与公民和民主核心范畴,论证了全球治理的合法性,建构了一种后民族社会的协商民主认同理论,并从交往和法律制度的角度深入透析了全球治理的路径。

  • 标签: 民族国家 差异 认同 全球治理 后民族结构
  • 简介:秦(1958-),男,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史学学会会长、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等。主要著作《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海上回音叙事》《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音乐的构成:音乐在科学、历史和文化中的解读》等十余种;主要论文《叙事与阐释的历史,

  • 标签: 上海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史学 音乐人类学 E-研究院 艺术人类学
  • 简介: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以其故乡、德国北方古城吕贝克为背景,描绘了19世纪有教养的德国市民家庭的几代兴衰史。与充满波西米亚艺术气息的南方城市慕尼黑相比,吕贝克象征着传统、静态、等级、勤奋、尊严与道德,文章由此展开对城市与市民性格关系的探讨。不过有教养的市民阶级的发展趋势是:世俗和身体的力量逐渐衰退,精神和对哲学与艺术的觉悟却不断增长,出身于该阶级的曼对此感同身受。成年后他定居慕尼黑,其笔下的艺术家形象也多被安置于这座城市。在曼的作品中,吕贝克与慕尼黑、北方与南方构成了文化意义上的对立。

  • 标签: 布登勃洛克 吕贝克 慕尼黑 市民阶级
  • 简介:真或真理问题是哲学的核心问题,库恩反对符合论真理观,早期对真理持消极态度。库恩主张科学理论是一种解谜的智力工具,提出知识发展与生物进化之间的类比,科学理论的发展并不是越来越逼近真理。评价一个科学理论的最终标准是其解谜能力。在晚年,库恩基于词汇系统提出一种新的真理理论。可以认为库恩的真理观是融贯论和实用论的结合。

  • 标签: 库恩 真理 智力工具 词汇系统
  • 简介:小姑娘弗恩家的母猪又下了一窝猪崽,其中一只很弱.爸爸要用斧子杀死它,弗恩拼命把它救了下来.给它取名威伯。

  • 标签: 母猪 小学教育 语文 阅读 理解
  • 简介:小波听说比利时也有一个与他一样叫"波"的人。不过那个波可不是等闲之辈,而是与福尔摩斯齐名的大侦探。小波听说后喜不自禁,因为他早就有当侦探的志向。小波心想:何不拜他为师呢?于是小波远涉重洋,找到了这个"大人物"。小波对波侦探说:"波先生,请收下我这个未来的大侦探为徒吧!"

  • 标签: 波洛 大侦探 大人物 摩斯 哈莱 未来
  • 简介:威尔士英语诗人R.S.托马斯诗歌的艺术性较少受到国内研究者的注意。事实上,托马斯的诗歌形式和具体技巧的运用有着明显的个人风格。他擅用隐喻,早期通过隐喻将威尔士的自然万物联系在一起,企图建立他的威尔士民族文化身份;晚年的托马斯则通过隐喻来探索上帝。

  • 标签: 诗歌 隐喻 民族文化身份
  • 简介:马克思和恩格斯与斐迪南·拉萨尔围绕着《济金根》的论战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双方政治理念的一次交锋。拉萨尔在剧本中将济金根塑造成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期望的却是通过戏剧来表现1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的伟大和真正的革命领袖托马斯·闵采尔,恩格斯看到了闵采尔的政治理论远远超出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他的政治纲领已经接近共产主义。故此双方争论的焦点隐含着谁才是真正的革命领袖。《济金根》所构想的悲剧性冲突影射1848年的革命运动。拉萨尔通过《济金根》传达'革命冲突'具有重复性和必然性,1848年的革命不过是重复了《济金根》中的冲突,故此其失败也是必然的。恩格斯批评了拉萨尔的悲剧观,在不否认济金根和胡登的目的是解放农民的假设前提下,提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的悲剧观。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斐迪南·拉萨尔 弗兰茨·冯·济金根 托马斯·闵采尔
  • 简介:远在远山之外,高在云天之上,你闻所未闻的名字,你触不可及的土地,冥冥之中早已安排,所以时间、空间以及一切人和事都走得不偏不倚,让我在生命中刚好遇见你。于是我背起行囊,朝着远方走去,时间是10月,一路上我经过了绿的树、黄的草、白的雪;在黑夜里仰望漫天星斗,那是夜的眼睛,在更高处俯视雄鹰翱翔,那是山的手臂。

  • 标签: 冥冥之中 一幅画 离弦之箭 治多 云雾缭绕 蛰伏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更昔韦、阿昔韦)治疗水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校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有水痘的学生38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19例;对照组选择阿昔韦治疗,观察组选择更昔韦治疗;比较两组学生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更昔韦治疗水痘,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更昔洛韦 阿昔洛韦 水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水痘患者行更昔韦和阿昔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水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4例。研究组行更昔韦治疗,参照组行阿昔韦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52例(96.30%)显著高于参照组34例(62.96%),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几1例(1.85%)显著低于参照组5例(9.2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水痘患者行更昔韦治疗,能够达到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更昔洛韦 阿昔洛韦 水痘患者
  • 简介:英国人文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是一位极为复杂的历史人物,对其生平和著作的研究显示,他身上存在着众多矛盾性特征。这种二元对立的特性不仅反映于他的人生观、宗教主张等思想中,还表现在史学创作的动机上。考察莫尔史学创作动机的二重性有助于厘清他的繁杂思想,并且为把握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征提供重要视角。

  • 标签: 托马斯·莫尔 《国王理查三世的历史》 创作动机 二重性
  • 简介:年轻气盛的球员在球场上总会产生摩擦,更何况是在内线相互纠缠的大个子了。在湖人队输给热火的比赛中,因为朱利叶斯兰德尔和小拉里南斯无法出战而获得出场机会的托马斯·罗宾逊就和热火中锋怀特塞德发生了一次小摩擦。

  • 标签: 罗宾逊 托马斯 怀特 湖人队 摩擦
  • 简介:哈贝马斯主张交往是主体间基于价值理性和语言媒介的行为,具有真实、有效、生动的特点。它注重个体间的异质性和主体间性的确立、维持。幼儿教师合作可借鉴交往理论构建新型模式,克服当前工具理性趋向和生活世界压迫,建立幼儿教师主体间性,有利于幼儿园合作文化建设与幼儿教育的良好实施。

  • 标签: 交往行动理论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生活世界 幼儿教师合作
  • 简介:人与社会共同体如何和谐共生,即由帕森斯提出的所谓"霍布斯问题",是社会科学领域探讨的重要的元问题。哈贝马斯认为,实现社会秩序的整合,关键在于如何既能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又要确保这种整合符合理性的要求。从这一意义上说,兼备规范有效性与事实强制性双重品格的法律应该成为现代社会进行社会整合的媒介。这一社会整合路径成为破解"霍布斯问题"的关键。总体观之,在对现代社会的理性重建和社会整合问题上,哈贝马斯由此开创了一条与罗尔斯哲学与卢曼社会学所不同的第三条道路。这一道路为积极应对当代社会的多元主义与复杂性事实具有重要的参验价值。

  • 标签: 霍布斯问题 社会整合 法律 正当性 强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