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是由于骨量降低及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而在低能量外力作用后发生的骨折。近年来,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科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骨折后再骨折的防治效果仍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仅少数患者接受过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评估和规范化治疗,多数患者暴露在极高的再骨折风险中;另外医务人员对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的临床管理归属(包括随访)问题认识不清,防治策略缺乏规范性和完整性。为规范治疗、提高疗效,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共同制订了《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专家共识》。共识制订遵循改良Delphi法,形成10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旨在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的规范化与科学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采取不同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均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n=45)与实验组(n=45),将实行常规治疗干预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26.67%,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表示存在意义。结论将特殊治疗干预应用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并发症发生,改善老年患者日后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创伤性骨折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基于全身骨骼在骨质疏松疾病状态下发生的病理性骨折,其病变的实质是骨强度的下降。骨强度受到骨骼的材料属性和组织结构,以及肌肉负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骨量和骨质量等多方面的损害,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即使成功的手术治疗也无法阻止骨质疏松骨损害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材料属性和组织结构损害进行阐述,强调明确并重视这些骨骼病变及其风险,积极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提高骨质疏松及其骨折干预的临床疗效,预防再骨折的发生至关重要。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骨强度 骨损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骨折主要是指骨结构出现部分断裂或者连续化的完全断裂的情况,骨折的问题在老年人与儿童这两类群体之中比较多见,部分中青年也可能出现骨折的情况,大部分病人存在的都是一个身体部位的骨折,但是多发性的骨折也是存在的,一旦发现骨折问题,必须要立即处理,以免因延误治疗,而提升骨折治疗难度或者给环节留下后遗症问题,本文对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解析,给出治疗建议。

  • 标签: 骨折 骨质疏松骨折 临床治疗 治疗手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到来,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越来越高。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质疏松症直接相关,在骨质疏松症逐渐增加的背景下,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数量不断增多,相应地骨折后再骨折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指初次骨折后,由于骨骼的密度及质量没有改善,骨骼受到低能量外力作用再次发生新的骨折。再骨折发生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骨折愈合、康复训练、自理能力、心理预期及依从性等临床指标均有很多危害,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防治再骨折管理逐渐成为国内国外关注的热点。目前,在这一防治领域,临床医生、社区医生都存在认识程度不足、临床管理存在短板的问题,如再骨折防治管理规范不明确、各级各类医生分工不明确、提高患者依从性措施不明确。对此围绕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后再骨折、再骨折防治管理等特点,提出和阐述再骨折防治管理核心要点,需明确防治管理的相应内容、固定团队、专有数据库或专有台账等,为进一步完善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临床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sis-relatedfractures)的再次骨折发生率、出院后是否坚持服药与再次骨折的关系,强调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8月某医院收治的482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情况,将再次骨折的患者根据是否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对比其再次骨折发生率及两次骨折间隔时间长短的差异,说明骨质疏松预防用药的重要性。结果1再次骨折率为11.2%,其中第一次骨折出院后坚持服药仍骨折的患者占5.5%,未坚持服药发生骨折的患者占12.9%,(P=0.032)。2第一次骨折至第二次骨折之间平均间隔时间为23.89个月,其中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36.50±1.64月,第一次骨折后不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22.31±4.60月,(P=0.000)。结论出院后坚持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预防再次骨折有一定的作用,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比不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要长。抗骨质疏松治疗可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治疗 再次骨折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秦金庆(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中心医院骨科黑龙江友谊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6期
  • 机构: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以及保健费用消耗较高的疾病之一。骨质疏松患者中绝大多数为中、老年人,并且以绝经后的妇女占绝大多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寿命将不断延长,因而骨质疏松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由于骨质疏松而引起的骨折会给国家和个人都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而且死亡率也非常惊人,它给人类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损失,更确切地说是社会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