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同种异体段移植治疗下肢长管状严重粉碎骨折缺失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以来采用异体段移植治疗下肢严重开放、粉碎骨折、缺失6例的临床资料。年龄19~51岁,均为男性,均为开放性损伤。遵循开放骨折处理原则,彻底清创,控制感染,皮瓣转移、消灭创面。术前行X线检查,明确所需移植段的长度及直径并进行定制。术中进行实际测量,进一步确定所需段长度,并对段两端进行修整,使其与宿主端匹配,增加接触面,异体段与宿主间缝隙及其周围植。结果6例患者经20~27个月随访,均达到满意疗效。1例患者因过早负重(5个月弃拐行走)引起钢板断裂,改行髓内针固定16个月后性愈合。其他5例患者也均已正常行走。X线检查提示:3例性愈合,3例临床愈合,无排异反应发生。结论同种异体段移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同种异体段移植是治疗下肢严重粉碎骨折缺失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同种异体骨段 移植 长管状骨 骨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牙缺失使用内种植牙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378例内种植牙患者,共562个,来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使用螺旋状种植体和柱状种植体进行种植,对患者的临床种植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术后完成整合的种植体328个,整合失败6个。完成修复的种植体237个,未完成修复的7个,种植体植入后随访时间最长者9年,最短10个月。完成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了10个月到9年不等的随访,共有273颗牙在治疗1年后修复成功,有16颗失败,有260颗在种植3年后成功,有13颗失败。总共成功533颗牙,占研究总数的94.8%,共失败29颗,占研究总数的5.2%。结论临床中使用内牙种植体是比较常用的修复牙缺失的手段,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成功的关键就是选择合适的材料,熟练的手术操作。

  • 标签: 骨内种植牙 修复 牙缺损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并研究内种植牙及其修复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378例患者的 562个牙(内)种植牙,按卫生部口腔种植中心( CDIC)生产的螺旋状种植体和德国贝格公司( BEGO)生产的柱状种植体进行种植。结果 临床随访 10个月 -9年,修复后 1年成功 273颗、失败 16颗, 3年以上者成功 260颗、失败 13颗。共成功 533颗,占 94.8%,失败 29颗,占 5.2%。结论 内牙种植体是临床上修复各种类型缺牙的理想手段,取得长期成功的关键与适应证的选择、种植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金属机械性能、手术操作等有关。  

  • 标签:    骨内种植牙 修复 牙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Bmi-1基因在小鼠牙齿和下颌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利用影像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2~4周龄同窝野生型和Bmi-1基因敲除小鼠牙齿和下颌的表型差异.结果与同窝野生型小鼠相比,Bmi-1基因敲除小鼠牙齿和下颌矿化明显降低;牙量和下颌量也明显降低;成骨细胞数和碱性磷酸酶阳性面积明显降低,而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无明显变化.结论Bmi-1基因缺失引起小鼠牙形成和成骨细胞形成降低导致小鼠下颌牙量和量降低.因此,Bmi-1具有促进牙和下颌发育的作用.

  • 标签: BMI-1 牙齿 下颌骨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用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分析下齿槽神经缺失大鼠下颌牵张成牵张期新生组织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6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为下齿槽神经缺失大鼠下颌牵张成,对照组为正常大鼠下颌牵张成,均进行单侧下颌牵张,速率:0.2mm/12h,牵张期为10d,下颌牵张成牵张期第10d取材.将取材的新生组织标本进行理化性分析、蛋白质提取及蛋白质定量检测.应用iTRAQ技术对蛋白质样本进行检测,寻找及鉴定差异蛋白.结果:应用iTRAQ技术质谱鉴定出置信度95%的蛋白315种,共鉴定出差异蛋白146个,其中上调≥1.5倍的39个,下降≤0.8倍的58个.结论:感觉神经系统在牵张成的成过程中起到一定调控作用.筛选出多种下齿槽神经缺失下颌牵张成牵张期新形成相关的差异蛋白,为进一步验证感觉神经缺失对下颌牵张成形成相关蛋白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牵张成骨 下齿槽神经 iTRAQ技术 蛋白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上前牙缺失缺损的种植修复方法与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2例创伤性上前牙缺失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牙缺失2颗及以下37例,3颗及以上25例,给予种植修复处理,共植入ITI种植体109枚,其中有32例采用劈开联合挤压与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牙槽嵴成检查,62例患者中均种植体与周围面结合,其中43例牙槽嵴完全覆盖种植体愈合帽,19例部分覆盖。62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种植体修复牙体为2颗,有1颗掉落,其他均修复良好。结论种植修复治疗可以对创伤性上前牙缺失情况进行显著修复处理,并对其余牙齿无损伤,能够达到美观舒适的效果,具有较好的咀嚼功能,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 标签: 创伤性 上前牙缺失 骨缺损 种植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使用内牙种植体的患者总100例,检验在牙缺失修复中内牙种植体作用效果及相关适应症。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于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50名使内牙种植的患者,共120个内牙种植体进行为期1年随访调查,统计种植初期稳定性与种植成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初期稳定性大于20N.cm种植成功58例,种植失败2例,稳定性在10-20N.cm之间,种植成功36例,失败4例,稳定性小于10N.cm,种植成功8例,失败12例。结论牙缺失修复中内牙种植体的应用是修补牙缺失的较好手段,有着易操作,成功率高等特点,初期种植稳定性与内牙种植体成功率有相关性,提高稳定性可以增加修补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内牙种植体 牙缺损修复 牙修复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伴唇侧牙槽缺损的上前牙缺失美容修复效果。方法选取伴唇侧牙槽缺损的上前牙缺失39例患者(缺牙40颗)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伴唇侧牙槽种植技术,同时对唇侧牙槽缺损部分给予引导再生技术,对所有患者的牙齿松动情况、美容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发现所有患者的种植体均未出现松动症状,且无明显的垂直向吸收情况,修复成功率高达100%;其中,36例患者种植体区丰满、色泽及形态均正常,1例牙龈乳头恢复较差,2例龈缘高度不足;患者满意度为97.21%。结论创伤后的牙列缺损,尤其多颗牙的连续缺失,很难采用其他固定修复方法来完成。种植修复具有不损伤余留牙、美观舒适、咀嚼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 标签: 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 引导骨再生技术 美容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内牙种植体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7例患者的127个牙(内)种植体进行4个月~6年的临床观察,根据种植体的分布情况了解种植牙适应证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种植后初期整合成功率达93.62%,修复后5年种植成功率为92.8%。结论内牙种植体是临床上修复各种类型缺牙的理想手段。

  • 标签: 骨内牙种植体 修复 牙列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单个下颌磨牙缺失采用种植修复时,种植体尺寸对界面的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模拟单个种植体及双种植体修复单个缺失下颌第一磨牙的情况,在保证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分析种植体尺寸(包括种植体长度和直径)对种植体-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不论单种植体修复或双种植体修复单个缺失磨牙时,种植体直径变化对种植体-界面应力影响较大,斜向载荷时更为明显;而种植体长度对界面应力影响较小.结论:建议临床尽量采用直径较大的种植体修复单个缺失下颌磨牙.

  • 标签: 骨界面 种植体 下颌磨牙 种植修复 牙缺失 影响
  • 简介:老人的脸色由青灰渐渐变得红润起来,像是一下子充满了活力。浑浊的眼睛也突然间焕发出光彩,凝神望向围在床边的一圈人头,嘴唇蠕动着,含混不清地说着什么。大儿子树生把耳朵贴近父亲的嘴唇,仍无法听清楚。老人不再说了,慢慢抬起手掌,四指微弯,食指伸直。哦,明白了——还缺一个人!众人轻轻舒了一口气。清醒着哩,竟知道缺了孙子晋业。屋子里响起一阵低声的议论。二儿子树标眼睛立时涌出了泪水。他取下眼镜,用手背抹眼

  • 标签: 方伯 不谙世事 机器间 声喝 七十岁 大小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牙种植体及无机牛骨(Bio-Oss)骨粉同步植入对牙缺失伴牙槽量缺损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评分)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本院进行牙种植体及Bio-Oss骨粉同步植入的牙缺失伴牙槽量缺损患者56例为研究组,单纯牙种植体植入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OHRQoL评分及10、50、100、1 000 mV刺激下牙槽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8.21%,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P<0.05)。治疗后1、3、6个月,两组患者在10、50、100、1 000 mV刺激强度下的SNAP测量结果均不断提高(均P<0.05),OHRQoL评分均不断降低(均P<0.05);且同一时间点,研究组患者SNAP测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OHR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牙种植体联合Bio-Oss骨粉植入对牙种植的修复效果显著,其可维持种植体周围正常神经功能稳定,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牙缺失 牙槽骨骨量缺损 牙种植体 无机牛骨牙骨粉 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孕期胎儿颈项透明层(NT)增厚与鼻缺失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4月,于东莞市人民医院进行早孕期胎儿超声检查发现胎儿NT增厚和(或)鼻缺失的488例单胎妊娠胎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孕母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单纯NT增厚、单纯鼻缺失、NT增厚+鼻缺失、NT增厚+其他结构畸形、NT增厚+鼻缺失+其他结构畸形5种情况胎儿的染色体病发生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组接受产前诊断的NT增厚、鼻缺失胎儿的染色体病发生率分别为17.6%(46/262)和14.3%(29/203)。②本组单纯NT增厚、单纯鼻缺失、NT增厚+鼻缺失、NT增厚+其他结构畸形、NT增厚+鼻缺失+其他结构畸形5种情况胎儿的染色体病发生率分别为8.5%(17/200)、3.9%(3/77)、53.5%(23/43)、43.5%(10/23)、42.9%(6/14)。单纯NT增厚与单纯鼻缺失胎儿染色体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9,P=0.090);NT增厚+鼻缺失、NT增厚+其他结构畸形、NT增厚+鼻缺失+其他结构畸形3种情况胎儿染色体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7,P=0.658);但是这3种情况的胎儿染色体病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单纯NT增厚胎儿,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0、23.716、16.101,均为P<0.001)。结论建议对早孕期孕妇进行胎儿超声检查时,将鼻缺失筛查列为胎儿染色体病筛查的有价值指标之一,中孕期对鼻缺失胎儿的影像学追踪亦很重要。早孕期胎儿NT增厚合并鼻缺失和(或)其他结构畸形时,强烈建议孕妇进行产前诊断,以了解胎儿染色体病发生情况。

  • 标签: 颈部透明带检查 妊娠初期 超声检查 染色体障碍 产前诊断 鼻骨缺失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带血管蒂腓骨皮瓣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胫骨慢性骨髓炎伴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72例胫骨慢性骨髓炎伴缺失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均36例;研究组治疗中应用带血管蒂腓骨皮瓣移植与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通过治疗后,研究组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的肢体功能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慢性骨髓炎伴缺失患者选用带血管蒂腓骨皮瓣移植与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胫骨慢性骨髓炎 骨缺失 骨皮瓣移植 负压封闭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分析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期间牙齿缺失和牙槽嵴丢失情况。方法:选取48例为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口腔内科就诊患者,46例患者有男25例,女23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0.98±1.32)岁。结果:治疗后实验对象的指标PD(2.43±1.07)、CAL(3.27±1.99)、BI(1.62±1.26)都低于治疗前的数值(3.21±1.21)、(4.23±1.82)、(2.16±0.95);患者治疗后前磨牙区(69.89±13.11)、磨牙区(79.55±16.74)牙槽嵴顶高度均高于治疗前(65.31±8.25)、(73.54±16.12),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前牙区与治疗前相比,牙槽嵴顶高度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牙龈炎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牙周袋深度和临床附着缺失也有所改善。同时,患者的牙槽骨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

  • 标签: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牙齿缺失 牙槽嵴骨丢失
  • 简介:抱起毛茸茸的小免,寻找缺失曲幸福。把受伤的心埋避潮湿的泥土,等待有人把爱播种。接着当年的幸福,捧起晶莹的泪珠。缺失曲幸福伺时才能填补?

  • 标签: 小学 作文 语文教学 《缺失的幸福》
  • 简介:这几年冒出来的青年小说家中,赵柏田比较特别。先以散文出名,再做小说,一出手便十分成熟,跟他才子气十足的散文迥然不同,两套路子同时施展,各有面貌,确实很不容易。《米酒飘香》使我想起10多年前的“新历史小说”,比如莫言的《红高粱》、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和《罂粟之家》、格非的《迷舟》之类。那时候,这批小说还多少带点“改写”历史的激情,在貌似“还原历史”的外壳下,呼风唤雨地干着由自我来“抒写历史”的勾当。后来“新历史小说”差不多销声匿迹,作家又重新回到现实之中,但“新历史”所开拓的写作空间,却极大地激发了小说自由的灵性,丰富了我们对历史的

  • 标签: 模糊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