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试用抗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拓展抗麻药物的药用范围,希望能对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有一定帮助。方法对要求用抗麻治疗的面神经麻痹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应用麻风联化药物试探性治疗一个至二个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一个月治疗,5名患者均痊愈。结论麻风联化药物对面神经麻痹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当前浙江省麻风治愈者生活和健康现状。方法对浙江省登记在册的麻风治愈者进行入户调查,并填写统一的调查问卷。采用SPSS19.0软件,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4026例麻风治愈者中,男女比例为2.68∶1,平均年龄(69.90±10.65)岁。麻风治愈者以少菌型为主,2521例(62.62%);畸残1944例(48.29%)。生活能自理者3758例(93.34%),失去劳动能力者872例(21.66%),麻风畸残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低于非麻风畸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78、140.741,P=0.0001、0.000)。家庭人均年收入集中在5000~10000元,麻风畸残者中高收入者所占比例低于非麻风畸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12,P=0.000)。医疗保险以农保为主,慢性病患病率达59.89%。结论浙江省麻风治愈者生存状况堪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关注此弱势群体,尤其是对于麻风治愈畸残者,应从畸残康复、生活救助、消除歧视等方面入手,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麻风病 治愈者 生命质量 健康
  • 简介:当前麻风的漏诊和误诊率居高不下,通过培训加强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对于麻风临床与病理学特征的认识,将会更为可靠地降低麻风的漏诊率和误诊率。现报道1例界线类偏瘤型麻风患者,初诊时误诊为Sweet综合征,后经组织病理和抗酸染色确诊为界线类偏瘤型麻风伴I型反应。

  • 标签: 麻风病 多菌型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发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择2000年至2015年期间西昌市出现的84例麻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选患者中男性患者61例(72.62%),女性患者23例(27.38%);其中结核样型麻风病9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病25例,瘤型麻风病16例,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病32例,未定类2例;传染源以来自家庭外感染为主;患者在患病类型上具有明显差异,而在感染源方面不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通过对新发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有利于对麻风病患者进行尽早的诊断与治疗,防止更多人受到感染,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与研究意义。

  • 标签: 麻风病流行学 发病类型 病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麻风病康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评估。方法以盐城市盐都区麻风残老院收治的30例麻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三年根据个体差异及心理需求情况对30名康复期麻风病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定患者康复护理期前后生存质量。结果经综合性护理,全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护理技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护理前QOL-BREF基线评分(49.5±7.8)分,护理后(80.6±11.2)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患者心理领域生存质量提高程度最为明显。结论以健康档案为依据给予麻风病患者康复期特殊人群综合性护理能改善麻风病康复效果,消除患者不良心理障碍,帮助患者重拾生活自信,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社会地位,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麻风病 临床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风病复杂性足底溃疡患者的心理因素以及手术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9月我院9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麻风病复杂性足底溃疡患者展开护理,从加强患者心理干预、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生命体征检测、术后功能锻炼等方面提高护理服务。结果9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创口愈合良好,术后14d间断拆线。行截肢术患者术后7d可拄拐下床简单活动,20d好转出院。结论把握麻风病复杂性足底溃疡患者的心理状况,在此基础上做好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可切实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从而帮助更多的患者受益。

  • 标签: 复杂性足底溃疡 手术护理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膏对麻风足底溃疡的临床疗效以及探讨作用机制。方法本次医学观察是以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本中心收治的78例麻风足底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8例,观察组患者40例。在清除坏死组织、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对照组运用凡士林油纱布,观察组使用生肌玉红膏纱布,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肉芽覆盖创面面积积分以及创面肉芽性质积分,记录溃疡的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周期治疗,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创面肉芽覆盖积分(1.07±0.95)低于对照组(1.88±1.03)、创面肉芽性质积分(1.16±0.88)低于对照组1.95±1.05、愈合率67.5%显著高于对照组31.6%、以及9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4.2%,P<0.05,差异有意义。结论生肌玉红膏可显著促进肉芽生长,改善创面微循环,对麻风足底溃疡的疗效非常显著,提高了溃疡愈合率,改变了患者生活质量,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生肌玉红膏 观察 麻风足底 愈合 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2011—2015年麻风病新发病例流行病学,并提出相关的防治策略。方法选取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2011—2015年麻风病9例新发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结果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后,9例病人均痊愈。结论加强麻风病新发病例流行病学分析,强化麻风疾病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及教育工作,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对麻风疾病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强化各级医院皮肤科医生的业务水平,有助于提高麻风病的诊断水平降低漏诊率。

  • 标签: 麻风病 新发病例 流行病学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日趋升高的结核病患病率,以及耐药菌株的增多和扩散,使结核病成为危害全球民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结核杆菌可以侵害人体各个器官,主要损害肺脏,引起肺结核病。在单一传染病导致人类死亡的名单中,结核病致死率排名第二。近年来,结核病在大多数国家中出现流行回升的趋势,每年约有900万例新发患者和200万例死亡患者。为了给该病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概述了结核分枝杆菌的最新检测方法及其耐药机制。

  • 标签: 结核病 分枝杆菌 耐药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序贯疗法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三联疗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根除率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12.50%,对照组患者为22.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使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得以改善,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NTM)是指除结核杆菌麻风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可引起多种不同系统和器官感染,主要受累器官为肺、淋巴结、皮肤、软组织和骨,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随着HIV感染患者的增多及免疫抑制剂等使用的增加,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皮肤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探讨炭疽芽胞杆菌的微生物学检验的方法与鉴定。炭疽芽胞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炭疽病的病原菌,为人、畜共患性疾病,快速有效的检验和鉴定炭疽牙孢杆菌是最为重要的。采取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与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方法进行检查。快速的病原学诊断在控制疾病流行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炭疽牙胞杆菌 微生物学 检查方法
  • 简介:将节杆菌和芽孢杆菌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铅溶液中,并进行不同暴露时间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500mg/kg的Pb(II)处理会使节杆菌中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产物——硫代巴比妥酸活性物质(TBARS)浓度显著降低(p〈0.05),而Pb(II)质量比变化对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铅处理会使芽孢杆菌中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GSH质量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节杆菌的可溶性糖质量浓度、GSH质量浓度、SOD活性和TBARS浓度随暴露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芽孢杆菌的可溶性糖质量浓度、GSH质量浓度和SOD活性随暴露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TBARS浓度随暴露时间延长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CAT活性也表现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铅处理对节杆菌和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胁迫作用,两种菌通过启动不同的抗性系统来抵抗外界胁迫。

  • 标签: 环境学 抗氧化性 节杆菌 芽孢杆菌 铅胁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乐东县麻风病的流行情况,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及防治效果,为下一步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乐东县1956~2015年登记的麻风病疫情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累计发现麻风病人共867例,其中多菌型(MB)284例,占33%,少菌型(PB)583例,占67%;发现率从最高阶段(1956~1960年)年平均发现率34.65/10万,下降至最低阶段(2011~2015年)的0.33/10万,下降幅度99%。患病率从1956年的166/10万下降至0.75/10万,下降幅度99.5%;病人分布主要在内地山区,少数民族739例,占85.3%。结论随着麻风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通过提高基层医生和公众麻防知识知晓率等多种形式发现病人及综合有效的治疗,乐东县麻风病流行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 标签: 麻风病 流行特点 分析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旋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近年来其研究仍取得了较大进展。

  • 标签: 螺杆菌 胃癌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