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持续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riamicinoloneacetonide,TA)治疗后黄斑功能的变化.方法:外伤性持续黄斑水肿眼20例20眼,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0.1mLTA.治疗后随访3mo,观察治疗前后视力、黄斑神经上皮厚度、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N1,P1波的潜伏期和反应密度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3mo,矫正视力0.78±0.11,与治疗前(0.21±0.09)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mo,黄斑神经上皮平均厚度158.00±13.73μm,与治疗前(321.67±42.24μm)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mo,mfERG1,2环N1,P1波潜伏期和反应密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A治疗外伤所致持续性黄斑水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水肿消退后黄斑功能得到改善.

  • 标签: 黄斑水肿 曲安奈德 玻璃体腔注射 光学相干光断层扫描 多焦视网膜电图
  • 简介:黄斑水肿是眼底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可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以及白内障等多种眼前后段疾病和内眼手术后。因其损害中心视功能造成严重视力障碍,且尚无好的治疗方法而备受关注。黄斑水肿的病因各异,其治疗首先应治疗原发病;此外,针对黄斑水肿,除了传统的激光光凝等方法外,

  • 标签: 黄斑水肿 治疗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静脉阻塞 眼底疾病 常见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黄斑囊样水肿患者30例36眼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视力提高27眼,视力不变5眼,视力下降4眼。水肿吸收31眼,水肿未退5眼。结论查找病因,针对不同病因治疗。通过病因治疗大部分可治愈。

  • 标签: 黄斑囊样水中 药物治疗 激光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糖尿病黄斑水肿是损害视力主要的原因之一,发病机制主要为血管渗透性增加或色素上皮层转运功能失衡。诊断主要通过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治疗方法有激光光凝、玻璃体切割和药物治疗,能减轻黄斑水肿,但其远期疗效仍存在一定争议。目前采用的药物治疗主要有玻璃体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新生血管因子及蛋白激酶C-β抑制剂等,还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观察。随着糖尿病黄斑水肿研究的深入,中医药的治疗也越来越多。

  • 标签: 糖尿病黄斑水肿 发病机制 玻璃体腔注射 中医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全球约有2.85亿人视力受损,其中2.46亿人患有低视力(严重或中度视力障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发达国家工作年龄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年龄相关性黄斑水肿(AMD)是导致视力下降的第三主要原因,也是发达国家排名第一的未被治疗疾病。

  • 标签: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年龄相关性 药物 发达国家 视力受损 视力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与其联合黄斑激光光凝在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DME患者60例60眼,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仅接受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的患者33例33眼作为康柏西普注射组,将黄斑视网膜光凝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的患者27例27眼作为联合治疗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1、3、6、9和12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黄斑水肿及渗漏的范围变化,记录康柏西普注射次数并观察治疗期间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个组内患眼治疗1、3、6、9和12个月时平均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平均CM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9及12个月时联合治疗组BCVA较康柏西普注射组明显提高,CMT较康柏西普注射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个月时FFA复查发现,康柏西普注射组黄斑水肿改善有效率为91.0%(30/33),低于联合治疗组的96.3%(2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0,P<0.05)。康柏西普注射组平均注射(4.36±1.62)次,明显多于联合治疗组的(3.41±0.6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11,P<0.05)。所有病例治疗期间均未出现高眼压、眼内炎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撕裂等与治疗相关严重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或联合黄斑激光光凝治疗DME均可有效稳定或提高患眼视力,改善黄斑水肿,安全性好,联合治疗的长期疗效优于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

  • 标签: 黄斑水肿/治疗 激光光凝 康柏西普 玻璃体内注射
  • 简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作者对近年来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以及不同药物治疗等有关报道进行了综述。随着对各种药物不断深入地研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得到及时治疗。使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受到保护。

  • 标签: 糖尿病 黄斑水肿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黄斑水肿是眼底病患者视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种因素造成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形成黄斑水肿,其中炎性反应在形成黄斑水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克服传统玻璃体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的局限性,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独特的药物缓释系统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为黄斑水肿治疗提供新的选择,其在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等眼底疾病继发的黄斑水肿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346-350)

  • 标签: Ozurdex 黄斑水肿 视网膜静脉阻塞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 简介:摘要黄斑水肿是由黄斑视网膜细胞外液或细胞内液积存而形成。生理状态下的视网膜是保持相对脱水、透明的状态,从而保证光信号的传输。此过程需要多个主动或被动液体运输体系共同完成,其中的任一过程的异常,都可能破坏视网膜水离子稳态,引起流体进入和排出过程之间的不平衡,从而导致积液形成。黄斑水肿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可以发生在许多视网膜疾病的过程中,并且是严重损害中央视力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病因有糖尿病、视网膜静脉阻塞、脉络膜新生血管、葡萄膜炎、手术后炎症和肿瘤等。从细胞、分子水平讨论视网膜水离子稳态异常时视网膜屏障功能障碍导致黄斑水肿的复杂机制,更深层次地全面审视黄斑水肿形成机制,对探寻其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黄斑水肿 综述 视网膜水离子稳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微囊样水肿(MME)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的IMEM患者72例7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例,女性54例;年龄(64.8±7.8)岁;均为单眼。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MME定义为位于中心凹旁视网膜内核层小的、边界清晰且垂直的囊样空腔。根据手术前有无MME将患眼分为无MME组、有MME组,分别为35、37只眼。两组患眼logMAR BCVA、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7、2.589,P=0.003、0.012)。所有患眼均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3G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黄斑前膜及内界膜(ILM)剥除。根据手术后随访期内是否存在MME,将无MME组再分为手术前后均无MME组(A1组)、手术前无手术后有MME组(A2组);有MME组再分为手术前有手术后无MME组(B1组)、手术前后均有MME组(B2组)。手术后随访时间(8.8±7.7)个月。随访期间采用与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手术前后MME、BCVA及CMT变化行配对t检验。手术前后各组间CMT、BCVA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手术前后MME形成的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无MME组35只眼中,A1组、A2组分别为18 (51.43%,18/35)、17 (48.57%,17/35)只眼;有MME组37只眼中,B1组、B2组分别为6 (16.22%、6/37)、31 (83.78%,31/37)只眼。末次随访时,A1组、A2组、B1组、B2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10±0.12、0.25±0.17、0.09±0.11、0.30±0.26;与手术前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79、4.253、7.869、6.668,P<0.01)。4组患眼间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60,P<0.01)。组间logMAR BCVA比较,A1组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0,P=0.006);B1组与B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1,P=0.063)。A1组、A2组、B1组、B2组患眼CMT分别为(371.83±73.24)、(431.24±83.13)、(407.00±28.07)、(425.19±70.97 ) μm;均较手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7、2.465、3.055、6.078,P<0.05)。4组患眼间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97,P=0.0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MME与手术前IMEM分期相关(β=1.494,P=0.004);手术后新出现MME与年龄相关(β=0.153 ,P=0.01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视力与手术前CMT、手术后有无MME显著相关(β= 0.001、0.134,P=0.015、0.019)。结论PPV联合黄斑前膜及ILM剥除治疗IMEM可有效改善患眼视力,降低CMT;手术后MME消退或再生;年龄是手术后新出现MME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

  • 标签: 黄斑前膜 玻璃体切除术 黄斑水肿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黄斑微血管结构改变,分析其与视功能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的关系。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颞侧BRVO-ME患者21例2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14只眼,女性7例7只眼;平均年龄(58.0±8.3)岁。视网膜静脉颞上、颞下分支阻塞分别为13、8只眼。将静脉阻塞侧定义为受累。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每一个月1次,连续3个月,其后按需治疗。治疗前后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A仪对患眼黄斑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测量其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整体、中心凹、受累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PERIM)、非圆度指数(AI),FAZ范围300 μm宽度内的血管密度(FD-300)以及CRT。治疗后随访时间6个月。治疗前后黄斑血管密度、FAZ参数比较行配对t检验;治疗后6个月BCVA、CRT与血管密度、FAZ面积及其与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患眼logMAR BCVA为0.506±0.159,CRT为(375.4±81.3)μm;治疗后6个月,患眼logMAR BCVA为0.294±0.097,CRT为(266.3±46.7)μm。患眼治疗前后logMAR BCVA、CR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03、9.84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患眼SCP、DCP整体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1、-0.320,P>0.05);中心凹血管密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01、3.936,P<0.05);DCP受累血管密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8,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眼FAZ面积、PERIM有增加趋势,AI、FD-300有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071、-12.835、2.555、8.610,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月BCVA与FAZ面积显著相关(t=2.532,P=0.024)。结论BRVO-ME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CRT降低,BCVA提高;SCP中心凹血管密度下降,DCP受累血管密度增加,FAZ面积逐渐扩大,PERIM和AI逐渐降低。患眼治疗后BCVA与FAZ面积显著相关。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黄斑水肿 血管生成抑制剂 黄斑微血管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黄斑微血管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邯郸市眼科医院收治的124例RVO黄斑水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其中59例行视网膜激光治疗(对照组),65例行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黄斑微血管结构指标[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浅层血流密度(SCP)、黄斑深层血流密度(DCP)]差异,并记录两组治疗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BCVA、CMT组内比较,均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BCVA、CMT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FAZ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SCP、DCP组内比较,均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SCP、DC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RVO黄斑水肿效果显著,能调节黄斑微血管血流密度,减轻黄斑水肿,改善患者视力,安全性良好。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黄斑水肿 激光 雷珠单抗 微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黄斑微血管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邯郸市眼科医院收治的124例RVO黄斑水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其中59例行视网膜激光治疗(对照组),65例行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黄斑微血管结构指标[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浅层血流密度(SCP)、黄斑深层血流密度(DCP)]差异,并记录两组治疗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BCVA、CMT组内比较,均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BCVA、CMT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FAZ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SCP、DCP组内比较,均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SCP、DC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RVO黄斑水肿效果显著,能调节黄斑微血管血流密度,减轻黄斑水肿,改善患者视力,安全性良好。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黄斑水肿 激光 雷珠单抗 微血管
  • 简介:摘要黄斑水肿以气机功能失调为本,且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血瘀与水湿贯穿疾病发展始终。故以气血水同治为治则,针对血瘀、水湿滞留,以活血、利水、渗湿等为法;针对病变所在辨证施治,治以疏肝、健脾、补肾,可取得较好疗效。附医案二则加以佐证。

  • 标签: 黄斑水肿 气血水同治 血水同源 中医药疗法 中医眼科学 临证心得 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