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作者: 帅瑛 姚勇利 杨涛 孙皎 刘精东 施秉银 章秋 施晓红 史晓艳 涂萍 赵冬 逄曙光 刘婕 肖新华 叶山东 杨金奎 周冬梅 杨文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29,青海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西宁 810007,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南京 210029,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40,江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南昌 330006,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西安 71006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合肥 230022,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1508,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内分泌科,淄博 255411,南昌市第三医院内分泌科,南昌 33000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1199,济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济南 25001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50注射(锐舒霖®50)治疗2型糖尿(T2D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阳性对照的Ⅲ临床研究。自2016年7月29日至2019年9月12日纳入来自全国27家中心口服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542例,根据区组随机方法将受试者以2∶1的比例分配进入锐舒霖®50组或诺和锐®50组。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的变化,以及试验结束时低血糖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胰岛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有效性指标采用全分析集(FAS)和符合方案集(PPS)数据分析,安全性指标采用安全性数据集(SS)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T2DM患者542例,锐舒霖®50组364例、诺和锐®50组178例。FAS受试者532例(锐舒霖®50组356例、诺和锐®50组176例),PPS受试者485例(锐舒霖®50组325例、诺和锐®50组160例),SS受试者533例(锐舒霖®50组357例、诺和锐®50组176例)。经过24周治疗后,锐舒霖®50组和诺和锐®50组T2DM患者的HbA1c分别下降1.56%±1.42%和1.54%±1.27%,FPG分别下降(1.94±3.08)和(1.43±2.53)mmol/L,2hPG分别下降(4.66±5.40)和(4.21±5.36)mmol/L,上述指标组内降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锐舒霖®50组和诺和锐®50组T2DM患者的总体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5.27%(233/357)和68.18%(120/176)]、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9.55%(284/357)和72.73%(128/176)]与门胰岛特异性抗体阳性率[24周时分别为55.03%(186/338)和57.83%(96/166)]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锐舒霖®50和诺和锐®50控制血糖的总体疗效和安全性相当,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2型 门冬胰岛素50 有效性 安全性
  • 作者: 贾伟平 包玉倩 缪珩 涂萍 刘煜 杨涛 王闻博 施秉银 刘铭 华文进 侯宁宁 章秋 胡玲 逄曙光 刘精东 王桂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200233,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210011,南昌市第三医院内分泌科 330009,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长春130041,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南京 210029,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内分泌科 100144,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71006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 300020,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14043,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26103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合肥230022,南昌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330008,济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250013,江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南昌330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胰岛注射锐舒霖与诺和锐治疗糖尿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为期26周、随机、开放、平行分组、阳性对照药物与非劣效临床试验,共纳入563例使用胰岛至少3个月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患者,受试者根据分层区组随机方法以3∶1的比例随机接受锐舒霖或诺和锐治疗,均联合应用基础胰岛(来得时)。主要终点指标为治疗24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对基线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全分析集(FAS),锐舒霖组的HbA1c从基线(8.66±1.28)%下降到(7.77±1.09)%(P<0.001),诺和锐组(8.47±1.28)%下降到(7.65±0.97)%(P<0.001),两组差异(诺和锐组-锐舒霖组)为-0.061%(95%CI-0.320~0.199)。锐舒霖组和诺和锐组 HbA1c<7.0%达标率为24.26%和21.21%(P=0.456),HbA1c<6.5%达标率为9.65%和6.82%(P=0.310);锐舒霖组标准餐后2h血糖(2hPG)从(16.23±5.22)mmol/L下降到(12.65±4.57)mmol/L(P<0.001),诺和锐组从(16.13±5.37)mmol/L下降到(11.91±4.21)mmol/L(P<0.001);两组7点指尖血糖均较基线有不同程度下降。两组特异性抗体的阳性比例为31.68%和36.36%(P=0.320),阴性转阳性比例为7.43%和10.61%(P=0.360),阳性转阴性比例为10.40%和7.58%(P=0.360)。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60.05%比55.40%(P=0.37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6.60%比77.70%(P=0.818)。结论锐舒霖非劣效于诺和锐,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可作为临床医师使用胰岛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的理想选择。

  • 标签: 糖尿病 门冬胰岛素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混合注射(50R)(万邦生化)和优泌乐50(礼来制药)治疗2型糖尿(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平行、阳性对照、Ⅲ临床研究。自2018年8月30日至2020年5月27日从全国36个中心入选612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分配进入试验组(万邦生化)和对照组(优泌乐50,礼来制药),治疗1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标准餐餐后2 h血糖(2hPG)、体重、血脂、HbA1c达标率以及低血糖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胰岛抗体阳性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HbA1c、FPG和2hPG治疗前后变化的组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法进行检验。结果612例患者中,进入安全性数据集609例,其中试验组305例,对照组304例;进入符合方案集534例,其中试验组267例,对照组267例。符合方案集中,试验组和对照组HbA1c分别下降了1.85%±1.23%和1.90%±1.27%,FPG分别下降了(3.56±2.99)和(3.72±3.26)mmol/L,2hPG分别下降了(6.94±5.41)和(7.07±5.10)mmol/L,上述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总体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1.15%(156/305)和45.72%(139/304)]、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6.39%(233/305)和77.63%(236/304)]以及胰岛抗体转阳率[分别为22.85%(61/267)和19.10%(51/2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混合注射50R(万邦生化)治疗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优泌乐50(礼来制药)相当,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 标签: 糖尿病,2型 随机对照试验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 简介:摘要为评估超声下胰岛注射皮下脂肪增生(lipohypertrophy)对糖尿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498例符合标准的接受胰岛注射治疗的糖尿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超声筛查皮下脂肪增生情况。85.1%(424/498)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皮下脂肪增生,皮下脂肪增生平均深径为(5.62±2.49) mm。与HbA1C≤7%组相比,HbA1C>7%组的患者皮下脂肪增生深径>5 mm比例增高(69.7%对81.3%, 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在校正了年龄、病程、糖尿类型、治疗方案后,皮下脂肪增生深径>5 mm组HbA1C仍显著高于深径≤5 mm,提示皮下脂肪增生深径可能是HbA1C不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16,95%CI 1.104~2.668, P<0.05)。胰岛注射皮下脂肪增生的形成是HbA1C达标的相关因素,但仍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 标签: 皮下脂肪增生 超声 HbA1C 糖尿病
  • 简介:摘要分析糖尿足患者血清中胰岛水平与外周血管病变发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胰岛血症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FIns)、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胰岛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非高胰岛血症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LR与HOMA-IR呈正相关(r=0.43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BG、FIns、NLR、HOMA-IR均是糖尿足外周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足患者高胰岛血症与外周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糖尿病足 高胰岛素血症 外周血管病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1型糖尿(T1DM)患者胰岛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LH)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与多维度自我管理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住院和参加夏令营、冬令营等教育活动的持续胰岛注射时长≥6个月的T1DM患者139例,采用高频超声筛查LH,同时运用胰岛注射相关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DBRS)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T1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与LH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患者LH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39例患者中,111例(79.9%)发现LH。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1DM患者胰岛注射相关糖尿行为总评分及自我管理行为调整、血糖监测与控制、日常基础管理和胰岛注射管理4个维度评分与LH的发生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81、-0.546、-0.473、-0.580、-0.616,均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BRS中的自我行为调整维度(OR=0.116,95% CI 0.034~0.163)、血糖监测与控制维度(OR 0.096,95%CI 0.026~0.122)、胰岛注射管理维度(OR 0.324,95%CI 0.004~0.852)是患者LH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T1DM患者LH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维度自我管理行为相关,重点改善患者胰岛注射技术的同时,推动患者胰岛注射自我管理行为的全面提升是有效预防LH发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糖尿病,1型 自我管理 胰岛素注射 皮下脂肪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胰岛注射皮下脂肪增生(LH)临床筛查中的应用。方法为横断面研究。选择2016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548例胰岛治疗≥半年的糖尿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胰岛注射时长等资料。采用临床检查(视、触诊)和超声检查法筛查LH。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548例患者中,418例临床检查发现LH,478例超声检查发现LH,390例两种方法同时发现LH。高频超声检查对LH的检出率高于临床检查[分别为76.3%(418/548)和87.2%(478/548),χ2=59.998,P<0.01]。LH超声影像学特征表现为三种类型:高回声型、等回声型和低回声型及5种亚型,最常见为无血流、无包膜,伴边界不清晰的均匀一致的团状高回声型[65.9%(315/478)]。与仅超声发现的LH相比,临床检查和超声检查同时发现的LH其平均深径,长径、宽径、面积均增高,其中宽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67(7.66,13.21)和13.47(8.70,18.22)mm,Z=-2.135,P<0.05]。结论除临床检查以外,高频超声可作为糖尿患者胰岛注射部位皮下脂肪增生筛查的重要补充。

  • 标签: 糖尿病 超声检查 胰岛素注射 皮下脂肪增生
  • 简介:摘要青少年起的成人型糖尿(MODY)是一类特殊类型糖尿,迄今已报道有14种MODY类型,约占糖尿患者人数的1%~5%。MODY发病常常较为隐匿,临床上时常被漏诊。随着对MODY临床特点认识的深入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MODY患者被早期发现和诊断。本共识旨在帮助MODY患者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和精准治疗,推动MODY的规范化筛查与诊治。

  • 标签: 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 筛查 诊治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T2DM)患者C肽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随病程变化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 570‌例,男970‌例,女600‌例,年龄12~88(58±12)岁,糖尿病程3 d至34(8.3±7.2)年。将患者按照病程进行分组,分别为糖尿病程≤1‌年组340‌例,1‌年<病程≤5‌年组325‌例,5‌年<病程≤15‌年组650‌例,病程>15‌年组255‌例。采用ANOVA法比较不同病程患者组间的C肽释放指数(CRI)水平。在病程分组基础上,再分别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25羟维生D[25(OH)D]中位数进行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亚组间的CRI水平。采用Pearson法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CRI主要相关因素。结果病程、HbA1c和25(OH)D是T2DM患者CRI的主要相关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3.108、-17.247和0.326,P均<0.01。胰岛功能随病程延长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在病程早期(病程≤5‌年),随病程增加胰岛功能缓慢下降;随着病程进一步延长,胰岛功能以每年约2%的幅度持续下降;这种下降趋势至病程22‌年后出现减弱,患者的胰岛功能再次趋向缓慢下降。HbA1c的中位数为8.7%,将患者分为HbA1c<8.7%和HbA1c≥8.7%亚组;25(OH)D中位数为45.7 nmol/L,据此分为25(OH)D<45.7 nmol/L和25(OH)D≥45.7 nmol/L亚组。HbA1c<8.7%亚组CRI均明显高于HbA1c≥8.7%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5(OH)D分组后不同亚组间C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随病程延长呈现先缓慢再加速再缓慢的下降趋势,患者CRI水平与多个因素相关。

  • 标签: 糖尿病,2‌型 胰岛功能 C肽释放指数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新方式广受关注,但其通过调控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的同时,过度活化的免疫细胞也可能导致机体多个系统产生自身免疫等临床表现,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1型糖尿虽然是较为罕见的不良反应,但易发生危及生命的糖尿酮症酸中毒,且多数患者需要终生依赖胰岛治疗。随着临床上ICI的广泛应用,ICI相关1型糖尿的发生势必越来越多,应引起临床重视。笔者就其流行学情况、发病机制、免疫遗传学特征、临床特征及临床管理逐一论述,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

  • 标签: 糖尿病,1型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并发症是糖尿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显示对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糖尿肾病和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不能大幅度降低1型糖尿(T1DM)患者的死亡率。近年来多项研究探索了新的T1DM心血管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血糖波动、低血糖、胰岛抵抗、严重的糖尿视网膜病变、心脏自身免疫和抑郁状态。如何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心血管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是T1DM心血管并发症管理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 标签: 糖尿病,1型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迅速,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抗体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治疗的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所带来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包括内分泌相关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笔者报道一例52岁女性肺腺癌术后患者接受PD-1抗体治疗8个疗程(16周)后出现空腹血糖受损并短时间内迅速发生糖尿酮症酸中毒,查糖化血红蛋白8.1%,空腹和负荷后C肽均<3.33 pmol/L,糖尿相关胰岛自身抗体均为阴性,HLA基因检测提示DRB1*03∶03为易感基因型。该患者给予常规静脉补以及后续胰岛强化治疗好转后出院。经过16个月的随访,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仍为衰竭状态,血糖波动较大。该病例提示PD-1抗体治疗后可能诱导暴发性1型糖尿的发生,尤其是对于携带易感HLA基因型患者。希望借此文引起内分泌科及肿瘤科医生的广泛关注,在应用该类药物时注意血糖的监测,从而及时发现避免糖尿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糖尿病,1型 程序性死亡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神经调节蛋白-4(neuregulin-4,NRG-4)水平与肾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124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e micro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分为T2DM组和糖尿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组。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NRG-4含量,并分析其与糖尿相关指标的相关性,使用ROC分析NRG-4对糖尿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T2DM组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54.2±3.9)岁,DN组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56.2±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N组血清NRG-4含量为(1.09±0.39)μg/ml,显著低于T2DM组的(2.84±0.67)μg/ml(P<0.01)。随着患者血清NRG-4含量的下降,UAER水平随之增加;血清NRG-4与空腹血糖(FBG)(r=-0.231,P=0.017)、糖化血红蛋白(HbA1c)(r=-0.312,P=0.013)和尿微量白蛋白(r=-0.277,P=0.009)均呈负相关。血清NRG-4诊断糖尿肾病的最佳临界值为1.56 μg/ml,敏感性为82.1%,特异性为64.0%。结论DN患者的血清NRG-4水平较单纯糖尿患者下降,与DN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可用于辅助糖尿肾损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清NRG-4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相关性分析 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低体重绝经后2型糖尿女性髋部骨折风险、股骨颈强度综合指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非低体重绝经后女性626例,根据2010年美国糖尿协会糖尿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组、糖尿前期组、非糖尿组。每位参与者均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双能X线吸收仪(DXA)检查。结果2型糖尿组髋部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组(3.4%对0.7%, P<0.05),而糖尿前期组与非糖尿组无明显差异(1.1%对0.7%, P>0.05)。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2型糖尿组与非糖尿组、糖尿前期组与非糖尿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组股骨颈强度综合指数显著低于非糖尿组(P<0.05),但糖尿前期组与非糖尿组无明显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是股骨颈骨密度、股骨颈强度综合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股骨颈强度综合指数可作为评估2型糖尿患者髋部骨折风险的方法之一。

  • 标签: 糖尿病,2型 绝经后女性 骨密度 髋部骨折 股骨颈强度综合指数
  • 简介:摘要糖尿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致残、致死。目前对DPN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尚缺乏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本文中笔者从DPN的发病机制出发,主要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基因变异、非编码RNA、神经组织损伤五个方面阐述DPN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从而为DPN的诊断及治疗拓展新思路。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生物学标志物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2受体α(IL2R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经典1型糖尿(T1DM)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T1D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记录患者的血清C肽、锌转运体8抗体(ZnT8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IL2RA基因rs3118470和rs2104286位点的基因分型等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χ²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T1D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一般资料以及各基因型T1DM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T1DM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并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如年龄和性别)。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模型(显性、隐性、超显性和加性模型)下各位点多态性与T1DM易感性的关联。结果IL2RA rs3118470位点次要等位基因C为T1DM的风险等位基因(P=0.026),在显性遗传和加性遗传模型下,IL2RA rs3118470位点多态性与T1DM易感性相关[OR(95%CI)分别为0.807(0.666~0.978)和0.880(0.783~0.989),均P<0.05],但其不同基因型组间T1DM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L2RA rs2104286位点不同基因型组间T1DM患者ZnT8A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IL2RA rs3118470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T1DM易感性相关,其次要等位基因C是T1DM的风险等位基因,IL2RA rs2104286位点多态性与患者ZnT8A阳性率有关。

  • 标签: 糖尿病,1型 IL2RA基因 多态性,单核苷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和产褥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1例妊娠和产褥VTE患者。根据VTE的发生时机,分析妊娠和产褥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年龄为(30.9±5.2)岁,20例(24.7%)年龄≥ 35岁。妊娠患者41例(50.6%),产褥患者40例(49.4%)。产褥发病的患者中,34例(85.0%)发生在产后30 d内。(2)VTE首发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肿胀[43.4%,33/76,剔除5例单纯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患者]和疼痛(28.9%,22/76),以急性发病为主。血栓范围以周围型为主(61.8%,47/76),其中妊娠患者多为周围型(80.0%,32/40),而产褥患者以混合型为主(44.4%,16/36,χ2=13.417)。血栓部位主要是下肢深静脉(74.1%,60/81),其中妊娠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较多(87.8%,36/41),而产褥DVT合并PTE较多(30.0%,12/40,χ2=7.961)。累及静脉以肌间静脉最多(72.4%,55/76),其中妊娠患者主要累及肌间静脉(85.0%,34/40),而产褥患者累及肌间(58.3%,21/36)、股(58.3%,21/36)、腘(50.0%,18/36)、髂(47.2%,17/36)、胫(44.4%,16/36)和腓(38.8%,14/36)等多条静脉。(3)占比例最高的危险因素是年龄≥35岁(24.7%,20/81);其次是抗凝血酶缺乏(23.5%,19/81)和妊娠高血压疾病(21.0%,17/81)。不同危险因素在妊娠和产褥患者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产褥患者D-二聚体水平较高[1 029(639~1 778)与619(355~1 117) μg/L,Z=-3.336,P<0.001]。(4)所有患者均行系统抗凝治疗。24例患者(29.6%,包括妊娠5例,产褥19例)因血栓范围广泛而行溶栓治疗。住院时间为(7.3±2.1)d。(5)41例妊娠VTE患者中,治疗后9例(21.9%)选择引产,其余32例继续妊娠至分娩,包括26例剖宫产,6例经阴道分娩;8例(25.0%)为早产儿,1例(3.1%)为巨大儿。结论孕产妇相关VTE主要发生于妊娠晚期和产后30 d内。其中产褥VTE累及静脉多、血栓范围广。对于年龄≥35岁、抗凝血酶缺乏或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孕产妇,要尤其警惕VTE。妊娠VTE可能影响患者的妊娠结局,要密切观察。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妊娠并发症 产褥期疾病 妊娠结局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联合自体胰岛移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总结文献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1例22岁胰腺假乳头状瘤女性患者,接受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联合自体胰岛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随访6个月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受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6个月空腹血糖值为5.7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不需要使用外源性胰岛治疗,肝功能正常。结论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联合自体胰岛移植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胰源性糖尿

  • 标签: 胰岛移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型糖尿(T1DM)患者合并亚临床心血管疾病(CVD)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57例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特征和并发症情况。将既往不使用降脂、抗血小板药物且无CVD的231例T1DM患者分为亚临床CVD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1.0 mm或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1 400 mm/s,73例]和无亚临床CVD组(cIMT<1.0 mm和baPWV<1 400 mm/s,158例)。测量收缩压、舒张压,检测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变异系数(CV)、胰岛敏感性,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指标。两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t′检验、χ²检验或非参数检验。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T1DM合并亚临床CVD的危险因素。结果T1DM患者的CVD患病率为7.4%(19/257),亚临床CVD患病率为31.6%(73/231)。与无亚临床CVD组比较,亚临床CVD组患者年龄、病程、确诊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TG、LDL-C、非HDL-C、NLR、UACR、CV、糖尿肾脏疾病和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更高,胰岛敏感性、胰岛泵使用率、eGFR更低(均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和病程后,T1DM合并亚临床CVD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比值比(OR)=3.97,P=0.012]、非HDL-C(OR=1.57,P=0.035)、HbA1c(OR=1.23,P=0.007)、舒张压(OR=1.07,P=0.002)、收缩压(OR=1.04,P=0.005)、UACR(OR=1.01,P=0.046)和胰岛敏感性(OR=0.09,P=0.022)。结论糖尿周围神经病变、脂代谢紊乱、长期高血糖、血压升高、蛋白尿增加和胰岛敏感性降低是T1DM患者合并亚临床CVD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1型 亚临床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从临床试验角度探讨TACE联合索拉非尼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018年全球范围内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的4个证据级别最高的随机对照试验(Post-TACE、SPACE、TACE-2、TACTICS研究)。采用对比陈述的方法,分析入组患者人数、肿瘤情况、肝功能、全身状况等一般资料及TACE治疗方式、用药持续时间、主要观察终点、评价方法、中位随访时间等资料,进一步对比不同联合模式下患者的临床获益,找出TACE联合索拉非尼的最佳模式和优选人群。文献综述中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比较两组生存状况。结果Post-TACE、SPACE、TACE-2研究均以阴性结果告终。TACTICS研究发现,TACE联合索拉非尼组的中位血管侵犯时间、中位肝外转移时间和TACE时间间隔分别为31.3、15.7个月和21.1周,明显长于单纯TACE组的4.0、6.9个月和16.9周(HR=0.26,0.21,0.59;P=0.008,0.006,0.018)。结论从临床试验视角来看,TACE联合索拉非尼可能延长不可切除的早中期肝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对肿瘤进展起到稳定作用。

  • 标签: 癌,肝细胞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索拉非尼 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