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儿童微量元素缺乏情况并进行防治。方法采用第6代QL800微量元素分析检测仪检测。结果检测0-6儿童141例,男71例,女70例。结果锌低于正常标准68例,钙低于正常标准50例,铁低于正常标准37例,铜低于正常标准27例,镁低于正常标准23例,铅高于正常标准2例。结论检测儿童中多数儿童有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偏低。微量元素是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物质,可调节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过量、不足、缺乏时均可影响人体健康,特别在儿童时期可影响其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危害,易患各种疾病。因此,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尤其儿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 标签: 儿童 微量元素 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0-6龋齿患儿采用临床护理时,对患儿给予改变口腔环境的措施使其降低龋齿发生率的整体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实验组,选取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均为我院收治的0-6龋齿患儿,选取80例患儿,每组有患儿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改变口腔环境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刷牙配合率、正确刷牙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之间的数据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变口腔环境 0-6岁儿童龋齿 龋齿发生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0-6儿童骨强度水平,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之间骨强度的差异,为预防儿童骨强度不足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6健康儿童共5166例为检测对象,用超声骨强度仪测量儿童的胫骨超声波传播速率(SOS),测量所得SOS值与亚洲人种数据库相应月龄的标准相比较,得到标准差(Z值),分成正常、轻度骨强度不足、中度骨强度不足、重度骨强度不足。结果SOS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1以内男女婴骨强度Z值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男婴高于女婴;3以内骨强度不足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降低,3后缓慢增加,0-6男童骨强度不足总检出率为14.4%,而女童为24.2%,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结论儿童骨强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以内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较高,其中以3~5个月为高发年龄,提示出生前一年,尤其是前6个月是儿童防治骨密度降低的关键期。

  • 标签: 骨强度 儿童 超声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研究,研究其影响因素,作为进行临床干预的依据。方法 对2021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进行发育评估的语言能区落后儿童81例为研究对象,男58例,女23例,通过问卷调查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表示,在宫内生长发育迟缓、早产以及家庭语言环境、抚养儿童的不同对象对于儿童的语言发育有很大的影响。结论 做好孕期保健,提留优生优育,儿保医生及儿童照料者反时认识到语言发育的有利及不利因素,早期发现、早期智力,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发育。

  • 标签: 语言环境,发育因素 迟缓
  • 简介:摘要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0-6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 标签: 学前 儿童 家庭教育 误区 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辖区7022名0-6儿童进行体检调查,分析阳泉市城区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以明确今后我区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预防工作重点所在。方法诊断按照卫生部下达的《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防治方案》为标准,采用WTO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检测。结果检出贫血患儿216人,总的体检率为93.40%,患病率为3.08%。0组、1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其次为2组。结论建立健全卫生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制度,科学指导,平衡膳食,纠正小儿铁缺乏,有效预防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 标签: 辖区儿童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体检 调查
  • 简介:目的通过对武汉市0-6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初步得出各年龄段的中医体质分类,为健康儿童中医保健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将0-6健康儿童分为4个不同年龄组进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350份有效问卷,其中平和质总体分布为65%(228/350),偏颇质为35%(122/350)。随年龄增长不同年龄组平和质占比逐渐减小(84%-52%),偏颇质比例逐渐增加(16%-48%),其中兼夹体质由0%增至30%;各年龄组体质分布各有其不同特点,肺不足体质中,兼夹特禀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即肺不足质易兼特禀质.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父母其子女出现偏颇质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市06儿童中医偏颇体质分布随年龄增长比例逐渐增大且复杂;各年龄组偏颇体质分布各有特点,说明划分成4个年龄段有其现实意义,并提示在体质干预中对不同年龄组应有所侧重,在疾病治疗中也需注意不同年龄段的体质特点,进行“辨体施治”,以提高中医疗效.

  • 标签: 体质 中医 调查 辨体施治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0-6儿童常见传染病特征,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9年-2021年0-6传染病儿童的性别、年龄、传染病类型以及传染病发病率等相关资料,录入表格中对性别、年龄、传染病类型以及传染病发病率等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常见的传染病类型及特征,制定预防措施。结果:2019年、2020年、2021年共报告1567例0-6儿童的传染病,三年病例的数量分别为657例、501例、409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0-6的传染病儿童中,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为手足口病,三年内发病例数分别为281例(占比42.77%)、220例(占比43.91%)、171例(占比41.81%),位居第二、三位的分别为流行性感冒以及感染性腹泻,三年的总发病例数分别为390例(占比24.89%)、300例(占比19.14%)。结论:0-6儿童发生传染病的概率较高,需根据疾病发生的规律,对儿童实施计划免疫,提高儿童的免疫力,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 标签: 儿童传染病 预防控制 计划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规范健康管理服务对0-6儿童成长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0名0-6儿童进行研究,汇总整理儿童的健康档案,涉及儿童的个人信息、发育情况及健康状况等,随后统计分析数据,了解实施规范健康管理服务前后儿童疫苗接种、营养性疾病检出情况。结果 实施规范健康管理服务后,儿童疫苗接种率及营养性疾病检出情况明显增加,P<0.05。结论 对于0-6儿童而言,建议加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由此可以促使儿童更好地成长发育,更好地保障儿童的健康安全,同时能及时发现儿童出现的健康问题,能第一时间进行干预,落实相关的服务工作,现实价值良好,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规范健康管理服务 儿童成长 影响效果
  • 简介:宝宝开始学说话了,父母跟他的沟通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如何提高宝宝学习语言的速度,爸爸妈妈应该做些什么呢?

  • 标签: 说话 学习语言 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上海市徐汇地区06儿童的健康状况。方法抽样选取上海市徐汇地区2017.6.1~2018.6.1期间的06儿童,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统计该地区06儿童的营养状况、生长状况,总结、分析发展趋势。结果整体低体重率为3.21%,~4年龄段的低体重率(5.45%)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整体肥胖率为23.08%,儿童的肥胖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整体营养不良率为4.17%,营养不良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整体生长迟缓率为1.92%,各年龄段间的生长迟缓率差异较大。

  • 标签: 儿童 健康状况 地区调查 分析
  • 简介: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最为大家熟知。相比之,卢梭的儿童年龄分期教育思想则鲜为人知。在笔者看来,儿童年龄分期教育思想值得探究。在其观点中的第一、第二阶段前半期基本与0-6儿童,即我国的学前儿童年龄段刚好相符。本文是在儿童年龄分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0-6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为教育者提供些许适宜的教育建议或策略。

  • 标签: 卢梭 儿童年龄分期教育思想 0-6岁儿童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邻里间关系淡化,新一代父母工作“九九六”,孩子的社交发育环境也愈来愈缺乏。本文围绕0-6幼儿社交发育规律,深入探究幼儿社交能力欠缺的原因,并提出具体实践教育方法及建议。

  • 标签: 社交能力 幼儿教育 家庭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06儿童保健的举措,分析具体的结果。方法:选择2017年01月-2018年12月我院接受的0-6的80例儿童为对象,随机实施分组,对照组40例不采用任何干预举措,观察组的40例实施的是保健干预指导,保健指导后对具体的数据分析,总结效果。结果:对比两组儿童的自身发育情况,观察组的PDI、MDI指标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疾病发生几率是5%,对照组是12.5%,观察组的疾病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0-6儿童实施保健干预指导,整体上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及时落实,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 标签: 0-6岁儿童 保健指导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接种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而安全接种是国际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本文探讨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类型及原因,寻找如何降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47例06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异常反应发生的类型、原因。结果11种疫苗一共接种48355人次,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率为9.72/万。其中主要有接种后发热,局部硬结,偶合症为主。原因主要在于患者体质以及家属隐瞒儿童病情。结论疫苗绝大部分是安全的,通过我们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类型及原因分析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反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减少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儿童预防接种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原因分析 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