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四月的延安像江南一样下起了细雨,轻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飘舞不起而沾在黄土地上。水声不断地哗啦哗啦在耳旁作响,一块肮脏的云成天盖在头上,仿佛要来一阵骇人的风雨??'这是丁玲在延安写的散文《风雨中忆萧红》开头的一段描写。此文写于19424月25日。从时间上推测,写此文时,毛泽东已经找过丁玲谈话。谈话的内容,丁玲说:'只是有

  • 标签: 改变丁玲
  • 简介:19423月,刘少奇离开华中抗日根据地,返回延安,行期达9个月,被人称为一次"小长征".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延安之行.行前,毛泽东数次电召他回延安,党内不少高级干部认为,"刘少奇同志将来的地位要提高";返回延安途中,毛泽东十多次询问其行踪,为其安全担忧,这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极为罕见.回到延安后不久,刘少奇就成为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后的中央书记处三位书记之一(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首次进入党中央核心领导层,并由此奠定了他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二把手的基础.

  • 标签: 刘少奇延安
  • 简介:1942美国总统特别行政助理居里对中国的访问,体现了中美复杂的战时关系。宋子文在华盛顿提议邀请美国政要如霍普金斯访华是其为中国争取美援的外交措施,蒋介石同意邀请居里访华也是出于同样考虑。然而美国政府派居里访华是为了解释当时美援不足的原因,修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中美两国关系出现的的裂痕。因此居里此次访问并不承担调解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冲突的任务。居里的访问虽然缓解了中美两国之闽一度激化的矛盾,但对于推动美国援华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 标签: 1942年 居里 访华
  • 简介:一、受命于危难之时19411942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最为艰苦的两。两年里,日寇千人以上的“扫荡”即达70余次,其中万人以上的有9次。加之天灾严重,国民党顽固派又趁机制造反共摩擦,山东根据地各区面积都在急剧缩小,部队严重减员,军需民用都极端困难。对此,主持八路军一...

  • 标签: 刘少奇 1942年 八路军一一五师 罗荣桓 根据地 党内斗争
  • 简介:6月1日,刘伯承发布了关于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6月6日深夜,李达将当天的综合情况向刘伯承作了汇报:“扫荡”太北的敌人近两天纷纷向太行周围交通线调动,在邯长路黎城附近集结了大量兵力,并出动不少飞机在漳河两岸上空侦察。据当天接到的一份日军文件看,敌人马上就要对我太南

  • 标签: 刘伯承 反“扫荡”斗争 抗日战争 李达
  • 简介:1945“八一五”光复后,蒋介石作为中国战区的最高长官,他已在日本投降的翌日即接到盟军统帅部发出的第一号命令:“蒋介石总司令阁下:鉴于日本已决定无条件投降之事实,盟军统帅部命令,台湾及北纬度16度以北法属

  • 标签: 宋美龄 蒋介石政府 罗斯福总统 丘吉尔 宋子文 香港问题
  • 简介:1941至1944,河南省经历了最惨痛的大灾之年,其中1942的蝗灾对于豫东百姓的生活影响极大,造成赤地千里、饿死300多万民众的悲惨局面。而此时正值河南大学避战乱于伏牛山区中,在重大的蝗灾面前,河南大学师生用自己的知识向百姓们宣传蝗灾的知识,与当地百姓一起抵抗灾情,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标签: 河南大学 1942年 蝗灾
  • 简介:倒孔运动系指1942初国统区各地掀起的反对孔祥熙的政治斗争.这场运动的导火索是傅斯年在国民参政会上弹劾孔祥熙之议案,随后新闻媒体及社会舆论打倒孔祥熙呼声日益高涨.民生社在这场群众运动中出"反孔特号外",参与组织"讨孔行动委员会",是学界中倒孔运动的中坚力量.此组史料反映了民生社参与倒孔的部分情况.

  • 标签: 孔祥熙 史料 民生 国统区 反孔 国民参政会
  • 简介:他的死带来的荣誉将是无法估量的,那是最后被授予的荣誉。——引自本·雅明《阵亡战士纪念碑》一凌晨。19429月25日的凌晨。黄家祥烈士战死。黄家祥烈士的死难情节,我不敢轻易叙述,这里借助2000出版的《宁德地区志人物传》的记载:

  • 标签: 纪念碑 八路军办事处 人物传 工作人员 大学生 抗日军政大学
  • 简介:1942-1943河南发生严重灾荒。此时,河南半壁沦陷,作为粮食主产区的豫北也已被日军占领。豫北沦陷区受灾情况严重,民众应对饥荒意识淡薄、应灾能力不足;作为沦陷区,豫北并不仰赖国民政府之振济,国民政府亦不将此区域作为重点救助之地区;相对于日本殖民当局的祈雨、急振等措施,豫北沦陷区民间的救济似乎更为有效。

  • 标签: 1942-1943年 豫北沦陷区 灾荒 民间救济
  • 简介:1942秋,刘少奇从华中到延安,经过太行山,曾经在北方局党校作过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讲演.那时,太行分局已经成立,我在分局负责青委工作.当我在涉县更乐村得到通知,可以到北方局去听胡服同志作报告时,我高兴极了.我知道胡服就是刘少奇,而刘少奇从发表后,在我的心目中已树立了崇高的形象.皖南事变后,他又担任新四军的政治委员、华中局的书记,说明他执行的是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已经抛弃并批判了项(英)、袁(国平)的"错误战线".他在苏北发动群众的工作做得很好,我正需要学习他的经验.于是我立即起程,赶往北方局的驻地--山西辽县的麻田镇.

  • 标签: 党校讲演 刘少奇北方局 北方局党校
  • 简介:1942,是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流年不利的一。这一,在极短的时间里,《中央日报》发生两起风波,都因抢发新闻出了差错。风波所及产生领导层的大换班,从社长到总编以及编辑部主任、采访部主任,撤职的撤职,辞职的辞职,众多人员纷纷落马。起因于发布废除中美不平等条约的消息1937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人民愤起抗日。抗日战争进行的最初三个年头,作为世界强国之一的美国,对日本侵略者采取姑息怂恿态度,甚至将战争必需的物资卖给日本。直到1941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在蒙受重大损失后,才醒悟过来,与正在进行抗日战争的中国结盟共同抗日。美国当时的罗斯福总统,

  • 标签: 陈布雷 蒋介石 废除不平等条约 1942年 新闻 国民政府
  • 简介:[摘要]以往学界对抗日根据地村政权改造有一种模糊的认识,即认为该工作系按一个标准的模式来统一实施与推进的。事实上,村政权改造是异常复杂、艰巨的工作,1942冀南抗日根据地村政权改造前,由于该区域内村庄分处基本区、接敌区及敌占区等不同性质的地区,致使该地具有多种类型的村政权。受此种环境的影响,村政权改造没有教条地遵循形式上的统一,而是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改造方式,这种因地制宜的改造方式较成功地完成了村政权的改造工作。抗日根据地村政权改造的成功,奠定了根据地新民主主义政体的政治基础,提升了根据地抗日军民的力量,巩固并发展了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政权保障。

  • 标签: 冀南 抗日根据地 村政权 改造
  • 简介:定价:49.00元出版社:海南出版社19427月起,德国法西斯先后动用150多万兵力,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军民浴血奋战了200多个日日夜夜,将德军全部歼灭,最后迫使德国法西斯停止了战略进攻并且开始走向崩溃。19432月2日,在斯大林格勒的伟大胜利成了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二战的

  • 标签: 德国法西斯 战略进攻 海南出版社 战役进程 战争中 历史史实
  • 简介:“色情文学”论争,是华北沦陷区文学史上一场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较广的文艺论争.围绕“色情文学”的论争,从一开始与日伪当局达成无意的“共谋”,发展到后来文人相轻谩骂、大谈色情与道德,直至被禁,从中不难发现各方力量在政治思想上的企图、利益上的博弈,亦可洞悉日伪当局试图通过文艺政策掌控其在北京文坛的失利.由此北京文坛的复杂局面也可窥见一斑.

  • 标签: “色情文学”论争 公孙嬿 北京文坛
  • 简介:摘要1942到1943发生在中原大地的百不遇的大饥荒,是中国近代灾荒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对河南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交相侵袭是造成这次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拟从自然环境、军事战争、政府政策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此次灾荒的成因。

  • 标签: 中原大饥荒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