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细胞中数目最多,作用最重要的功能细胞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中小强度有规律的运动提高CD4^+/CD8^+比值,增强机体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而大强度、力竭运动则降低CD4^+/CD8^+比值,减弱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 标签: 运动 T淋巴细胞 CO4^+ CD8^+亚群 免疫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从原发性肝癌(HCC)患者术后的肿瘤组织中提取、培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进一步分选、扩增其CD8阳性亚群(CD8+TILs),并研究其特性。方法标本取自38例肝癌根治术后的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癌巢组织和癌旁组织TILs的分布,通过机械剪碎、混合酶消化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TIL前体细胞。采用重组人白介素2进行激活,抗CD3、抗CD28抗体进行共刺激扩增,用磁珠分选出CD8+TILs,CCK8法观察CD8+TILs对肝癌细胞Hep3B、HepG2生长的影响。结果TILs富集于癌旁组织,12例成功提取TILs,6例培养并实现大量扩增,扩增17~50倍后细胞数为(1.2~2.5)×108个,CD3+细胞比例为(77.53±16.37)%,CD3+CD4+比例为(27.08±21.56)%,CD3+CD8+比例(44.55±12.73)%,细胞活力为(90.5±3.0)%,CD8+TILs对肿瘤细胞系Hep3B、HepG2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高效提取、培养CD8+TILs的方法,获得具有高抗肿瘤活性的CD8+TILs,为晚期肝癌等实体瘤的过继免疫治疗提供研究基础。

  • 标签: 淋巴细胞,肿瘤浸润 癌,肝细胞 CD8阳性T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
  • 简介:摘要患者男,70岁。双手背,双耳廓反复起红斑、结节,溃疡6年。皮损初起为红色斑丘疹、结节,逐渐中央破溃形成溃疡,伴轻度疼痛。皮损渐发展至双足背及颜面部。耳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分型及其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3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95例COVID-19患者,比较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及临床转归为治愈、好转、未愈、死亡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对COVID-19临床分型及预后的价值。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95例COVID-19患者中,普通型68例,重型11例,危重型16例。治疗前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419(309,612)、267(212,540)和141(77,201)/μL,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38(153,375)、128(96,172)和92(51,144)/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322、15.956,均P<0.01)。死亡、未愈、好转和治愈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49(143,349)、315(116,414)、344(294,426)和745(611,966)/μL,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06(43,501)、176(67,279)、194(188,432)和429(276,564)/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083、16.658,均P<0.01)。评估危重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佳临界值为237/μL,曲线下面积为0.91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0.833~0.989,P<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87.5%;评估(危)重型患者治疗有效性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佳临界值为405/μL,曲线下面积为0.863(95%CI 0.727~0.999,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和74.6%。结论COVID-19的病情可能随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呈加重趋势,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用作COVID-19临床分型诊断和评估(危)重型病例预后的指标。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T淋巴细胞 临床分型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取患者静脉血分离淋巴细胞培养,设为空白对照组(等量培养液);低浓度(125μg/ml)、中浓度(250μg/ml)、高浓度(500μg/ml)黄芪组;分离正常人淋巴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黄芪干预下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的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空白对照组CD4/CD8比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处理组间的SNK多重比较,得出空白对照组与低浓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中、高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高浓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比值有明显调节作用.黄芪注射液对CD4/CD8比值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银屑病 CD4/CD8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CD28+T/CD8CD28-T比值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正常对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CD28+T/CD8CD28-T的百分数,并计算CD8CD28+T/CD8CD28-T比值,慢性乙型肝炎组根据HBV-DNA含量分为两组,低病毒载量组(HBV-DNA〈106拷贝/ml)和高病毒载量组(HBV-DNA〉106拷贝/ml),并分别计算CD8CD28+T/CD8CD28-T比值。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CD8CD28+T/CD8CD28-T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型肝炎高病毒载量组CD8CD28+T/CD8CD28-T比值低于低病毒载量组(P=0.0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CD28+T/CD8CD28-T比值下降可能是病毒不能清除,而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CD8+CD28+T/CD8+CD28-T比值 病毒载量
  • 简介:背景:皮肤CD8^+嗜表皮性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近来报道的罕见的原发性皮肤淋巴瘤,临床表现具有侵袭性。文献中仅有约20例报道。作者在此报道了1例罕见的伴发皮肤血管炎和淋巴组织增生的患者。病例报道:1例42岁的塞内加尔男性患者因其皮损表现为结节且迅速蔓延并发生坏死和溃疡而入院,患者近期还发生体重减轻、发热以及多发性淋巴结增大。皮肤组织学分析显示少见的血管中心性间质和大CD8^+细胞毒性T细胞嗜表皮性真皮浸润,伴有皮肤血管炎和纤维素样坏死,联合化疗4个月后患者死亡。讨论:此患者的特点符合Berti所描述的原发性皮肤CD8^+嗜表皮性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多数本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结节和溃疡,组织学多表现为皮肤组织的多形性淋巴细胞浸润伴明显而持久的嗜表皮性。免疫组化检查显示淋巴细胞表型为CD8^+并且表达细胞毒素蛋白质,这可能解释了本病的局部和系统的侵袭性病变及浸润和坏死皮损血管损坏的实质。

  • 标签: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 细胞毒性T细胞 T细胞淋巴瘤 CD8^+ 侵袭性 表皮
  • 简介:CD8+T房间在对感染向保护提供细胞内部的病原体和一些肿瘤起一个枢轴的作用,这很好被接受。在许多情况中,保护的免疫为时间(免疫学的记忆)的长经期被维持。在过去的年,不得不以便完成这些多重任务,受动器的不同子集和记忆T房间被产生,变得明显。然而,直到今天,很少对子集区别并且预定系命运决定的内在的机制被知道。在这上下文,在哪个功能的同种细胞的扩大和phenotypical异质的水平被完成决定具有特殊重要性。为T房间子集多样化的不同模型被建议了;这些在priming和同种细胞的扩大期间主要在时间点不同(优先,在期间,或在第一个房间部门以外)区别什么时候编程序,被导致。最近发达的单个房间的采纳转移技术允许我们证明那个单个先锋房间仍然忍受完整的粘性开发不同T房间子集进过多。这观察指向向在第一个房间部门以外仍然是起作用的因素塑造T房间子集区别。这些调查结果为疫苗的开发有重要含意,,向不同子集的区别模式的调整能成为强大的策略提高疫苗的功效和质量。

  • 标签: 效应器T细胞 记忆T细胞 分化 CD8+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型流感病毒(IAV)感染者外周血中CD160+CD8+ 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流感季就诊于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感染二科IAV感染者共37例及同期体检的健康对照者51例,应用多色流式细胞检测平台,检测外周血不同分化阶段CD160+CD8+ T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IA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CD160+CD8+ T细胞比例下降[24.50%(14.70%,44.10%)vs. 8.85%(5.14%,1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 326.00、P < 0.001)。IAV感染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其CD8+ T中初始T细胞(TN)[3.88%(1.28%,9.48%) vs. 0.22%(0.12%,0.60%)]、中央记忆性T细胞(TCM)[8.70%(4.43%,15.80%) vs. 1.51%(0.69%,2.54%)]、效应记忆性T细胞(TEM)[22.30%(13.80%,30.40%) vs. 7.71%(5.23%,16.25%)]和终末效应记忆T细胞(TEMRA)[(46.99 ± 22.91)% vs. (21.60 ± 13.38)%]4个亚群中CD160+细胞的比例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 238.50、81.50、412.00,t = 6.03;P均< 0.001)。IAV感染者出院时较入院时CD160+CD8+ T细胞比例上升[(8.92 ± 7.84)% vs. (16.40 ± 9.43)%](t = 4.09、P = 0.001),但仍低于正常水平[24.50%(14.70%,44.10%) vs. (16.40 ± 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 209.50、P = 0.0029)。结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160+CD8+ T细胞亚群比例显著降低,可能是免疫失衡的重要表现。

  • 标签: CD160共抑制分子 多色流式 季节性甲型流感 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道闭锁葛西手术后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肝内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行肝移植术患者28例,其中胆道闭锁组20例(分为未行葛西术亚组10例,葛西术后亚组10例,后者胆汁淤积消退),对照组8例,比较其临床及病理学形态特点。肝组织切片行CD3、CD4、CD8CD20、Foxp3、白细胞介素-17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定量分析。上述指标中计量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胆道闭锁葛西术后组临床及病理胆汁淤积程度均显著低于未行葛西术组,肝纤维化程度亦显著减轻(P值均< 0.05),但两组汇管区炎症程度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肝内浸润的免疫细胞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未行葛西术组相比,葛西术后组汇管区CD3、CD8、白细胞介素-17A和Foxp3阳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P值均< 0.05),但两组间Foxp3/CD4阳性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低于对照组(P < 0.05)。与未行葛西术组相比,葛西术后组汇管区Foxp3/白细胞介素-17A、Foxp3/CD8阳性细胞比例未见显著升高(P值均> 0.05),仍持续低于对照组;小叶内Foxp3/白细胞介素-17A、Foxp3/CD8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值均< 0.05)。结论肝内炎性细胞浸润及调节性/效应性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在胆道闭锁葛西术后胆汁淤积消退患者中持续存在,可能是促进疾病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胆道闭锁 T淋巴细胞 肝移植 葛西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AIDS病人总淋巴细胞(TLC)与CD4+T淋巴细胞之间的相关性,为监测病情进展和疗效观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95例AIDS病人在治疗前的总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相关性。结果895例A1DS患者CD4+T淋巴细胞均值134.18±102.48个/ul;总淋巴细胞均值1818.96±3237.57个ul,CD4+T淋巴细胞数与TLC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87,P<0.01)(Spearman相关);分别用TLC数值小于等于1200个/ul、1500个/ul、1800个/ul预测CD4+T淋巴细胞小于等于100个/ul、200个/ul、300个/ul灵敏度分别为62.72%、64.15%、69.39%;特异度分别为82.53%、67.77%、51.02%;符合率分别为73.74%、65.25%、68.38%。结论在无条件检测CD4+T淋巴细胞时,可以检测总淋巴细胞数初步推断CD4+T淋巴细胞水平,对病情的进展监测、疗效观察、机会性感染风险判断等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AIDS 相关性 总淋巴细胞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CD4/CD8比值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17年4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MM患者资料,选取31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探讨CD4/CD8比值与MM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按NLR中位值将MM患者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分析NLR与相关临床指标、染色体核型、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M患者CD4+细胞比例[(35.28±6.58)%比(31.85±6.76)%,t=-2.067,P=0.043]、NK细胞绝对值[0.22×109/L(0.13×109/L~0.59×109/L)比0.17×109/L(0.00×109/L~0.42×109/L),Z=-2.614,P=0.009]和CD4/CD8比值[0.97(0.50~2.69)比0.81(0.30~1.28),Z=-2.253,P=0.024]降低,CD8+细胞比例升高[(36.93±7.38)%比(40.50±6.50)%,t=2.074,P=0.042]。MM患者CD4/CD8比值≥0.94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CD4/CD8比值<0.94组[(98.89±21.35)g/L比(80.60±23.23)g/L,t=-2.066,P=0.047]。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M患者NLR增高[1.54(1.10~3.23)比1.95(0.29~12.70),Z=-2.384,P=0.017]。MM患者中,与低NLR(<1.95)组比较,高NLR(≥1.95)组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4.56 mg/L(1.63~12.60 mg/L)比6.17 mg/L(1.58~67.50 mg/L),Z=-2.586,P=0.010]、血清肌酐升高[84.5 μmol/L(43.0~376.5 μmol/L)比113.0 μmol/L(46.5~754.0 μmol/L),Z=-3.866,P<0.01];高NLR组男性、β2微球蛋白>5.5 mg/L、血清肌酐>177 μmol/L、国际分期系统(ISS)Ⅲ期患者比例均高于低NLR组(均P<0.05);两组染色体核型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NLR组中位OS时间较高NLR组长[30个月(20~40个月)比17个月(7~27个月),χ2=4.519,P=0.034];两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校正血钙、血清肌酐、乳酸脱氢酶是MM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而NLR不是MM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513)。结论MM患者CD4/CD8比值降低提示存在免疫功能失调。高NLR的MM患者OS时间缩短。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T淋巴细胞亚群 CD4/CD8比值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CD8^+CD28^-T细胞在慢性荨麻疹患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慢性荨麻疹(CU)病例83例,同时设立对照组64例进行比较。应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抗IgE抗体、抗FcεRⅠ抗体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3^+、CD4^+、CD8^+、CD8^+CD28^-、CD4^+CD25^+T细胞比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83名CU中,23例抗IgE抗体为阳性,占27.7%(27/83);31例抗FcεRⅠ抗体为阳性,占37.3%(31/83)。CU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CD8^+CD28^-T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CD4^+CD25^+T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U患者机体外周血CD8^+CD28^-T细胞CD4^+CD25^+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CD8^+CD28^-T细胞比例降低也可能是CU致病机制之一。

  • 标签: CD8^+CD28^-T细胞 CD4^+CD25^+T细胞 抗IGE抗体 抗FcεRⅠ抗体 慢性荨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CD4-CD8-双阴性T淋巴细胞(DNT)、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CD19+B淋巴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肺炎患儿,年龄段划分为0~3岁、4~7岁、≥8岁,急性期接受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其中185例MPP患儿为观察组,根据病情分为117例MPP普通组和68例MPP重症组,另外选取69例非MPP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患儿外周血DNT、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CD19+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分析不同年龄段DNT水平。结果1.观察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3+[1.527(1.059,2.348)×109/L]、CD4+[0.771(0.559,1.206)×109/L]、CD8+[0.528(0.343,0.773)×109/L]、CD4+/CD8+[1.570(1.130,1.945)]、CD19+ [0.455(0.285,0.771)×109/L]、DNT[0.168(0.095,0.294)×109/L]均低于对照组[2.116(1.506,3.728)×109/L、1.170(0.685,2.114)×109/L、0.696(0.414,1.226)×109/L、1.780(1.230,2.210)、0.694(0.483,1.343)×109/L、0.235(0.134,0.391)×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MPP普通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CD3+[1.704(1.215,2.566)×109/L]、CD4+[0.855(0.628,1.267)×109/L]、CD8+[0.582(0.378,0.843)×109/L]、NK[0.269(0.176,0.417)×109/L]、CD19+[0.461(0.317,0.808)×109/L]、DNT[0.180(0.117,0.306)×109/L]均明显高于MPP重症组[1.369(0.831,1.760)×109/L、0.676(0.433,0.924)×109/L、0.495(0.292,0.699)×109/L、0.196(0.112,0.380)×109/L、0.391(0.181,0.730)×109/L、0.143(0.071,0.265)×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急性期,观察组外周血DNT与相同年龄段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0~3岁组外周血DNT[0.230(0.125,0.364)×109/L]高于4~7岁组[0.143(0.085,0.233)×109/L]和≥8岁组[0.144(0.078,0.271)×109/L],且在0~3岁组病情越重,指标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期,MPP患儿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显著。外周血DN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降低,且病情越重,指标越低。小年龄患儿DNT绝对计数较高。监测外周血DNT对评估MPP免疫功能状态或病情可能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 CD4-CD8-双阴性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SS是一种以外分泌腺损伤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清楚。在病变涎腺、泪腺及肾脏等组织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除了CD4 T细胞和B细胞以外,CD8 T细胞也是其中重要成分之一。近年研究发现CD8 T细胞在S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CD8 T细胞在SS外周血和病变组织分布情况以及其在发病作用中的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CD8阳性T淋巴细胞 分布特点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T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和变化意义。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选择对应时间段内40例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实施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其相关水平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是和对照组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会出现变化,对其恢复的评估可起到参考作用,因此具有重要检测意义。

  • 标签: 白血病 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水平变化
  • 简介:目的观察AIDS病人的外周血CD4+T细胞与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的关系。方法检测AIDS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对检测结果进行数理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AIDS外周血CD4+T细胞越低,血红蛋白下降越多,CD4+T细胞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关系。AIDS外周血CD4+T细胞越低,白细胞也有一定程度下降,AIDS外周血CD4+T细胞越低,血小板的下降不明显。结论CD4+T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的高低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艾滋病 CD4+T细胞 血红蛋白(HB) 白细胞(WBC) 血小板(P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