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诊断心肌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焦作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心肌桥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A检查DSA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A和DSA检查对心肌桥诊断的符合率、漏诊率和误诊率;比较CTA和DSA检查对前降支中段和前降支远段心肌桥的诊断符合率;记录CTA检查心肌桥埋深度和冠状动脉直径。结果CTA检查对心肌桥的诊断符合率为93.85%(61/65),误诊率为1.54%(1/65),漏诊率为4.62%(3/65);DSA检查对心肌桥的诊断符合率为75.38%(49/65),误诊率为7.69%(5/65),漏诊率为16.92%(11/65);CTA对心肌桥的诊断符合率高于DSA,CTA检查的漏诊率低于D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TA和DSA检查的误诊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TA对前降支中段心肌桥的诊断符合率为93.55%(29/31),对前降支远段心肌桥的诊断符合率为94.12%(32/34),均高于DSA检查(74.19%,23/31;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诊断结果显示,CTA检出的61例心肌桥冠状动脉直径为(2.63±0.19)mm,心肌桥埋深度为(2.13±0.03)mm。结论与DSA检查比较,冠状动脉CTA检查心肌桥的诊断符合率更高,可以降低心肌桥的误诊率及漏诊率,同时,还可以清晰显示壁血管形态、心肌桥范围和深度。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 心肌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A、MRA及DSA检查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CVD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依次给予CTA、MRA及DSA诊断,对比3种检查方法在患者脑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检查部位及敏感性效果。结果本组96例患者分别给予MRA、CTA、DSA检查得出,患有动脉瘤的人数依次为45例、46例、47例,最后经3种方法联合诊断确诊为45例。采用MRA诊断发现动静脉畸形的患者23例,经CTA诊断为22例,采用DSA诊断发现24例,3种方法联合诊断得出患有动静脉畸形的患者为25例。对比3种诊断方法对脑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的感性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A不需要造影剂的辅助,具有无电离辐射、无创性的优点,是进行CVD诊断的首选无创方法。若想要获取最佳的诊断检出率,可以使用联合诊断方案。

  • 标签: CTA MRA及DSA检查 脑血管疾病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静脉畸形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收集2006-2009年4例肺动静脉畸形患者,对经皮穿刺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栓塞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病历中3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病例,共栓塞5次。栓塞后造影检查单发病灶完全消失,多发病历主要畸形血管消失。所有病历临床症状消失。所有病例随访3月-3年无复发。结论对肺动静脉畸形的患者进行DSA检查能明确异常血管的特征,介入栓塞治疗是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好,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肺动静脉畸形 DSA检查 介入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65例,均行DSA检查,其中57例患者行内镜检查,对比阳性检出率,并评价止血效果。结果内镜检查阳性检出率为54.4%,DSA检查阳性检出率为66.2%,DSA检查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内镜检查(P<0.05);介入治疗总止血有效率为93.8%,其中DSA检出阳性患者止血有效率为97.7%,DSA检出阴性患者止血有效率为86.4%。结论DSA检查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对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可以明确出血部位,检出阳性率高,且采用栓塞治疗或灌注治疗均具有良好止血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DSA检查 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SA检查和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DSA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数字影像技术,该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我国很多医院都配备了 DSA设备,它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操作也越来越简单。但是由于设备自身的局限性,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影响 DSA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因此,本文针对 DSA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图像质量下降、图像采集困难、图像噪声大、图像模糊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地解决措施,从而提高 DSA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另外,本文还探讨了 DSA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通过本文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DSA技术 图像质量 图像采集
  • 简介:摘要系统阐述了DSA的成像成原理,探讨了影响DSA影像质量的因素及控制对策。

  • 标签: DSA 减影 伪影 衰减
  • 简介:目的探讨DSA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小肠出血患者,均经Seldinger’s法行肠系膜上动脉插管造影。结果出血的直接征象11例,出血间接征象12例,其中5例同时具有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出血阳性率72%。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10例,其中平滑肌瘤6例,平滑肌肉瘤2例,间质瘤1例,小肠癌1例;麦克尔氏憩室4例;血管畸形3例;炎症1例。阳性病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5%,定位诊断100%。结论DSA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小肠出血 不明原因 DSA血管造影 间接征象 直接征象 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SA接入治疗晚期肿瘤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诊的晚期肿瘤病人40例,对其进行DSA介入治疗,包括24例肝癌患者,有22例使用多种不同化疗药物治疗。总结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有24例肝癌病人,10例胃癌病人,6例直肠癌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0%,本次治疗中有2例弥漫性肝癌病人和2例胃癌病人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对于无法手术的晚期肿瘤病人使用就DSA介入治疗能够明显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对于手术后的晚期肿瘤病人进行DSA辅助治疗,能够在减少化疗药物副反应的情况下,提高治疗效果,因此,DSA治疗晚期肿瘤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DSA介入治疗 晚期肿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斜位造影在DS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8例均先作选择性或超选择性造影,对显示病变不完全的病例及对没有显示病变病例加摄斜位;对脑血管造影加摄斜位或行旋转DSA。结果87例次各动脉斜位造影中53例次斜位清楚显示病变。结论斜位造影有助于显示动脉开口、血管走行、病灶起源、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体位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DSA显示子宫动脉(uA)开口位置的价值。方法选择90例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经导管分别选择人左、右髂内动脉,行三维DSA血管造影,然后对图像进行三维后处理,每间隔5°旋转,采集三维图像,观察UA最佳显示角度范围;统计uA起源及开口角度,以臀上动脉开口为定位点,测量UA开口距臀上动脉开口距离。结果在对侧斜位和同侧斜位〉30°~60°显示uA开口最好;116支(116/180,64.44%)UA起源于髂内动脉前干;33支(33/180,18.33%)起源于臀下阴部干;17支(17/180,9.44%)起源于阴部内动脉;10支(10/180,5.56%)起源于髂内动脉主干;4支(4/180,2.22%)起源于臀上动脉。uA与起源动脉夹角0-30°为19支,占10.56%(19/180);〉30°~60°70支,占38.89%(70/180);〉60°~90°74支,占41.11%(74/180);〉90°~120°8支,占4.44%(8/180);〉120°~150°5支,占2.78%(5//180);〉150°~180°4支,占2.22%(4/180)°UA开口至臀上动脉开口距离为3.04~18.31mm,平均(11.71±4.28)mm。结论三维DSA可较好地显示子宫动脉起源、开口角度以及距臀上动脉的距离。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子宫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介入治疗中DSA的技术应用。方法常规采用Seldinger技术,选择好DSA不同技术参数、高压注射器、常规呼吸训练,利用“路径图”技术,将微导管超选至靶血管,进行造影及栓塞治疗时,对所采集DSA图像进行评价。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介入治疗 放射学 介入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DSA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手术中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辅助肝动脉灌注、栓塞,并结合 CT、甲胎蛋白等检查结果,对不同类型的 DSA造影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DSA的早期症状有4种:27例患者在手术后恢复正常。肝动脉和门脉在局部切除后发生了变化,肝脏的残余动脉形态较为规整,末梢血管数量增加,在切缘处出现条片或环状染色。血管并发症:10个。并有肝动脉-门静脉瘘,可见门静脉分支或主干的早期显影。肝内肿瘤的复发/转移:10例.切缘肝动脉末端再发多见杂乱无章,有团块或串珠样的肿瘤染色;肝内的复发/转移以单一或多个结节或团块的形式出现。经碘油乳剂栓塞后,血管紊乱消失,碘油沉淀明显。疑似复发/转移:3名患者。结果显示,肝动脉末梢增加的杂乱无章,碘油未见显著沉淀。DSA对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为96.8%.结论:原发性肝癌手术后早期 DSA表现多样,能更好的区分术后的正常改变、血管并发症和复发、转移,从而为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原发性 肝癌 DSA影像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