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EICU重症患者心理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本院 2019年 8月至 2019年 12月 间收治的EICU重症患者 66例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常规组 33例、试验组 33例。其中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对比二组患者 SDS评分、 SA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常规组的 SDS评分、 SAS评分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高,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低,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 EICU重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EICU 重症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严重多发生并发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 EICU(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综合治疗。方法 以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间我院收治的 28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80例患者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对其均采取 ICU监护与治疗,给予 73例呼吸机辅助通气,其中 53例加用血液灌流治疗。结果 严重多发伤伤后易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治疗多发伤的基础上,给予严重多发伤并发 ARDS患者呼吸支持、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等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结论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一定要警惕 ARDS的并发, EICU综合治疗是严重多发伤并发 ARDS患者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主要辅助治疗手段。

  • 标签: 多发伤 ARDS EICU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就 EICU 收治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原因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 EICU 于 2018 年 10 月 ~ 2019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12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增加了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 此类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包括长期卧床、心肺衰竭、肌肉松弛药物作用等。但观察组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低,且满意度较高。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EICU 接收的患者采取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EICU 深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转出患者实施过渡护理服务干预(TCM),观察该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EICU治疗后转出的12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CM组(n=63,采用过渡护理服务干预)及对照组(n=62,采用常规ICU宣教及交接班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重返ICU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结果TCM组住院时间、重返ICU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M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CM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过渡护理服务干预能够有效提高ICU转出患者的生活质量,调节其心理状态,缩短其住院时间,并降低重返ICU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过渡护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心理护理对E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9月—2020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选择我院诊治98例E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护理方式的差异分组:研究组、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均为4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时采集患者的护理效果、负面情绪水平等数据,并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计算。结果 在为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负面情绪水平数据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有效率:45例(91.84%)。对照组有效率:37例(75.51%)。对照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超过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为EICU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为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的效果和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情绪,对于急诊抢救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当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EICU重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EICU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之间作为研究时间。研究患者为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5例EICU脓毒症患者。将患者分为存活组(患者数量为48例)、死亡组(患者数量为27例)。为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回顾性调查和测量所有患者的年龄、入院时间、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序贯器官衰竭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等数据。结果 存活组患者在年龄、入院时间、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序贯器官衰竭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等方面的数据与死亡组存在明显差异,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在发病后需要第一时间予以入院急诊抢救,并针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为脓毒症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进一步提高患者预后水平。

  • 标签: EICU 脓毒症 死亡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析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E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在我院 EICU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 7 0例患者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分组方法选用随机抽签法,组别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 35例 。实施常规护理患者设为参照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患者设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EICU治疗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 机械通气时间、 EICU治疗时间分别为( 5.57±1.46) d、( 7.27±1.26) d,明显比参照组短,差异显著( P< 0.05) 。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5.71%,明显比参照组低,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E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更加确切,有助于加快患者病情康复,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借鉴应用。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集束化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 EICU 危重患者床旁交班完整性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分析 EICU 危重患者床旁交班差错率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 EICU 危重患者床旁交班差错率由 12.7% 降低至 6.38%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明显提高 EICU 危重患者床旁交班完整性,有效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强责任意识以及风险意识,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 标签: 品管圈 EICU 床旁交班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呼吸机管路不同更换频率,呼吸机管路细菌学及下呼吸道细菌学的研究分析,为ICU感染控制及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护理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抽样调查研究方法,入选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3 d的患者,根据患者更换呼吸机管路频率分为3 d组、7 d组和10 d组,比较各组患者呼吸机管路细菌学及下呼吸道细菌学相关性。结果呼吸机管路中检出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检出率最高的是鲍曼不动杆菌(47.0%),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6.7%)和铜绿假单胞菌(12.1%);下呼吸道细菌检出与呼吸机管路细菌检出具有一致性,检出最高为鲍曼不动杆菌(59.6%),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9.1%)和铜绿假单胞菌(12.8%)。3 d组呼吸机延长管、呼气段、吸气段、呼气段积液杯、吸气段积液杯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36.7%、36.7%、33.3%、33.3%、20.0%;7 d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73.0%、67.6%、62.2%、62.2%、54.1%;10 d组5个管路部位的细菌检出率均为90.3%。3 d、7 d和10 d组的下呼吸道细菌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0.0%、48.6%、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管路使用时间越长,管路细菌污染程度越严重,下呼吸道细菌检出率越高。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机管路 呼吸道感染 细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