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胃癌相关的多种标志物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可预测其发生、发展及预后。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分别作为凝血系统及炎症的代表性指标,可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与胃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增强有显著的相关性;高NLR和胃癌患者的生存期缩短密切相关。由二者联合的F-NLR评分结合了两者在预测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优点,在胃癌预后预测等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胃肿瘤 纤维蛋白原 预后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 摘要】 病毒感染如今对人群感染极大。本文作者以乙型肝炎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入手,就 NLR家族在机体抗病毒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NLR家族 抗病毒 乙肝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被诊断为OSCC的71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以NLR中位数为临界值将356例患者列入低NLR组(NLR<2.20),将355例患者列入高NLR组(NLR≥2.20),分析NLR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高NLR组与低NLR组比较,在组织分型(P=0.002)、临床分期(P=0.012)和淋巴结转移(P<0.001)方面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Kaplan-Meier分析表明低NLR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显著高于高NLR 组(P=0.025)。单因素分析(HR:2.708,95%CI: 1.525~4.807,P=0.001)和多因素分析(HR: 2.191,95%CI: 1.158~4.144,P=0.016)均显示NLR与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密切相关。结论:术前外周血NLR可作为OSCC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指标。

  • 标签: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口腔鳞癌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分析探讨我院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收治时间在2008年4月至2009年6月期间,共80例,按照患者术前的外周血NLR情况分为低NLR组(n=44)和高NLR组(n=36),资料分析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5年内的生存率.结果低NLR组5年内的生存率为77.27%,高NIR组5年内的生存率为55.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回归性线性分析结果表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值越大,表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较差,生存率越低,故应该加强临床重视.关键词外周血;NLR;结直肠癌;预后;影响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71-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外周血中乳酸水平(BLA)、PCT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对于患儿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调研2017年6月~2018年5月我院小儿科收诊的44例脓毒症患儿为本次调研的对象,视为实验组;选取同期非细菌感染性患儿44例视为对照组;患儿入院当日抽取静脉血,并检测两组患儿血中乳酸水平、PCT及NLR值,观察与分析各指标对患儿脓毒症的敏感度、特异性,统计各指标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意义。结果实验组中乳酸水平、PCT水平及NLR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三项指标检查其敏感度比较,其敏感度最高的PCT值,其次为BLA值,但特异性比较中PCT值最高,提示PCT对诊断患儿脓毒症最具临床诊断价值。结论乳酸水平、PCT水平及NLR比值对患儿脓毒症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其中PCT的敏感度及特异性最高,可早期正确诊断患儿的脓毒症。

  • 标签: 脓毒症患儿 外周血 血乳酸水平 PCT NLR值 预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统计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用于良恶性消化性溃疡表达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因上腹不适阳性征就诊于消化内科并接受电子胃镜+血球计数检查的良性溃疡疾病患者40例(对照组)、恶性溃疡疾病患者30例(观察组),全部患者均接受NLR和PLR检测,对比两组观察对象各项指标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平均NLR水平为2.79(1.65,6.43),平均PLR水平为176.15(123.64,246.35),对照组平均NLR水平为1.70(1.36,2.13),平均PLR水平为19.38(92.74,142.33),两组差异明显(Z=6.588,P0.05)。结论 良恶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NLR和PLR表达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且恶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的NLR和PLR表达水平也高于良性疾病患者,这说明两项指标对于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良恶性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e ratio,PLR)鉴别低于8月龄婴儿畸胎瘤良恶性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畸胎瘤患儿临床资料和30例体检为健康儿童的NLR、PLR数据。52例畸胎瘤患儿中男16例,女36例;年龄范围在8 d至8个月。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0~Ⅱ级畸胎瘤患儿纳入良性畸胎瘤组(44例),Ⅲ级畸胎瘤及卵黄囊瘤患儿纳入恶性畸胎瘤组(8例)。30例健康儿童纳入健康对照组,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范围在21 d至7个月。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ROC曲线评估NLR、PLR对鉴别畸胎瘤良恶性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组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畸胎瘤良恶性与NLR(χ2=5.89,P=0.015)、PLR (χ2=7.91,P=0.005)有关系,血清甲胎蛋白与NLR(χ2=5.39,P=0.020)、PLR(χ2=5.13,P=0.024)有关系。恶性畸胎瘤组的NLR为1.66±1.63,良性畸胎瘤组的NLR为0.90±0.71,健康对照组的NLR为0.25±0.14,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畸胎瘤组的PLR为139.67±66.00,良性畸胎瘤组的PLR为85.34±41.47,健康对照组的PLR为66.54±19.83,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LR与PLR呈正相关(r=0.767,P<0.05)。甲胎蛋白、NLR和PLR诊断畸胎瘤良恶性灵敏度(87.5%)相同,甲胎蛋白、NLR、PLR诊断畸胎瘤良恶性特异度分别为81.8%、59.1%、65.9%,即甲胎蛋白诊断畸胎瘤良恶性特异度较NLR、PLR高。结论对于低于8月龄婴儿,NLR、PLR升高提示畸胎瘤恶性可能,可以将测定NLR、PLR作为一种新型诊断方法帮助术前鉴别畸胎瘤良恶性。

  • 标签: 畸胎瘤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LR、MPV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确诊的哮喘患者120例,门诊稳定期患者70例,住院急性发作患者50例,以及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记录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及血常规。比较三组间中性粒细胞计数、EOS%、MPV、NLR的差异,并使用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间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MP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急性发作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而中性粒细胞计数、NLR、MPV显著高于非急性发作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非急性发作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值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EOS%、NLR、MPV、MPV+NLR对哮喘急性发作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分别是0.673、0.650、0.850、0.808、0.752、0.886。结论哮喘患者外周血NLR与MPV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道的炎性水平,两者联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哮喘的急性发作风险,有利于早期病情评估。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血小板平均体积
  • 简介:NLR、PLR、C">NLR、PLR、C">NLR、">NLR、PLR、CPR可作为儿童肺炎的参考">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NeutrophilsandlymphocytesratioNLR以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Plateletsandlymphocytesratio,PLR对小儿肺炎诊断及严重程度及疗效观察的意义。方法:110例小儿肺炎患作为实验组,54名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观察NLRPLRCRP水平变化分析与小儿肺炎的关系。结果:肺炎组的患儿健康组的小儿比较,三者水平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与轻症肺炎组比较,三者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PLRCPR可作为小儿肺炎的辅助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及疗效的判断。

  • 标签: NLR PLR CRP 小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ⅢB期以及其以上分期的NSCLC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4个月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生存组30例、死亡组66例,对比两组实施化疗前的NLR、LMR值;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NLR、LMR预测患者预后的临界值;并分析不同NLR、LMR水平的NSCL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NLR、LMR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生存组的NLR值低于死亡组(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的LM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NLR值预测患者预后的AUC值为0.785、对应的临界值为3.19;LMR预测患者预后的AUC值为0.536,对应的临界值为3.66。不同NLR值的NSCLC患者(NLR≥3.19组与NLR<3.19组)其TNM分期及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吸烟、病理学类型、病灶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LMR值的NSCLC患者(LMR≥3.66组与LMR<3.66组)其TNM分期、分化程度、年龄、性别、吸烟、病理学类型、病灶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增加、分化程度增加、NLR升高是晚期NSCL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NLR值升高会增加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脓毒血症患者中对疾病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 年6月至2024 年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57例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入院后血气分析、全血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等检查,并进行SOFA评分。依据患者病情诊断分为脓毒症组22例和脓毒症休克组35例。比较脓毒症休克组和脓毒症组病人白细胞计数(WBC)、NLR、PCT、和SOFA评分的差异,进行NLR与Lac、 PCT及SOFA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脓毒症休克组患者Lac、NLR、PCT、SOFA评分均高于脓毒症组患者(P<0.05),脓毒症休克组和脓毒症组患者在WBC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NLR与SOFA评分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462,P<0.01),与Lac、PCT之间没有相关关系(r=0.162,-0.055 均P>0.05)。结论 NLR水平在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病情评估方面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脓毒血症 NLR 降钙素原 SOFA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降钙素原(PCT)预测川崎病儿童伴肺部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辽阳市中心医院诊断川崎病儿童124例,经影像学检查诊断肺部感染例48例(观察组)和无肺部感染76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LR和PCT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NLR和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NLR和PC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值均<0.05),但治疗后2组血清NLR和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NLR和PCT水平是川崎病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治疗前血清NLR和PCT水平及两项联合预测川崎病伴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87和0.90(P值均<0.05)。结论川崎病儿童伴肺部感染血清NLR和PCT水平升高,对预测肺部感染有较好的价值。该研究创新点是为临床早期鉴别诊断川崎病和肺部感染,以及识别川崎病伴肺部感染提供了重要敏感性生化标志物,具有较好的临床操作价值。

  • 标签: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降钙素原 肺部感染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AIH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抽取8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PLR、NLR、LMR水平检测,记录检测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上述指标对AIH的检测价值。结果研究组PLR(83.2±20.5)、LMR(3.7±1.1)均低于对照组的(166.6±34.7)、(92.7±4.2),且研究组NLR(3.4±1.3)高于对照组(1.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PLR、LMR明显升高,NLR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NLR及肝功能指标升高、PLR及LMR降低是AIH的危险因素。结论PLR、NLR、LMR与AIH患者病情转化密切相关,通过PLR、NLR、LMR检测可了解患者肝损伤程度,评估患者预后。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白细胞比值(lymphocyte / leukocyte ratio,LW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30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进行研究,收集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将患者分为普通组和重症组,使用ROC曲线计算单个连续性变量的AUC及最佳截断值,并计算指标联合诊断的合并预测概率。结果重症组年龄(x2=24.140,P=0.001)、吸烟(x2=0.089,P=0.024)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淋巴细胞(t=1.232,P=0.034)、LWR(t=2.312,P=0.013)较普通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PLR(t=7.231,P=0.003)较普通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WR<0.12、PLR>253.12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LWR+PLR)双指标联合对于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展为重症的灵敏度为81.1%,特异度为58.8%。结论LWR、PLR可用于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否发展为重症,(LWR+PLR)双指标联合较单指标具有更准确的诊断效能。

  • 标签: 淋巴细胞/白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新型冠状病毒
  • 简介:摘要: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和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MLR)在2型糖尿病肾病(T2DN)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招募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在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60名T2DN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招募本院70名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NLR、MLR和PLR值。评价这三个参数在T2DN早期诊断中的作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NLR、MLR和PLR值明显高于单纯的2型糖尿病患者,表明这三个参数对2型糖尿病肾病有诊断作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中的NLR、MLR和PLR值明显高于单纯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三个参数对T2DN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作用,其中MLR的诊断效能最优。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NLR  MLR  PLR
  • 简介:     摘要:通过分析死亡组和存活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的差异以及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确定以上两项指标在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中对急性心肌梗死预测诊断的意义与价值。采取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NLR、CAR等检验数据与AMI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性。并且采用ROC评估CAR、NLR及两者联合指标对AMI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外周血NLR和CAR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均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可以对疾病的致死几率有一个可靠的结论,并且CAR联合NLR预测院内死亡的AUC大于单独CAR或NLR,联合预测效能更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甘油三酯(TG)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意思。方法检测比较95例ACS患者与92例体检者血中HsCRP、Hcy、NLR和TG水平,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ACS组患者血中HsCRP、Hcy、NLR、TG水平均显著高于体检者血中水平(P均<0.01)。结论HsCRP、Hcy、NLR的联合检测对AC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找到有效的恶性肿瘤预后指标对于临床工作意义重大。广为人知的对恶性肿瘤预后影响较大的指标有临床病理分期、术后并发症等,而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炎性改变与肿瘤有着紧密联系。

  • 标签: 恶性肿瘤 肿瘤预后 泌尿系 NLR 临床病理分期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脑出血患者90 d临床预后及其与NL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涪陵中心医院收治的154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依据患者出院后90 d的mRS量表评分,将0~1分评分良好患者作为观察组(n=95),2~6分评分不良患者作为对照组(n=59),分析两组基线资料、GCS和NIHSS评分、实验室检测结果、影像学资料等因素。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酐、NLR、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出血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体积和破入脑室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NLR≥5、血肿体积为急性脑出血出院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预后与血肿破入脑室无关(P>0.05)。结论NLR≥5能够有效反映原发性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因此,可将NLR指标作为患者短期预后主要指标,在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