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PM2.5不仅对人体健康及环境有很大的危害,而且是引起城市大气能见度降低的重要原因。本文就PM2.5的自然、人为来源进行解析并对其危害进行了综述,以便全面了解PM2.5的污染特征,为制定控制PM2.5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PM2.5,自然源,人为源,危害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对大气环境的重视,将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作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内容。由于乌鲁木齐市重污染时期的大气环境呈现着日益严重的趋势,市民也加大对该问题的关注。因此,本文深入分析乌鲁木齐市重污染时期的PM2.5和特征,并且给出了一些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

  • 标签: 乌鲁木齐市 重污染时期 PM2.5 来源 特征
  • 简介:最近,几场大雾让PM2.5出了名。PM2.5是什么?它有一个更容易理解的中文名——细颗粒物,也称作"可入肺颗粒物",是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2.5微米是什么概念?人的头发直径大约是70微米,这就比最大的PM2.5还大了近30倍。这些颗粒如此细小,肉眼是看不到的。

  • 标签: 中文名 直径 固体
  • 简介:所谓PM2.5,是指空气中飘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1微米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因为这些颗粒物太轻,很难降落到地面上,而是长期飘浮在空中,不仅小到看不见,更小到可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目前这些小颗粒物对人体细胞损伤已是公论。比如,对呼吸系统和

  • 标签: 小颗粒物 呼吸系统 细胞损伤 征求意见稿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微米
  • 简介: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叫超细灰尘。与较大的空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更长、输送的距离更远,最远的传送距离有2000公里,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非常大。

  • 标签: 大气环境质量 有害物质 负面影响 人体健康 距离
  • 简介: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受到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其中大气中直径≤2.5μm的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被称为PM2.5,由于其来源多样,生成理化过程复杂,有的PM2.5可能会因为带有毒性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全球对PM2.5的长期观测记录较少,近些年美国宇航局转发了加拿大两位科学家的研究,他们根据美国宇航局的卫星资料反演得到2001—2006年平均全球PM2.5浓度分布(图1),从图中可以看到,从中国东部到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是PM2.5的大值区,即包括中国东部和西北地区、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是PM2.5浓度大值区。这一反演结果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参考,

  • 标签: PM2 5 美国宇航局 撒哈拉沙漠 汽车尾气排放 大气环境
  • 简介:这是我的亲身体验。在2010年以前,我经常咳嗽,血压也高,多年试过各种药也没有什么效果,体重超重30多斤,基本无药可救。听说跑步可以治疗咳嗽,于是开始跑步。

  • 标签: 黄历 2010年 亲身体验 咳嗽 跑步
  • 简介: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很多地方都经历了一轮雾霾天气。这让不少人知道了一个新的名词:那就是PM2.5。11月16日,环保部发布消息,在最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这个PM2.5的指标,将会首次被纳入监测范围。那PM2.5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这个标准和我们日常的生活又会有怎样的关系?

  • 标签: 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 PM2.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的持续不断快速发展与广大民众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和重视大气细颗粒物中PM2.5解析技术。然而,大气细颗粒物PM2.5解析技术应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受体模型的概念,然后再使用受体模型去研究大气颗粒物PM2.5内部复杂性各项组成部分,最终实现提升大气颗粒物PM2.5解析技术的目的。

  • 标签: 大气细颗粒物 PM2.5 源解析 受体模型
  • 简介:对付雾霾根本就用不着买口罩,聪明的网友们想出了一个神技能:用两根香烟的过滤嘴,剥掉外面的纸皮,把滤芯插入鼻孔耳呵。这种方法能有效过滤PM1.6以上的微粒,并目.呼吸的时候也非常顺畅,堪称神技能。

  • 标签: PM2 5 香烟 鼻孔 过滤嘴 口罩
  • 简介:1.IntroductionPhysicalinactivityhasbeenidentifiedasthefourthleadingriskfactorforglobalmortality.~1Globally,itaccountsforabout6%ofdeaths,21%–25%ofbreastandcoloncancers,27%ofdiabetes,and30%ofischemicheartdisease.~1InChina,theeconomiccostsofhealthdiseasesduetophysicalinactivityhadreached6.7billionUSdollarsin2007,whichaccountedfor

  • 标签:
  • 简介:2013年伊始中国大面积地出现雾霾天,PM2.5一跃成为全国人民首要关注的环境问题。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汽车排放的尾气:第二是北方到了冬季供暖期烧煤排放的废气。

  • 标签: PM2.5 环保住宅 健康 地面空气 汽车排放 碳氢化合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影响空气质量的PM2.5备受社会关注。PM2.5一直没有统一的中文名称,不利于社会应用和学术交流,鉴于此,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开展了PM2.5中文命名审定工作。经过科学严谨的调查分析、民主热烈的讨论商榷,并综合各相关部门的意见,PM2.5的中文名最终确定为“细颗粒物”。本刊辟专栏介绍PM2.5中文名审定工作的始末和部分专家的见解,以飨读者。

  • 标签: PM2 5 中文名称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定名 社会应用
  • 简介:最近,PM2.5已经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高浓度细微颗粒物,医学术语称之为“气溶胶”,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小,却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及粘附有大量细菌,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为PM2.5微小,所以这些颗粒物能经人体、动物、禽(鸽)的呼吸道吸入,深入肺泡、气囊,并沉积于肺泡壁、气囊壁,对呼吸系统造成危害性损伤。PM2.5还可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造成全身性机体损害。肺与呼吸道属于开放性器官,

  • 标签: 鸽舍 呼吸系统 医学术语 有害物质 停留时间 血液循环
  • 简介:该种什么树、怎么种树,才能在雾霾天气中最大程度吸纳“PM25”,发挥树木“绿肺”功用?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刘春江教授说,城市森林具有降低颗粒污染物的良好作用,但不同树种功能不同。刘春江课题组成员殷杉博士在多年研究中发现,如叶片表面粗糙,表皮毛较丰富,再加上可以分泌一些粘性物,就可滞留细小颗粒物,甚至将一部分PM25吸到叶片气孔内部。

  • 标签: PM2 5 针叶树 吸附 颗粒污染物 城市森林
  • 简介:摘要:随着永安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严峻, PM2.5作为首要的大气污染物,已经引起了公众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PM2.5能够吸附有害物质、越过防御屏障进入人体,引发心肺等疾病,在疫情防控期间,以位于永安市的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研究区域选定 7个观测点测定 PM2.5浓度,并对浓度值进行时段和空间分布综合分析,得出研究区域 PM2.5影响因素为人员聚集程度和气温。这个结论对当前国内外复工复产复学期间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PM2.5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通过对PM2.5治理技术的比较与选择,从而找到合适城市低空PM2.5治理技术的优选方向,为城市低空PM2.5的规模化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PM2.5 城市低空 治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