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间期体重增长控制效果。方法对社区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期体重增长不达标的28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管理组和非管理组,管理半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相比效果显著(p<0.01)。结论社区管理对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间期体重增长效果明显。

  • 标签: 血透患者 社区管理 体重增长
  • 简介:摘要目的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当代心脏病学的两大流行病学之一。随着动态心电图等心电监护技术的普及,长R-R间期房颤情况愈加多见。发病时常导致患者心慌、心悸、晕厥、黑朦、心力衰竭,脏器供血不足,血栓形成及栓塞等,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致死、致残。本文从长R-R间期房颤的病因、临床治疗以及护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在以后的工作中防止此类患者发生意外伤害,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长R-R间期 房颤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13例视频脑电监测到癫癎发作而发作间期正常的患儿发作期脑电图特征。方法:收集2010至2011年两年中视频脑电监测到癫癎发作而发作间期正常的患儿13例,分析脑电图特征。结果:①13例病例占同期监测总数5.7‰。②清醒期4例、睡眠期7例、清醒及睡眠期均发作2例。睡眠期占63.2%。③部分运动性发作4例、部分运动性发作继发全面发作9例,无全面性发作。④起源部位(部分存在于两电极之间)前三位分别是颞区、中央区、顶区,占72.2%。⑤发作初期多表现为低波幅棘波、尖波或快波节律,占76.9%。结论:①睡眠诱发在癫癎诊断中意义很大。②表现为部分性发作的患儿,癫癎漏诊的风险相对较大。③起源于颞区、中央区或顶区的癫癎漏诊风险相对较大。

  • 标签: 癫癎 脑电图 视频脑电监测 癫癎发作 发作间期 发作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早、中、晚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机制。方法对1000例早期妊娠发现短P-R间期者(观察组)和1000例中、晚期孕妇(对照组)的P-R间期缩短与自主神经功能调有关。

  • 标签: 妊娠期妇女P-R间期缩短。
  • 简介:在江汉油田应用饱和烃气相色谱录井技术过程中发现,准确识别储集层的含水性有一定困难,部分油水同层气相色谱谱图形态特征与油层特征十分相似,难以辨别。通过对原油组分中姥鲛烷Pr、植烷Ph判断储集层性质的理论基础的分析,鉴于Pr、Ph结构稳定,油水混相中原油不易氧化的特征,通过对饱和烃气相色谱录井,分析Pr、Ph参数、谱图形态以及其他特征,结合常规录井方法,研究储集层中不同流体的表征规律。此外,根据江汉油田潜江油层盐湖相沉积特点,建立了潜江组饱和烃气相色谱Ph值与孔隙度交会图板,应用气相色谱谱图形态特征及Ph参数进行油水层的判别。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录井油气层解释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法。目前,该方法巳在多口井得到运用,效果良好。

  • 标签: 饱和烃气相色谱 姥鲛烷 植烷 氧化 流体性质 解释
  • 简介:AseriesofPr-CothinfilmsweredepositedontheSi(100)substrateswithCrunderlayerbymagnetronsputtering.Theeffectsofboththepost-annealingtemperatureandtheannealingtimeonthemicrostructureandmagneticpropertiesforthePr-Cofilmswerestudiedsystematically.Theas-depositedPr-Cothinfilmsaremostlyamorphousandtendtocrystallizeafterannealingattemperaturesabove600℃.Whentheannealingtimeisincreased,thefilmsshowacomplicatedstructurewithvariousphasesco-existing.Accordingly,theas-depositedfilmandlowtemperatureannealedfilmsaresoftmagnetsandfilmsannealedattemperaturesbeyond600℃tendtobehardmagnets.Whentheannealingtimeisincreasedfrom5minto2h,thefilmstransferfromhardmagnetstosoftagain.Thesampleannealedat600℃for10minshowsthelargestcoercivityof0.59T.

  • 标签: Pr 公司 COERCIVITY 磁性的记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的机理。方法选取300例妊娠晚期孕妇的心电图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出现短P-R间期孕妇的心电图为29例,占总例数的9.7%。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出现短P-R间期与妊娠晚期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缺氧、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以及膈肌上抬、心脏向左后上方移位等生理因素有关,可与房室传导旁道的短P-R间期相鉴别。

  • 标签: 妊娠晚期 心电图 短P-R间期
  • 简介:针对传统PI控制器在跟踪并网逆变器交流信号时存在静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比例谐振控制器(PR)的电网电流外环和电容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对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和稳定性分析,并进行了参数的设计,构建了仿真模型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控制策略不仅可以做到对交流信号的无静差跟踪,而且对谐波具有精确的跟踪能力。

  • 标签: 并网逆变器 比例谐振控制器 双闭环控制 无静差跟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继发性短Q-T间期与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死亡病例中出现继发性短Q-T间期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死亡病例中临终前出现继发性短Q-T间期者24例,占48%(24-50);男性18例,女性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例、高血压并脑出血4例、肺心病3例、2型糖尿病4例、颅脑外伤3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2例。合并有高血钾、高血钙2例,低氧血症16例,酸中毒18例,失血性休克3例。临终前心电图出现显著窦性心动过缓6例,窦性停搏8例,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0例,心房颤动3例,心房静止、窦-室传导、QRS波群变宽2例,最终均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缓慢性室性逸搏心律、心室静止,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有某些临床疾病的情况下,继发性短Q-T间期往往预示患者病情恶化、心电活动衰竭,是患者临终前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之一,与死亡密切相关,值得临床高度关注。

  • 标签: Q-T间期 缩短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T方案和CEF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Ⅱ、Ⅲ期乳腺癌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接受两种方案新辅助化疗,完成4个周期后评价两组疗效,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Ⅱ期乳腺癌T组的有效率为90.9%,CEF组的有效率为8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乳腺癌T组的有效率为85.7%,CEF组的有效率为6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ER和PR表达发生改变的分别为11例、20例,前后表达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方案和CEF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Ⅱ期乳腺癌疗效基本一致,但治疗Ⅲ期乳腺癌前者明显好于后者,且新辅助化疗后可以提高ER、PR的阳性率。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T方案 CEF方案 ER PR
  • 简介:摘要对颌面骨折的诊断,除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外,通常借助X线影像检查手段,给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我科对接诊治疗37例颌面骨折,结合临床表现,根据不同部位,分别摄取相应CR、PR、CT及三维CT片做比对分析,结果发现X线片作为检查手段,需选择投照汤氏位作追加方位投照。对于颧骨、颧弓仍是理想的辅助方法,CT片、对于上颌骨、眶底、眶尖区呈髁状突骨折,同时冠状位及横断位扫描、CT片较X线片能提供更精确信息。CT三维重建更能逼真显示颧骨、上颌骨、颧弓骨折,图像直观。

  • 标签: 颌骨骨折 CR片 PR片 CT片 三维CT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房性早搏(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ECG)特征分析,并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房性早搏患者102例,把102例患者中的51例房性早搏患者的前RP段和ST段低压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归纳为观察组,把其中51例房性早搏患者无前RP段和ST段低压的患者归纳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和RP段以及ST段低压的临床表现,并对其结果做出相关的探讨与分析。结果观察组对房性早搏前RP段和ST段低压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后,均呈现提前指数(PI)小、联律间期(CI)短但固定、P波时限长且多呈高尖或切迹、多数PonT现象,绝大多数的PR段和ST段也压低;在病发前心动周期多不稳定,且房性早搏成对及连续发生或阵发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均较多,窦性P波电压较高房内阻滞同样较多;而对照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后,均呈现提前指数(PI)大、联律间期(CI)长、P波时限短且多呈矮低或弧型,绝大多数的PR段和ST段也较高;在病发前心动周期多为稳定,窦性P波电压较低房内阻滞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R段和ST段压低是心房心电图不稳定的重要表现,对含有该特征的房性早搏患者均具有较高房性早搏危险,患者均常伴有其他更为严重的房性心律失常对患者含有较高的危险性。

  • 标签: 房性早搏心电图PR段压低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T波峰末间期(Tpeal-Tendinferval,Tp-Te)及校正心率后的T波峰末间期(Tpe/√RR,Tcpe)对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53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量正常健康者体检时及AMI患者入院24小时内第一份12导联心电图的Tp-Te,并计算Tcpe,把AMI患者分为恶性心脏事件组和非恶性心脏事件组,分析比较AMI观察组和正常对照组,恶性心脏事件组和非恶性心脏事件组的Tp-Te间期及Tcpe间期。结果AMI患者的Tp-Te﹑Tcpe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中事件组的Tp-Te、Tcpe均较非事件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AMI患者的Tp-Te及Tcpe增大,表明AMI患者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易发生恶性心脏事件。

  • 标签: T波峰末间期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 恶性心脏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体表心电图上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对近期临床的观察。方法选取52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并将观察组患者在急性期有无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为两组。测量正常健康者体检时及AMI患者入院24h内第1份12导联心电图的Tp-Te间期,计算12导联平均Tp-Te间期,对测量结果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12导联平均Tp-Te间期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观察组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较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12导联平均Tp-Te间期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能够反映AMI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AMI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较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Tp-Te间期明显延长,Tp-Te间期有望成为预测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T波峰&mdash 末间期 临床意义 近期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12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有无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发生,分为A组为恶性心律失常组与B组为非恶性心律失常组,测定每位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即Tp_Te值,以及超声心动图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LVEF。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Tp_Te、(LVEDD)值明显高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P<0.05),而射血分数(LVEF)值明显低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Tp_Te与LVEDD显著正相关(r=0.72,P<0.01),与LVEF显著负相关(r=-0.68,P<0.01)。两组用药前、后Q-T间期\Q-Td、Tp-Te、Tp-Ted的比较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T间期\Q-Td、Tp-Te、Tp-Ted之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Tp_Te可能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能预测CHD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评价心功能不全的预后也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T波峰末间期 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氢氟烃(HFC)/氢氟烃和氢氟烃/碳氢(HC)混合物是两类重要的制冷工质。采用PR状态方程结合Horon-Vidal(HV)混合规则对7种HFC/HFC和7种HFC/HC二元混合物的气液相平衡性质进行了计算,并与PR状态方程结合vanderWaals(vdW)混合规则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HFC/HFC体系组元性质比较接近,非理想性不强,vdW混合规则即可达到较理想计算效果,HV混合规则对计算精度的提升有限;对非理想性较强的HFC/HC体系,vdW混合规则对共沸性质的描述不够理想,HV混合规则可以显著提升相平衡的计算精度。

  • 标签: 气液相平衡 PR状态方程 HV混合规则 氢氟烃 碳氢
  • 简介:目的探讨ER、PR、HER-2、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疗效的关系及新辅助化疗(NAC)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41例乳腺癌分别行2-6周期CAF方案化疗,化疗前后以免疫组化sP法行ER、PR、HER-2及硒.67检测。结果NAC总有效率73.17%(30/41),ER、HER-2、Ki-67阳性有效率与阴性有效率分别为ER67.86%(19/28)vs84.62%(11/13),HER-264.29%(9/14)vs77.78%(21/27),Ki-6770.oo%(14/20)VS76.19%(16/21),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阳性有效率66.67%(16/24),阴性有效率82.35%(14/1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10例ER、8例PR、3例HER-2、9例Ki-67发生改变,其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对ER、PR、HER-2及Ki-67的表达状态无影响,PR阴性者对NAC更敏感,可预测其疗效,ER、HER-2、Ki-67表达状态与NAC疗效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ER PR HER-2 KI-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