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Th1、Th2、Thl7和调节性T细胞(Treg)亚群是CD4+T细胞亚群中的重要成员,其参与了人类及动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最近研究报道,机体内可能存在着一群新型的具有分泌IL-22能力的Th细胞亚群,称之为“Th22细胞。该细胞亚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尚不清楚。

  • 标签: Th22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Th22Th17细胞可能在白癜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白癜风患者60例(按不同分期划分,活动期白癜风患者30例,静止期白癜风患者30例;按不同分型划分,寻常型白癜风患者29例,节段型白癜风患者31例),以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正常人30例为对照。取外周静脉血,免疫荧光PCR法检测外周血中IL-22mRNA和IL-17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22和IL-17表达含量。将所检测结果与白癜风患者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白癜风患者实验组外周血中IL-22mRNA和IL-17mRNA以及IL-22和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活动期白癜风患者明显高于静止期患者。(2)寻常性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IL-22mRNA和IL-17mRNA以及IL-22和IL-1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节段型患者。(3)在白癜风患者组中,外周血IL-22mRNA和IL-17mRNA表达水平以及IL-22和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53,P=0.000)。结论Th22Th17细胞在白癜风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白癜风 分期分型 TH22细胞 TH17细胞
  • 简介:Objective:IL-22-producingCD4+Thelpercells(Th22cells)havebeenidentifiedasmajorinducersoftissueinflammationandimmuneresponses.Currently,nopreviousstudyexploredtheroleofTh22cellsinthepathogenesis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ThestudyaimedtodeterminethebiologicalfunctionofTh22cellsanditseffectorIL-22inHCCpatients.Methods:Forty-fiveHCCpatientsand19healthycontrolswererecruitedandtheirperipheralbloodwascollected.ThefreshHCCtissues,adjacentHCCtissuesandtennormallivertissueswerealsocollected.FlowcytometryanalysiswasusedtodeterminethefrequenciesofcirculatingTh22cellsandTh17cells.SerumIL-22levelsweretestedby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Im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and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wereusedtodetectIL-22proteinandmRNAintissuesspecimens,respectively.Results:CirculatingTh22cells,Th17cellsandserumIL-22levelsweresignificantlyelevatedinHCCpatientscomparedwiththoseofhealthycontrols(P<0.001).Th22cellswereshowedtobepositivelycorrelatedwithIL-22inHCCpatients(P<0.05),butnotinhealthycontrols.NosignificantdifferenceswerefoundinHCCpatientswithHBeAgpositivityornegativityintermofTh22cellsandserumIL-22levels.TheexpressionofIL-22proteinandmRNAwashighestinHCCtissues,followedbyadjacentHCCtissuesandnormallivertissues.Furthermore,Th22cells,serumIL-22levelsandIL-22mRNAwereelevatedatstageIII-IVcomparedwithstageI-IIofHCC(P<0.05).Conclusions:ElevationofcirculatingTh22cellsandIL-22maybeimplicatedinthepathogenesisofHCC,andpotentiallybecellulartargetsfortherapeuticintervention.

  • 标签: T细胞 肝癌 MRNA表达水平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化染色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初始CD4+T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分化为不同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并分泌相应的细胞因子发挥生物学效应。Th22细胞是近年被发现的新型CD4+T淋巴细胞亚群,不同于Th1、Th2和Th17细胞等亚群,Th2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22、IL-13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因子,不分泌IL-17、IL-4、干扰素-γ(IFNγ)等因子,表达CCR4、CCR6和CCR10趋化因子受体,其中IL-22被认为是Th22细胞的主要效应分子。Th22细胞的功能和分化的机制不断被完善,且在人类常见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h22细胞的特征与功能及其分化机制,以及IL-22在人类常见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作一介绍,为人类病毒的防治提供新的免疫策略。

  • 标签: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传染病 病毒 Th22细胞 IL-22
  • 简介:摘要初始CD4+T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分化为不同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并分泌相应的细胞因子发挥生物学效应。Th22细胞是近年被发现的新型CD4+T淋巴细胞亚群,不同于Th1、Th2和Th17细胞等亚群,Th2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22、IL-13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因子,不分泌IL-17、IL-4、干扰素-γ(IFNγ)等因子,表达CCR4、CCR6和CCR10趋化因子受体,其中IL-22被认为是Th22细胞的主要效应分子。Th22细胞的功能和分化的机制不断被完善,且在人类常见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h22细胞的特征与功能及其分化机制,以及IL-22在人类常见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作一介绍,为人类病毒的防治提供新的免疫策略。

  • 标签: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传染病 病毒 Th22细胞 IL-22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态追踪尿毒症患者Th22及Treg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该变化与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诊断为尿毒症的146例患者(尿毒症组)的临床资料,其中64例未经血液透析治疗(透析组),82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非透析组);另选取42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患者的Treg、Th22细胞水平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2(IL-2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分析Treg细胞Th22细胞的平衡性变化以及IL-10、CRP、TNF-α、IL-6、IL-22的水平与Th22/Treg细胞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尿毒症组的Th22细胞百分比、IL-6、IL-22、TNF-α和CRP均上升(均P<0.05) ,而Treg细胞百分比和IL-10均下降(均P<0.05)。与非透析组比较,透析组的Th22细胞百分比、IL-6、IL-22、TNF-α和CRP均上升(均P<0.05),而Treg细胞百分比和IL-10均明显下降(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h22/Treg水平与IL-22呈正相关(r=0.525,P<0.001);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r=-0.602,P<0.001)。Th22/Treg细胞水平随着CRP、IL-6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均P<0.001)。结论Treg、Th22细胞可考虑作为判断患者微炎症状态的监测指标,而抑制Th22细胞和诱导Treg细胞分化,其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从而为尿毒症患者微炎症及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尿毒症 辅助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纤维化病程中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对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22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模型组与正常组BALB/c小鼠各40只,流式细胞仪分析测定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2+CD4+T细胞在脾脏中的表达以及Th22细胞中ICOS的表达趋势及特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悬液中细胞因子中IL-22的水平。结果随着病程进展,模型组脾脏IL-22+CD4+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上调[4 W:(6.23±2.45)%比(2.78±0.88)%;8 W:(16.05±4.32)%比(2.78±0.88)%;13 W:(22.10±5.50)%比(2.78±0.88)%;16 W:(17.34±4.87)%比(2.78±0.88)%;t值分别为5.475、10.640、7.948和6.651,P值均<0.05];模型组Th22细胞中ICOS+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上调[4 W:(20.47±4.19)%比(5.22±2.18)%;8 W:(33.20±5.71)%比(5.22±2.18)%;13 W:(39.98±6.02)%比(5.22±2.18)%;16 W:(35.69±5.80)%比(5.22±2.18)%;t值分别为6.975、10.350、13.450和13.640,P值均<0.05]。肝纤维化模型组在四氯化碳注射13 W后IL-22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调[(60.48±9.87)%比(26.39±7.27)%,t=9.711,P<0.05)]。IL-22的表达水平与CD4+IL-22+ICOS+细胞数成正相关(r=0.2150,P<0.05)。结论Th22细胞及其作用因子IL-22很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免疫应答,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关,ICOS可能是调控Th22极化的关键信号分子。

  • 标签: 肝纤维化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Th22细胞极化
  • 作者: 朱梦远 李晓照 周巧玲 邵凤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 华中阜外医院肾内科 河南省肾脏病重点实验室 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郑州 45000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内科,长沙 410000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内科,长沙 410000 ,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 华中阜外医院肾内科 河南省肾脏病重点实验室 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郑州 45000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gA肾病(IgAN)伴扁桃体炎患者辅助T细胞22Th2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轴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肾脏病理类型及是否合并扁桃体炎分为IgAN合并扁桃体炎(IgAN+扁桃体炎)组、单纯IgAN(IgAN)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组和对照组(H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h22细胞Th22细胞CC型趋化因子受体(CCR)4、CCR6、CCR10表达阳性细胞占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h22细胞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IL)-22,促分化因子IL-1β、IL-6、TNF-α、CC型趋化因子配体(CCL)22、CCL20、CCL27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肾组织中CCL22、CCL20和CCL27的表达。比较分析各组临床病理指标、Th22细胞占比及相关趋化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4例IgAN患者,其中14例合并扁桃体炎,另纳入10例MsPGN患者及1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各组性别、年龄匹配,血压、肾功能、血脂等生化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gAN组、MsPGN组及IgAN+扁桃体炎组外周血Th22细胞、CCR10表达阳性细胞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IL-22、IL-1β、IL-6、TNF-α、CCL20、CCL22、CCL27水平亦较高,且IgAN+扁桃体炎组更为显著(均P<0.05)。各组肾脏组织CCL20、CCL22、CCL27表达改变与其外周血变化一致。合并血尿的IgAN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占比显著高于无血尿组患者。病理分型(E1、S1或T1-2)较重的IgAN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占比显著高于病理分型较轻者(E0、S0或T0)。结论Th22细胞及CCL27/CCR10轴参与了IgAN发病过程,扁桃体炎可加重IgAN的临床与病理损伤。

  • 标签: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肾小球肾炎,IgA 扁桃体炎 Th22细胞 CCL27/CCR10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研究,金标准是病理检查结果,对其进行乳腺钼靶和磁共振检查,比较其诊断结果。结果:病理检查结果和磁共振检查结果在良恶性病灶方面的数据无差异,P>0.05,但均优于乳腺钼靶诊断结果,对比存在差异,P

  • 标签: 磁共振检查技术 乳腺疾病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金水宝胶囊辅助治疗,对其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接受治疗的72例COPD稳定期患者,行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6例,常规治疗+金水宝胶囊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Th17细胞Th17细胞/Treg细胞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32/36),高于对照组的69.44%(2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126,P=0.042);治疗后,观察组Th17细胞值高于对照组[(1.52±0.52)%比(1.25±0.47)%],Th17细胞/Treg细胞值高于对照组[(0.58±0.13)比(0.49±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11、2.721,P=0.024、0.00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1/3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3/3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65,P=0.304)。结论金水宝胶囊辅助治疗可提升COPD稳定期临床疗效,提高Th17细胞Th17细胞/Treg细胞值,同时控制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金水宝胶囊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Th2和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布鲁菌感染后急性期、慢性期及恢复期的免疫应答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布鲁菌病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包括急性期组(49例)、慢性期组(44例)、恢复期组(37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象纳入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外周血样本,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Th2和Th17细胞的表达情况;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和IL-17A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和急性期、慢性期、恢复期组人群外周血Th1[(1.03 ± 0.85)%、(5.46 ± 3.54)%、(4.48 ± 2.26)%、(2.29 ± 2.25)%]、Th2[(4.72 ± 2.36)%、(7.00 ± 3.14)%、(13.99 ± 9.14)%、(5.89 ± 4.69)%]、Th17细胞表达比例[(2.09 ± 0.48)%、(3.04 ± 2.17)%、(3.61 ± 2.67)%、(2.74 ± 2.5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0.95、21.15、2.90,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慢性期组Th1、Th2、Th17细胞和恢复期组Th1细胞表达比例均较高(P均< 0.05);与恢复期组比较,急性期、慢性期组Th1、Th2、Th17细胞表达比例均较高,但急性期组Th2细胞表达比例低于慢性期组(P均< 0.05)。对照组和急性期、慢性期、恢复期组人群血清中IFN-γ、IL-4、IL-17A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7.79、15.85、7.55,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慢性期组IFN-γ、IL-4、IL-17A和恢复期组IFN-γ、IL-4表达水平均较高(P均< 0.05);与恢复期比较,急性期组IFN-γ、IL-4、IL-17A和慢性期组IFN-γ、IL-17A表达水平均较高(P均< 0.05)。结束治疗时间< 12个月的恢复期患者Th1细胞表达比例显著高于结束治疗时间≥12个月的恢复期患者(t = 2.26,P < 0.05)。结论患者感染布鲁菌后,急性期以Th1细胞免疫为主,慢性期以Th2细胞免疫为主,而Th17细胞免疫在急性期及慢性期的应答无明显差异。恢复期患者免疫功能在结束治疗时间< 12个月时可能依然存在异常,部分临床治愈的恢复期患者体内Th1细胞比例仍高相对较高,提示患者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辅助性T细胞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 简介:Th17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的CD4+T辅助细胞,它不同于经典的Th1和Th2细胞,有其独立的分化途径,表达控制其分化的独特转录因子——孤独受体。它通过分泌IL-17、IL-22细胞因子发挥作用,现已证实其在防御胞外菌感染、介导慢性炎症、自身免疫病和肿瘤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h17细胞与银屑病的关系作一综述,期望可以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 标签: TH17细胞 银屑病 IL-17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符合入选标准的自身免疫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各自对应的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疗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各自相对应的传统方法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1、对于重症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更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对于轻度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硬皮病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疗效相当,P>0.05,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疗法对于重症自身免疫疾病治疗效果明显,对轻度则与传统方法相比无明显优势。

  • 标签: 自身免疫病 Th1/Th2细胞因子 平衡
  • 简介:急性湿疹治疗组、对照组与正常组Th1、Th2细胞水平及Th1/Th2比值分析注,急性湿疹治疗组Th1、Th1/Th2水平升高,治疗前急性湿疹治疗组、对照组与正常组间Th1、Th2细胞水平及Th1/Th2比值分析(注

  • 标签: 外周血细胞 抗炎 湿疹外周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22小鼠肝癌细胞(H22细胞)全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前后表面抗原CD11c、CD80、CD86、CD40、MHCⅡ的变化,探讨H22细胞抗原致敏DC的机制。方法以粘附贴壁法由小鼠骨髓细胞获得单核细胞,加入GM-CSF和IL-4诱导单核细胞5天成未成熟DC,用冻融法制备的H22细胞细胞抗原继续培养2天以致敏。测定未致敏DC和致敏后DC的纯度(即CD11c的阳性细胞率),以及其中CD80、CD86、CD40、MHCⅡ表达率。结果致敏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和MHCⅡ的表达率分别为(57.55±7.32)%、(54.49±14.20)%、(46.79±8.25)%和(53.94±13.94)%,未致敏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和MHCⅡ的表达率分别为(20.01±5.22)%、(24.56±9.08)%、(18.06±5.13)%和(30.24±8.39)%。DC致敏后其表面抗原CD80、CD86、CD40、MHCⅡ表达率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贴壁法可培养出较高纯度的DC。反复冻融法制备的H22细胞全抗原可成功致敏DC,且致敏后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MHCⅡ的表达率均明显升高。DC摄取H22抗原后细胞表面MHC-抗原肽复合物表达增多,并引发共刺激分子表达改变是DC致敏的可能机制。

  • 标签: H22细胞 全细胞抗原 致敏 树突状细胞 表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脓毒症大鼠肠损伤时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的变化。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3月龄,体重20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脓毒症组(Sep组),每组24只。采用改良盲肠穿孔结扎的方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2组术后均以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右颈静脉留置静脉营养管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于术后12、24、48和72 h(T1-4)时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处死取肠系膜淋巴结和结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Treg细胞Th17细胞百分比,ELISA法测定结肠IL-17、IL-23、TGF-β和IL-10的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Sep组T1时Treg细胞百分比降低,T3,4时Treg细胞百分比和T2-4时Th17细胞百分比升高,T1-4时结肠IL-17和IL-23含量、T3,4时TGF-β含量和T2-4时IL-10含量升高,T2时TGF-β含量降低(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肠损伤的机制与Treg细胞Th17细胞比例失衡有关。

  • 标签: 脓毒症 T淋巴细胞,调节性 Th17细胞
  • 简介:Th17细胞和Treg细胞是CD4+T细胞的新亚群,在分化发育、功能发挥的过程中受到Th1型、Th2型效应细胞以及自身分泌产生的细胞因子的调节,参与自身免疫、感染、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Th17/Treg细胞失衡在许多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Th17和Treg分化发育和功能发挥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进行阻断或加强,可以上调或下调Th17细胞和Treg细胞在疾病中的表达,以用于疾病的预防和诊治.

  • 标签: TH17细胞 TREG细胞 细胞因子 Th17/Treg细胞平衡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Th1/Th2淋巴细胞亚群类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差异以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中山市人民医院普通儿科收治住院的50例HSPN患儿病例资料,时间起始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50例患儿(研究组)按临床分型,其中孤立性血尿型12例,孤立性蛋白尿型17例,血尿蛋白尿型15例,肾病综合征型6例;共有38例行肾穿刺活检术,病理分型参照2000年中华儿肾学组病理分级标准,其中IIa型14例,IIb型17例,IIIa型7例,另有12例家属拒绝行肾活检术。选择门诊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IL-2、IL-4、IL-6、IL-10、TNF-α、IFN-γ、IgG、IgM、IgA、IgE、C3、C4浓度,比较它们的变化差异,并做统计相关性分析。结果(1)研究组IL-4(4.072±1.70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206±0.738)pg/ml(P<0.05),研究组TNF-α(5.168±1.44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117±0.539)pg/ml(P<0.05),研究组IL-10(5.368±1.561)pg/ml高于对照组(3.531±1.258)pg/ml(P<0.05),研究组IgE(445.040±86.827)IU/ml高于对照组(83.100±22.973)IU/ml(P<0.05)。(2)TNF-α与IgE呈正相关(r=0.964,P<0.05)。(3)TNF-α/ IL-10比值>0.747 6时,对于HSPN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87,灵敏度为72%,特异度为80%)。结论1.Th1/Th2型细胞因子变化导致的免疫功能紊乱与HSPN患儿发病相关;Th1/Th2型细胞因子在发病过程中存在不平衡分泌表达,IL-4、IL-10和TNF-α可能为关键因子。2.观察细胞因子的分泌规律应比单纯分析细胞失衡更加有意义。3.TNF-α与IgE相关,间接证明HSP及HSPN或与Ⅰ型血管变态反应有关。4.TNF-α/ IL-10比值>0.747 6时,提示紫癜性肾炎的损伤因子和保护因子比例失衡,该比值可作为预警紫癜性肾炎危险因素的一个参考指标。

  • 标签: Th1/Th2淋巴细胞亚群 紫癜性肾炎 小儿 测定 意义
  • 简介:摘要重症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极高,并且CMV感染后多呈潜伏性感染,同时感染CMV的重症患者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是当CMV再激活,即CMV活动性感染,此时可严重影响重症患者病情转归,导致多种不良预后的发生。究其机制为,CMV可通过影响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和2型细胞Th1/Th2)的功能,即通过调控Th1/Th2产生的细胞因子的数量及比例,来改变机体免疫状态,使CMV难以清除及易于再激活。因此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对CMV的再激活、复制和散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文就重症患者CMV活动性感染与Th1/Th2型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重症患者 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 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和2型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