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性哲学范畴之一,它与人类审美意识集中表现的艺术,耦合共生出作为艺术本体的“”。由场到气象、气韵的“”之律动过程,与艺术的生态路径耦合关联。场生发出艺术生境,气象生成艺术意境,气韵生动造就艺术审美精神。由此,艺术的生发规程,与“”的运生路径耦合共进,共促艺术的经典化与生态化。

  • 标签: 艺术 耦合 整生
  • 简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主办的《电视剧》杂志,于1988年总字第五期刊登了绥之、英灼撰写的电视文学剧本《大将西征》。这是一部以真人真事左宗棠西进新疆镇压西北回民起义为素材的历史传记剧作。不能容忍的是,作者为了刻意拔高左宗棠的形象,把一个双手沾满了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人民的鲜血的刽子手写成一个十全十美的“救世主”、“爱国英雄”,在铺陈历史事件、刻画人物性格、描写人物命运、归宿等方面,不惜公然纂人所共知的基本历史事实,歪曲历史人物,使这部作品起到了严重伤害回回民族感情,危及相国民族团结的破坏作用。“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一定要用历史态度来考察斗争形式问题,脱离历史的具体环境来提出这个问题,就等于不懂辩证唯物主义”。要正确、客观评判左宗棠在西北地区的功与过,就得从同治元年陕西回

  • 标签: 西征 回民起义 阿古柏 电视文学剧本 电视剧本 同治元年
  • 简介:历代《诗品》研究者大都认为宋以前《诗品》并未受到诗家的普遍关注与接受,在诗学研究上没有多大影响,本文欲从重要的唐诗选集《中兴间集》的选评用语、品评体式以及高仲武诗学思想的理论倾向与品评标准等方面入手,通过具体的比较、归纳,认为钟嵘《诗品》是高氏选评《间集》时全面借鉴的具体范本,这是《诗品》并非晦于宋以前的一个明证。

  • 标签: 品评标准 品评体式 诗学思想 理论倾向
  • 简介:曹丕在其著名的《典论·论文》中,第一个以命题性的方式确立了“”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至此,“”作为核心概念之一,便时隐时现地贯穿着整个中国古代文艺学理论,并被广泛地用来阐释和说明文艺创作与欣赏诸问题,甚至被古代艺术家们理解为文艺活动的原始动力,以及文艺作品的艺术生命之所在。然而,这种在曹丕看来是作家所不可或缺之“”,究竟是什么呢?或者说,站在现代文艺美学的高度来透视,这种“”的基本含义、基本性质以及特殊功能是什么呢?

  • 标签: 曹丕 《典论·论文》 文艺创作 文艺活动 文学创作活动 文艺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