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采用机械球磨法将HMX和RDX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处理,制备出平均粒径为250.1nm的HMX/RDX共晶炸药,并对其原料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纳米HMX/RDX共晶微观形貌呈类球形,粒度呈正态分布;机械球磨作用并未改变炸药原有的分子结构和表面元素,但有新的晶相生成;纳米HMX/RDX共晶的热分解峰温介于原料HMX和RDX之间,分解主产物为N20,另有少量CO2、NO2、NO、H20、CH4生成;HMX/RDX机械共晶的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比原料和共混物低,但热感度高于原料HMX和RDX,5s爆发点只有196.4℃。

  • 标签: 纳米炸药 共晶HMX/RDX 机械球磨 感度
  • 简介:中国的纳米研究始于80年代,并被列入“863”、“973”新材料专题(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应用方向在:半导体、涂层、薄膜、复合材料方面。在首席科学家白春礼的带领下,中科院建立了几个重大研究项目:纳米探测(专家侯建国)、纳

  • 标签: 基础研究 纳米科技 纳米材料 世界前列 纳米结构 应用前景
  • 简介:纳米SiO2颗粒为增强体,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铜基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颗粒对复合材料密度、硬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2颗粒的加入,使铜基体的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都得到了明显提高;但随着纳米SiO2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密度和硬度均呈下降趋势;当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0.3%时,复合材料的减摩耐磨性最好。

  • 标签: 纳米SIO2 铜基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 简介: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考察了PAN溶液质量浓度、纺丝电压和挤出速率等工艺参数对PAN纳米纤维制备及其微观形貌的影响,制备了直径可控的PAN纳米纤维,并将其对纱线进行包覆。结果表明:PAN溶液的质量浓度和挤出速率对纤维成形和直径的影响较大,随着PAN溶液质量浓度升高,溶液可纺性增加;较低的挤出速度能纺出直径细而均匀的纳米纤维;纤维直径随着纺丝电压的增加而减小。PAN纳米纤维与纱线能较好地复合,为纳米纤维的应用、纱线改性和纤维增强增韧复合材料界面设计提供了新方法和技术支撑。

  • 标签: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包覆 纱线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法分别制备了添加0.75wt%的纳米SiO2(n-SiO2)和0.75wt%Cu包纳米SiO2(Cu/n-SiO2)复合粉体的新型铜基摩擦材料。采用惯性台架试验机,研究比较了2种材料与未添加纳米SiO2的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0.75wt%Cu/n-SiO2的铜基摩擦材料,耐热性提高了32%,摩擦因数更稳定,耐磨性提高了2.02倍。经铜包覆处理后的n-SiO2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优于未处理的n-SiO2。

  • 标签: 铜基摩擦材料 纳米SIO2 摩擦磨损 粉末冶金
  • 简介:添加质量分数为3.0%的纳米碳化硅(n-SiC)的多元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摩擦因数和耐磨性。研究了n-SiC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过程中的转移膜、磨损形貌的影响。研究认为,n—SiC在多元PTFE复合材料中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哪E转移膜的形成,以获得低而稳定的摩擦因数;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热性、承载能力,减少粘着磨损量,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微切削能力;促进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由粘着磨损为主向微切削磨损为主的转变。

  • 标签: 聚四氟乙烯 复合材料 纳米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 简介:设计了激光强化电刷镀设备,制备了激光强化电刷镀纳米Al2O3/Ni镀层,研究了其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分析了激光强化电刷镀纳米Al2O3/Ni镀层耐磨性增加的原理。研究发现,当激光功率为300W时,激光强化电刷镀纳米Al2O3/Ni镀层的显微硬度比普通纳米Al2O3/Ni电刷镀层提高约HV150,相对耐磨性是2.3,摩擦因数有所降低。细晶强化和纳米颗粒弥散强化是镀层硬度和耐磨性增强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激光电刷镀 纳米复合镀层 耐磨性
  • 简介:采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法(IBAD)在单晶硅片上制备了Ti-Si-N纳米复合薄膜,研究了轰击能量大小对Ti—Si—N纳米复合薄膜生长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轰击能量对Ti—Si—N纳米复合薄膜的生长机理的影响。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纳米压人仪、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现代分析技术,对Ti—Si—N纳米复合薄膜的晶粒大小、力学性能、成分与相结构进行综合表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轰击能量为700eV时,Ti-Si-N薄膜晶粒直径达到了最小值11nm,此时Ti-Si-N薄膜的硬度相对最高,为33GPa。

  • 标签: 离子束辅助沉积 纳米复合 Ti-Si-N薄膜 力学性能
  • 简介:为适应在脉冲密度大和接近陆地的复杂环境中运行,目前正在对雷达波段电子支援测量系统进行完善。鲁珀特·彭杰利和理查德·斯科特对正在进行的研制活动和产生的及时解决方法作了评估。

  • 标签: 测量系统 电子支援 雷达 沿海 复杂环境 斯科特
  • 简介:利用信号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的规律,测量了发射信号反射的回波信号与原发射信号的能量变化,设计了计行程硬目标侵彻弹丸的碰撞速度测量系统。经公式推导后得出能量衰减率与速度的关系表达式,由此确定出需要测量的量,并设计出对应的测距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和场强测量模块。最后通过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了弹丸碰撞初速度。

  • 标签: 硬目标侵彻 弹丸 能量衰减 碰撞速度 测量系统
  • 简介:针对传统方法无法对物体横向微小位移进行远距离测量的难题,分析现有测量手段的优缺点,结合一个实践案例.提出了一种传统光学仪器与现代数码产品和计算机智能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新方法。

  • 标签: 横向微小位移 光学仪器 数码产品 智能识别
  • 简介:为获得混响室加载状态下环境场强的最佳测试位置和降低混响室测试误差,以3维立方良导体作为一般受试设备,在单列平面波垂直入射下仿真计算了最接近环境场强测试位置的测试方向和相对距离,分析了受试设备电尺寸对测试点选取的影响。改变平面波入射角,计算斜入射情况下选取的位置场强与环境场强的相对误差,结果表明其满足实验要求。推广至以多列平面波叠加场分布的混响室,分析计算了所选测试位置的相对误差,结果表明:其能控制在3%以内,满足实验要求,可应用于实际环境场强测试。

  • 标签: 混响室 平面波 环境场强
  • 简介:飞秒fs(1fs=10-15s)激光脉冲测量是飞秒激光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由于测量的复杂性,操作上一般是实际测量与数值模拟结合进行,因而非常注重测量的方法性,但在实际测量中,许多测量者只注重单一方法的使用,最终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结果.为此,在对自相关测量法原理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近年发展起来的基于其上的光学频率光栅开关法(FROG)和自参考光谱位相相干电场重建法(SPIDER)的原理,及其数值模拟分析方法,以给实际测量者提供一个较全面的方法参考选择.

  • 标签: 飞秒激光 自相关 相干电场重建 数值模拟法
  • 简介:2009年6月29日,日本海上自卫队“湘南”、号海洋测量船在三井造船公司玉野造船厂下水。该测量船用于替代1979年服役的“二见”号,预计2010年3月服役。标准排水量3200吨,长103米,宽16.4米,吃水4.5米.综合电力推进,输出功率4900马力,最大速度16节。

  • 标签: 日本海上自卫队 测量 海洋 湘南 造船公司 电力推进
  • 简介:大家都知道月球是绕地球旋转的卫星,本身不发光,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我们在地球上看月亮,看到的是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部分,有时看到的多一些,有时看到的少一些,见图1。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是地球自转和月球绕地球公转两种运动的合成。这两种运动可以分解为:1.周日运动,就是月亮自东向西的运动(一天一周期,对应地球自转)。2.周月运动,就是月亮自西向东的运动(一月一周期,对

  • 标签:
  • 简介:应用振弦式传感器并基于脉冲计数法进行压力测量可达测量精度受脉冲计数精度、电路噪声及温度补偿等多重因素影响。介绍了一种成熟的设计方案,通过采用优化的扫频激励方式、合理的脉冲计数方法、低噪声信号调理电路设计和有效的温度补偿等途径,获得了较高精度的压力测量值,是脉冲计数法测压场合的较好选择。

  • 标签: 振弦式传感器 频率 脉冲计数法 扫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