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按照报告的这个要求,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国有资产立法,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明确各相关主体的权责,确定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

  • 标签: 国有资产 法律框架 资产管理 管理体制
  • 简介:我国铁路需要加快发展步伐,尽快使铁路运输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铁路投融资的现行体制已成为制约我国铁路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目前投融资体制下铁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严格的投融资管制束缚了铁路发展;铁路建设投资责任主体不到位;亟需建立公益性铁路的新提供机制。必须根据我国铁路的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

  • 标签: 投融资体制改革 铁路发展 到位 铁路建设投资 中国 管制
  • 简介:福建省财政一直把支农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历年来财政预算内支农支出的增长幅度一直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1999年财政支农支出19.59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1.1%。福建省财政预算内支农支出,以1998年为例,支农支出合计18.46亿元。其中,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8.81亿元,占47.7%。开支款项有14款84项。当年全省由国家供养的农业服务部门8400个,供养人员84661人。人均经费10405元,除了发工资是无法按规定款项开支的。而支援农业生产支出7.05亿元,支出内容十分庞杂,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就有7款16项,包括小型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小水电、农村开荒、农技推广、农作物病虫害防除、粮食自给、扶持乡镇企业(包括村、组、户)、抗旱等,以及草场改良、畜禽保护、造林、淡水和海水养殖、林木病虫害的防治费保护费等等。农业综合开发支出2.61亿元,也有2款8项。从上述支农结构看,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主要问题是:一是近一半资金养了8万多人,由于资金不足,业务难以开展;二是资金少而支出项目多,资金分散现象难以避免。如此最终导致财政支农资金效益不高。这种财政的“越位”和“缺位”现象,是长期以来“大包揽”的传...

  • 标签:
  • 简介:政府体制改革是基础一产业市场开放的重要条件。政府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公共政策职能、行业监管职能和出资人职能的分离,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当前的分行业逐步推进的政府体制改革模式有利于产业的稳定发展,但是需要统筹规划,包括合理设置机构,合理划分职能,建立必要的机制等。

  • 标签: 基础产业 政府体制改革 市场开放 市场竞争 公共政策职能 行业监管职能
  • 简介: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绩效函数的核心自变量。这些制度不仅造就了引导经济制度是和确定经济活动的激励和非激励系统,而且还决定了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的基础。所以,道格拉斯·C·诺思认为“制度在社会中起着更为根本性的作用,它们是决定长期经济绩效的基本因素。”(诺思,中译本,1994)。改革开放以来,凭籍中央赋予的优惠政策所带来的制度上的绝对优势和整体优势地位,迅速推动了广东省总供给曲线的右移和右旋。同样,1992年以来,广东经济优势的相对丧失,也可由其制度创新相对滞后得到主要的解释。要实现广东经济的永续成长,继续保持其经济优势地位,关键在于深化制度变迁,增加制度新优势。

  • 标签: 经济制度 广东 经济绩效 制度变迁 经济增长 经营机制
  • 简介:国家体改委政研室主任陆涌华日前撰文透露,中国改革将在五个方面有重大突破。第一个重大突破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按“三年摆脱困境”的要求采取重大的改革举措。通过存量资产和其他经济资源的流动重组,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使国有资本不断向社会经济效益较高的领域集中。对纺织业将要动“大手术”,要在三年内压锭1000万、减员60万;通过资产重组和优化组合,使中国纺织业再展雄风。第二个重大突破是:金融体制将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迈出具有决定性的改革步伐。要有计划地撤销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行,建立跨省区的区域性分行;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和省会城市分行要逐步合并,要撤销一些长期亏损的基层行;建立一批由企业人股的地方性城

  • 标签: 体制改革 重大突破 商业银行省级分行 直接融资 城市商业银行 管理经济职能
  • 简介:面对新世纪、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乌鲁木齐市要在天山北坡经济带率先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商贸城,作为重要标志之一的城市建没进入一个更高要求、更高水平的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融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深化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已成为迫切需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 标签: 乌鲁木齐市 城市建设 投资体制 融资体制 基础设施建设 资本化运营
  • 简介:明中叶江西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经历了一个定额化过程,形成了一个以定额管理、分级包干为特征的地方财政体制.本文通过考察明中叶江西"四差"制度的演变,论述了这一地方财政体制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 标签: 江西 地主财政体制 定额管理 “一条鞭法” 明朝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