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怀藻》是日本第一部汉诗集,成书于孝谦女帝天平胜宝三年(751),相当于我国唐玄宗天宝十年。编者辑录了近江朝(667—672)以来八十余年间、六十四人的诗作,计百二十首(轶四首);兼收作者小传九篇、诗序六篇;集前有序,概述前朝文运、编辑目的,题名等。因此,这部诗集诗文

  • 标签: 怀风藻 天平胜宝 奈良时代 诗序 文运 孝谦
  • 简介:一公元十世纪后半期以后大约一百多年的一段时间内,正值日本平安朝时代的中期,亦即日本文学史上的所谓中古时期。这一时期堪称是日木古典文学的鼎盛、巅峰期。作为这段时期文学史上的突出特点是一批出身于贵族、服务于宫廷的杰出女流作家的崛起。她们的成就为日本古代文坛增添了璀灿夺目的光彩。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被誉为日本物语文学顶峰的《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和作为随笔文学的先驱作品《枕草子》的作者少纳言。关于紫式部的生平及其作品的成就,在我国已

  • 标签: 清少纳言 枕草子 随笔文学 物语文学 《源氏物语》 日本文学史
  • 简介:藤原俊成的歌论书《古来体抄》前后两稿中抄录出的万叶歌在文字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一首和歌文字差异的分析,借助俊成本人的作品论证这一字之差并非是辗转传抄引起的文字错误,而是俊成有意改动的结果,进而得出结论:在这一改动的背后,潜藏着作为新歌开拓者的俊成与因循守旧的六条家之间日趋激烈的对抗。

  • 标签: 古来风体抄 万叶集 藤原俊成 显昭
  • 简介:译文批评既要有对与错的价值判断.也要有译文美丑优劣的审美判断,这两方面构成了对于译文质量的评价。并需要建立相关的评价尺度。中国传统译论中的“信达雅”的概念,长期以来既是翻译的原则标准,也被用作译文评价用语,但使用“信达雅”只能做印象批评,而难以做语言学、翻译文学的实证批评,为此,“译文学”在概念范畴的提炼及理论体系的建构中。提出了“译/缺陷翻译/误译”这组概念。作为“译文学”的译文评价用语。其中,“译/误译”是对与错的刚性判断。“缺陷翻译”指的是介于“译”与“误译”之间的、既不完全正确也不完全错误的不精确、不到位的翻译。“缺陷翻译”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打破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对错判断,在对错之间发现和指出译文的种种不足,使翻译研究特别是译文批评趋于模糊的精确化。

  • 标签: 译文学 译文批评 批评概念 信达雅 正译/缺陷翻译/误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