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七、八月,盛夏,烈日炎炎。在考古界有这样几位青年学者,他(她)们利用暑假及考古工地间歇的时间,自发组成“商周田野工作坊”,经费AA制.连续五年,冒着酷暑,到黄河中下游和江淮地区七省进行考古考察。每次考察之前,都要先明确考察目的和涉及的学术问题,并做适当的资料准备。他们白天勘察现场,观摩实物,晚上不顾每天的筋骨之劳,还要座谈讨论,交流收获。这在学术氛围比较浮躁的当下是难能可贵的。有付出就有收获,下面一组文章就是他们各自收获的一部分,我拜读之后,亦有所得.兹写出与大家分享。

  • 标签: 考古学 工作坊 无私奉献 商周 论文 黄河中下游
  • 简介:本文从河北中南部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发,结合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探寻了河北中南部地域文化特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指出在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地域文化特色、人的生业活动、生产工具的特点等都是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

  • 标签: 河北 中南部地区 新石器时代遗址 环境考古学 南庄头遗址
  • 简介: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有一套出土于安徽安庆元代范文虎夫妇合葬墓的素面玉带具。墓主范文虎是南宋与蒙元战争后期的重要高级将领,掌控着南宋的存亡;降元后步步累迁至平章政事、尚书右丞,成为“南人”之中入元官职最高者。范氏墓中出土多件玉制品也因形制特殊、质料上乘成为元代玉器研究的断代标准器。本文选取其中的玉素面带具,重新审视其出土情况以探究墓中相关随葬品的空间关系;并从当前考古出土文物、图像以及文献资料,对唐末五代乃至宋元时期中国汉地玉带具的流变做一梳理;以范氏玉带为例,复原与解读唐宋时期从单鈌单挞尾“方团”玉带到双鈌单挞尾“排方”玉带的演变、使用和名谓。同时对宋元时期盛行的一类“束带”类带具也有所阐述。

  • 标签: 范文虎 玉素面带具 束带
  • 简介:应敦煌基地郑炳林所长邀请,2009年4月10日下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秘书长、中华书局柴剑虹编审与敦煌基地师生进行了学术座谈,冯培红教授、魏迎春讲师和博、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二十余人,以及兰州理工大学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所李重申、李金梅教授及硕士生一同参加了座谈会。

  • 标签: 学会秘书长 敦煌吐鲁番 敦煌学 学术 师生 编审
  • 简介:一.考古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景作为有独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的近现代考古诞生于19世纪。其前身在西方为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古物,在中国为宋代开始兴盛的金石。19世纪由于近代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在欧洲的出现,对民族历史的研究成为确立民族国家合法性的必要手段,而欧洲有文字记载的民族历史非常之短,于是不得不借助于古代遗存进行追溯,考古遂应运而生。

  • 标签: 现代考古学 学科体系 教育部 近代资产阶级 人类社会发展 分类
  • 简介:在南京发现飞天壁画、飞天石雕和飞天砖雕等重要佛教艺术遗存之后,我们南京师范大学敦煌研究中心与南京市园林局联合召开了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以全面、深入地探讨飞天壁画等文物发现的意义和价值,研究其艺术风格、审美特征、历史背景、保护措施,比较栖霞山石窟艺术与敦煌石窟艺术的异同,规划敦煌石窟在栖霞山复制的方案,落实编纂的措施,等等.

  • 标签: 石窟艺术 敦煌石窟 壁画 遗存 敦煌学 文物
  • 简介:正值柴尔德去世50周年之际,上海三联书店将翻译出版他的系列经典著作,具有纪念和学习的双重意义。对于一般的考古学家来说,在其身后50年的遗作大概只剩下历史价值了。但是,当我们在阅读柴尔德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写的著作时,仍然可以体会到其巨大的魅力和深邃的洞察力。而在国际上,虽然1960年代欧美的新考古变革已使柴尔德所倡导的文化历史考古范例成为历史的过客,

  • 标签: 史前考古学 柴尔德 变革 代表作 论著 上海三联书店
  • 简介:分区是考古研究常用的方法,在历史考古研究中,因文献记载的详细、考古材料的连续、集中,使具体地点的考古学分区研究有了进一步细化的可能。安徽马鞍山地区吴晋墓葬在孙吴和东晋两个时期有着显著的区域特征,这与该地特殊的区位有着很大的关联,而这些规律的总结正体现出汉晋变迁考古研究的地域意义,从而对历史考古研究的方法进行有意探讨。

  • 标签: 汉晋变迁 考古学分区 区位论 马鞍山吴晋墓葬
  • 简介:辽代和金代分别是由契丹贵族和女真贵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从公元十世纪初至十三世纪前期,辽与五代十国和北宋、金与南宋先后对峙长达300年之久,继南北朝之后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又一个南北分治的局面.辽金时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契丹和女真的上层贵族,但是在其统治下有大量的汉人以及汉化程度较高的其他民族,辽金两代的300多年,契丹人和女真人虽为统治阶级,但是仍然无法阻挡本民族融人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

  • 标签: 辽代契丹人 金代 女真人 汉化过程 对比研究 陵墓
  • 简介:20年前,我们曾提出“周人不用族徽说”和“周人不用日名说”的论断.我们认为周人不用族徽、日名说如同周人不用腰坑、殉人、殉犬一样,可以成为区分殷商遗民墓葬与姬周贵族墓葬的标准,在考古学上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和实用价值.20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论断已经在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中持续得到验证并发挥了作用.典型例子是近来关于湖北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族属的讨论.虽然大部分学者不赞成西周早期的曾国是姬姓诸侯国,但通过对出土的族徽、日名铜器的分析,我们认为西周早期的曾国是姬姓诸侯国,而且现在有愈来愈多的考古资料证明这一点.

  • 标签: 商周 日名说 族徽说 叶家山 曾国
  • 简介: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考古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快速发展,东亚与太平洋地带也是如此。日益成熟的水下技术手段确保了对一系列原本难以触及的水下遗址的调查与发掘,

  • 标签: 考古学 海洋 亚太地区 航海 早期 东方
  • 简介:任何一种学说或理沦总是产生于表象之后,并且反作用于表象。世界最早的博物馆原始形态一般认为出现于古希腊时期托勒密王朝创立的亚里山大里亚博物园。中国古代的文物典籍收藏也渊源很早。到了公元前5世纪,在孔子死后,已经出现了纪念孔子的庙宇。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中外博物馆早已不是原先的形态,其性质、职能、作用、类别、意义均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思想解放与社会的发展,经过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日渐处在文化教育与民众生活前沿的博物馆迫切需要一门学科的规范与指引。

  • 标签: 博物馆学 管理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 原始形态 中国古代 古希腊时期
  • 简介:博物馆是一门交叉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科构架体系与基础理论体系仍显薄弱,学科主体性不突出,从而使博物馆在博物馆实践中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意义和作用.而与此相反,博物馆则呈现出包罗万象的气势,从博物馆的建筑造型、数量种类、陈展服务和交流合作等方面均显示了博物馆的繁荣与进步.本文从两者的比较研究中,揭示了这种强烈的反差,并试图从博物馆的管理工作上提出思路.

  • 标签: 博物馆学 管理工作 基础理论 学科 交叉性 实践
  • 简介: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动物考古学成为考古研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学科之一,利用动物骨骼遗存研究复杂社会显示出动物考古的特殊魅力。本文利用旧大陆西部和新大陆的动物考古研究案例,首先讨论了动物和动物产品在贸易和交换中的作用,接下来又探讨了动物遗存的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用来重建社会不平等,最后,则批判地考察了动物遗存在辨认史前和历史时代早期族群差异方面的作用。不仅如此,作者还讨论了从事复杂社会研究的动物考古学家所使用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局限性。作者认为,动物群分析可以作为研究复杂社会经济基础的一个有效方法。动物考古除了为饮食和生存活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之外,动物骨骼分析还可以用于重建过去的交换系统,辨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族属。但要做到这一点,动物考古学家必须把分析建立在大量精心收集且出自合适的考古遗迹单位的动物遗存之上。这意味着动物考古学家必须首先是考古学家,他们应当少花一些时间担心最小个体数、可鉴定标本数以及其他计算生物分类单元丰度的方式的优劣上,而应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考虑怎样能把动物资料与其他考古和历史学证据整合起来。因为只有把动物群资料和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理解复杂社会的经济基础。

  • 标签: 动物考古学 动物群 族属 绵羊和山羊 历史时代 交换系统
  • 简介:一年之际在于春,2005年新年伊始,刚成立不久的成都博物院即着手规划本院未来十年的科研发展蓝图,立足成都,面观全川,辐射西南,走向全国,力争将成都博物院打造成国内一流的考古文博科研机构。1月12日上午,全院业务人员集中在科研楼会议室聆听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孙华教授题为《考古发展趋势与西南考古》的学术讲座,

  • 标签: 考古学 发展趋势 西南考古 孙华 学术讲座 成都博物院
  • 简介:文献中汪汉地区存在“有南赤龙”与“有南之国”的传说,但没有受到学者充分的重视.近年来,叶家山、文峰塔墓地的重大考古发现,揭示出周代曾固与周代“南”氏、南土之间的关系.使得重新检视“有南之国”传说变得具有价值。分析传世文本,可见此传说内容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与南土有关,二是与商人有关。理解湖北地区两周时期的考古发现时,在充分重视曾国与西周王室之间的密切关系之外.还要注意这个地区的商要素。虽然还不太清楚其中的关系和机刺。但商要素在这个地区的存在和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本研究的文献主证是明清时期的晚期文献,这类文献如何在考古中加以应用,目前的讨论不多,学者一般会弃而不用。但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文献方面的理论探索工作也应该有相应的推进。本文尝试以“有南”相关问题的文献利用为例,对考古研究中晚期文献的“可信”与“可用”、适用性与使用路径等问题加以初步探讨。

  • 标签: 有南氏 有南赤龙 邓国
  • 简介:白云翔先生所著《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研究》一书出版已有些时日。我因早年研究过中国古代冶铁术,出版之初即通读了该书,并打算撰写书评,但考虑到自己近年的研究兴趣已更多地转移到了商代考古领域,未敢轻易置喙。最近再次拜读云翔先生的大作,深信该书提出的诸多议题,应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故不揣浅陋,

  • 标签: 先秦两汉时期 考古学研究 社会发展进程 铁器 应用 学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