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护理中的运用。方法:选取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5月在我院入院进行静脉留置输液治疗的患儿 76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儿均分成 2组,参考组( 38例)和普通组( 38例)。普通组进行传统护理,参考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经护理后,较于普通组,参考组的护理满意度更为显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因此可看出,对静脉留置输液治疗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另外还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实践应用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小儿静脉 留置针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00例患者,所有患者都需采取静脉穿刺护理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一般常规护理方案,在普通检查结束后,采取普通方式的体征检测、药用皮试方法,在完成相关的输液操作后,直接将针头拔出,观察组则采取静脉留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出现9例留置脱落情况,脱落原因均为患儿好动或无意间脱落导致,进行二次穿刺后均恢复正常;对照组60例患者出现二次穿刺,48例患者出现多次穿刺情况。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并发症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内容方面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儿科的护理中使用静脉留置的方法可以提高穿刺和留置成功率,提高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科护理 静脉留置针 应用效果 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49-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火针对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4月-2021年1月期间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火治疗,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皮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ASI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见不良事件。结论:火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 标签: 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 火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基层医院应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穿刺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中抽选7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穿刺活检,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结果: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穿刺诊断良性结节准确率(98.04%)、恶性结节准确率(96.30%)、总准确率(97.44%)与病理检查结果(100.00%、100.00%、100.00%)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结论:在基层医院应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穿刺诊断准确率高,能够很好的诊断甲状腺结节,做好良性和恶性辨别,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甲状腺细针穿刺 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的穿刺技巧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130名静脉留置老年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针对性护理,n=65),另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65),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中静脉留置治疗期间共1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54%,一次穿刺成率96.92%,对照组中静脉留置治疗期间共8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31%,一次穿刺成率87.69%,(p<0.05)。结论:静脉留置老年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作用显著,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老年患者 静脉留置针 穿刺技巧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留置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比较与常规护理相比,静脉留置护理对患儿的留置情况以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招募了78名儿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静脉留置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情况,同时收集了家长的满意度反馈。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静脉留置护理在减少留置失败率、降低患者疼痛感、减少多次穿刺次数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此外,家长对静脉留置护理的满意度也较高。结论 静脉留置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改善患者的留置体验,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儿科护理 家长满意度 留置失败率 疼痛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比较留置与头皮钢针在儿科门诊输液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需要输液治疗的患儿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儿例数为44例,采取留置进行输液,对照组患儿例数为44例,采取头皮钢针进行输液,对比两组门诊输液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治疗中,留置的运用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输液安全性和输液效果,患儿承受的痛苦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留置针 头皮钢针 儿科门诊 输液
  • 简介:【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为人体腰椎受到外部损伤,或是腰椎产生退行性病变,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出现突出,对于马尾神经以及神经根造成压迫和刺激,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表现症状包含坐骨神经痛以及腰腿痛,属于临床骨科以及针灸科中非常多见的一类疾病。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在青中年人群中比较多见,最近几年以来此疾病的临床发病率不断上升,同时表现为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还没有明确,现在对于软组织损伤引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研究不断深入,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治疗措施包含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传统开展手术治疗对于病人身体造成的损伤比较大,微创手术治疗的费用相对昂贵,不容易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浮针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儿科采用静脉留置自流式采血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儿科2020年1月-12月收录的17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患儿分为采用常规空采血法的对照组、静脉留置自流式采血法的实验组,每组患儿各为89例,对比两组患儿一次采血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儿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远在对照组之下,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结论 儿科利用静脉留置自流式采血法进行血液标本的收集,可以有效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预防各类不良事件的出现。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自流式采血法 儿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梅花叩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每日一次,连续两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梅花循经叩刺,每日一次,连续两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统计及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S、FMA、MBI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有效率%,观察组%,二组患者在治疗后MAS、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t>6.5,p6.5,p

  • 标签: 梅花针 脑卒中 肢体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护理中静脉留置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为患儿的输液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2月我院儿科的80例需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盲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儿均接受静脉输液,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静脉穿刺及护理干预,不留置静脉留置,实验组患儿接受留置静脉留置及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干预总有效性、并发症发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干预总有效性95%,高于对照组的7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15%;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小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旨在针对儿科患儿的临床护理采取静脉置留的应用价值及意义分析。方法:挑选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本院儿科进行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实验对象,并分为两组。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实施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穿刺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情况、输液配合度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整体输液穿刺成功率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低于参照组,疼痛评分为(4.18±0.33)低于参照组,配合程度高于参照组,并且研究组的家长对护理满意度为(96%)高于参照组(78%)。 结论:给予患儿静脉置留护理能够使患儿在输液的过程中减轻疼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能够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同时能够有效规避由患儿引发的医疗纠纷等情况,且家长对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儿科患儿 输液 配合度 治疗效果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