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血常规联合 C反应蛋白( CRP)检验在区分小儿感染类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患儿中选取 23例细菌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 23例病毒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先采集所有患儿的血液样本,采集量为 2ml,将其放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管中待检或通过毛细血管采血 60μL,将其放入一次性抗凝锥形管中检测 C反应蛋白和 WBC。选择 CBC:迈瑞 BC-5390作为本次检测的仪器,选择乳胶免疫比浊法作为检测方法。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 CRP浓度和 WBC计数指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 P< 0.05;观察两组异常检出率,研究组患者的异常检出率( 86.96%)、( 56.52%)明显高于参照组( 4.35%)、( 0.00%), P< 0.05。结论通过血常规联合 C-反应蛋白检验能够较好地区分小儿是否发生感染性疾病,准确性高,因此建议将其在临床上优先推广。

  • 标签: 小儿感染类型区分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并发脓毒血症伴多种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手段及护理模式。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日在我科因绒毛膜羊膜炎、胎窘行剖宫产术后并发脓毒血症伴多种并发症患者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及其它治疗,并进行系统性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相关临床指标变化,具体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以及白细胞水平、降钙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并观察患者产后(1-6)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相关治疗与护理后,处于前患者体温(38.9℃)、HR(102次/min)值、RR(23次/min)值及WBC(13.27×109/L) PCT0.73 ng/ml  CRP123.64ng/ml,较治疗、护理前比较上述数值均呈良性变化。患者产后(1-2)周出现轻微焦虑/抑郁情绪,未发生切口感染、乳腺炎及其它相关术后并发症。产后(3-4)周及(5-6)周患者负性情绪缓解,未发生相关术后并发症。结论: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以及护理模式对剖宫产术后并发脓毒血症及其它并发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脓毒血症 剖宫产 乳腺炎
  • 简介:目的探讨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关系。方法将155例血脂异常患者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痰浊阻遏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阴虚阳亢组、气滞血瘀组。另外收集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各组TC,TG,HDL-C,LDL-C;比较各组GGT;分析血脂异常患者GGT与TC,TG,HDL-C,LDL-C的相关性。结果155例血脂异常患者中,痰浊阻遏证40例(25.8%),气滞血瘀证39例(25.2%),脾肾阳虚证36例(23.2%),肝肾阴虚证21例(13.5%),阴虚阳亢证19例(12.3%)。各组TC,TG,HDL-C,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痰浊阻遏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较阴虚阳亢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阴虚阳亢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遏组TG最高,气滞血瘀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阴虚阳亢组与痰浊阻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气滞血瘀组较阴虚阳亢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阴虚阳亢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阴虚阳亢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遏组较脾肾阳虚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GT与TG呈正相关(r=0.224,P〈0.05)。GGT与HDL-C呈负相关(r=-0.167,P〈0.05)。结论�

  • 标签: 血脂异常 Γ-谷氨酰转肽酶 中医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