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栓弹力图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治疗效果的监测方法以及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100例,总结患者在入院时和接受治疗之后的血栓弹力图指标,分析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血栓弹力图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R时间以及K时间显著延长,G值、α角以及MA值显著减小,CI值显著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和R时间以及K时间表现为负正相关性,和G值、α角、MA值、CI值表现为负相关性。结论临床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普遍具有高凝倾向,血栓弹力图可以有效监测阿司匹林治疗效果,对于准确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存在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栓弹力图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疗机构消毒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对弥勒市2016年—2017年的消毒监测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比较不同样品的监测情况。结果在使用中的消毒液、透析液、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环境空气、紫外线灯、芽胞等不同的项目中,透析液、芽胞的监测合格率均达到100.00%,其次是使用中的消毒液99.01%、物体表面98.21%,最后是医护人员手,仅有87.45%。结论检测与分析各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能够为本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的监测工作提供依据,从而更好的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医疗机构 消毒监测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为了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加强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本文对我国所开展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剖析,对进一步解决产生的问题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 标签: 不良反应 安全检测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情况。方法细菌分离按常规方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2012年版进行并判断结果。结果5231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阳性菌1236株,占23.6%(1236/5231),革兰阴性菌2147株,占41.0%(2147/5231)。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分离菌株的第一位。葡萄球菌属细菌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CNS(MRCNS)检出率分别为11.6%和39.5%,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未发现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VISA)和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菌株。屎肠球菌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粪肠球菌,未发现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位居第1位(占32.1%),肺炎克雷伯菌位居第2位(占17.3%)。厄他培南对革兰阴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次是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替坦、呋喃妥因、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在97%以上,呈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是3.7%和8.3%低于亚胺培南耐药率30.8%,对呋喃妥因、头孢唑啉、头孢曲松的耐药率100%,并呈现广泛耐药株。结论微生物检验为临床提供可靠用药依据,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治疗和预防细菌耐药的关键。

  • 标签: 耐药性 细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提供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旨在为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繁荣医药事业作贡献。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膀胱压的监测,及时了解病人腹内压的变化,可以反映MODS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指导预后判断,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应用膀胱内压测量法对32例ICU患者进行腹内压动态监测。结果32例患者应用经膀胱腹内压监测方法,有效预防了ACS和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的发生,降低ACS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了病人在ICU的住院时间。结论腹内压监测为危重病人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而且操作简单方便,整个操作系统的密闭性,减少了人为的污染,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 标签: 膀胱压 腹内压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全面、准确了解居民户碘盐质量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保证居民食用合格碘盐。方法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随机抽取样品,按国标GB/T13025.7-1999直接滴定法测定碘含量。结果2007-2011年监测居民户盐样1440份,其中合格碘盐1368份,不合格碘盐32份,非碘盐40份。碘盐合格率为97.71%,碘盐覆盖率为97.22%,合格碘盐食用率93.40%。市区的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碘盐覆盖率均为100%;城镇的碘盐合格率为95.28%、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2.50%、碘盐覆盖率97.08%;农村的碘盐合格率为97.92%、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81%、碘盐覆盖率96.83%。结论新会区居民食用碘盐合格率达到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急诊感染性发热患者临床研究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0例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依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平均分为普通细菌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以及病毒感染组,每组患者30例,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病毒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脓毒血症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下降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普通细菌感染组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下降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脓毒血症组患者治疗第4天后,有7例患者出现持续高热症状,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28.44±5.57μg/L,第4天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35.74±5.86μg/L,治疗第7天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5.84±2.12μg/L,体温得以控制。结论进行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就可以对于早期细菌感染疾病作出准确的诊断,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可以对细菌感染程度作出定性反应,促进患者后期的治疗和预后。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检测 感染性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婴幼儿屈光发育的规律,为Suresight屈光筛查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从6个月至36个月定期进行Suresight屈光监测的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的球镜值和柱镜值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18个月以后下降较慢,18个月以后每半年进行一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6个月远视程度的加重,36个月出现远视的比例逐渐增加(P<0.05)。随着6个月散光程度的加重(P<0.05),36个月出现散光的比例逐渐增加。结论对于婴幼儿应进行动态屈光监测,如果Suresight筛查仪提示高度屈光异常,而18个月仍未得到改善,则可考虑进行早期诊断干预。

  • 标签: 婴幼儿 Suresight 屈光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行卵泡监测效果。方法将在我院确诊的不孕症患者中随机抽取13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130例不孕症患者分别采取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检查诊断,对患者卵泡予以监测,分析其监测结果。结果经阴道超声监测,卵丘、小卵泡个数明显高于腹部超声监测,P<0.05;两种方法卵巢显示、成熟卵泡个数、子宫内膜厚度及排出卵泡直径比较,P>0.05。结论对不孕症患者行卵泡监测时,与经腹部超声诊断相比,经阴道超声更具监测效果,效果显著。

  • 标签: 腹部超声 阴道超声 卵泡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机械通气患儿镇静镇痛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42例机械通气患儿,麻醉维持镇静深度为镇静-躁动评分(SAS)~4分或Ramsay评分2~3分,记录SAS评分、Ramsay评分和BIS数值,机械通气时间>6h,分析BIS与SAS、Ramsay评分的相关性。结果42例机械通气患儿麻醉镇静过程中,SAS1~5级评分与BIS值呈正相关,镇静程度SAS1~5级时与BIS值均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Ramsay评分1~6级与BIS值呈负相关,镇静程度Ramsay评分2~3分时与BIS值均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Ramsay评分与BIS值均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BIS监测结果可有效评价机械通气患儿镇静镇痛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BIS监测 机械通气 镇静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柳州地区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采集共10287例肠道病毒病原学特征,为柳州地区手足口病(HFM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粪便拭子,用PCR-荧光探针法对肠道病毒分型。结果肠道病毒EV71、CoxA16、EV阳性率分别为4.43%、10.79%、68.49%。1~2岁儿童阳性数占72.5%,发病高峰处于5月份。结论我院2015-2016年手足口病患者检出的肠道病毒主要为CoxA16,其感染率高于EV71型,提示对CA16型肠道病毒引起注意,0~4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发病高峰期为5~6月份,有明显季节性。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EV71 CoxA16 病原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隆阳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状况,发现免疫规划工作薄弱地区和免疫空白人群,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PS方法抽取隆阳区18个乡镇27个监测点8个年龄段的健康人群,采用ELISA间接法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2013—2015年共检测1208人,有免疫史与无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P>0.05);男女性别间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隆阳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偏低,未形成有效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建议加大免疫规划宣传力度,稳定乡村医生队伍,规范接种资料管理,加强对薄弱乡镇免疫规划工作督导,切实提高含麻疹组份疫苗接种率,加强日常RFIS的监测,避免麻疹疫情爆发。

  • 标签: 隆阳区 健康人群 麻疹抗体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心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与意义进行探究。方法分析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主要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不同ST段回落程度、冠状动脉血流以及心肌灌注的程度进行观察。结果选取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介入治疗术前,存在室性心律失常者101例;介入术后出现室性加速性心率失常者85例,出现心室颤动行非同步电复律者44例,窦性心动过缓或者是窦性停搏者35例,原房室传导阻滞消失者5例。在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50%者为100例,ST段部分回落≤50%者为17例,ST段无变化者3例。结论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血流在恢复正常时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这类心律失常通过严密监测是可以得到及时处理和治疗的,因此介入治疗时的心电图监测十分重要,其是保证介入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之所在。

  • 标签: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心电图监测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动态血糖监测仪脱落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持续质量改进工具对预防动态血糖监测仪脱落管理。通过加强医护沟通、仪器交接观察、操作步骤、固定手法等培训,制定内分泌动态血糖仪管理办法、动态血糖仪安置流程、动态血糖仪知情告知书等制度流程。结果通过将PDCA循环管理办法应用到动态血糖丢失的管理中,2018年2月-8月354名患者发生动态血糖仪脱落0台。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办法运用到动态血糖监测仪中,医护人员从医患有效沟通、仪器安置及固定、患者依从性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改善,大大减少动态监测仪的脱落,提高了数据的连续性、有效性、从而为医生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诊断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2013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情况。方法细菌分离按常规方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2012年版进行并判断结果。结果2637株非重复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阳性菌844株,占32.0%(844/2637),革兰阴性菌1793株,占68.0%(1793/2637)。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分离菌株的第一位。葡萄球菌属细菌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CNS(MRCNS)检出率分别为28.3%和78.0%,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未发现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VISA)和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菌株。屎肠球菌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粪肠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的耐药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位居第1位(占19.6%),肺炎克雷伯菌位居第2位。厄他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次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1.6%和66.7%。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呋辛酯、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呋喃妥因、头孢替坦、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大于90%,并呈现多重耐药,对其他测试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20%以下,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5.9%和2.1%。结论微生物检验为临床提供可靠用药依据,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治疗和预防细菌耐药的关键。

  • 标签: 耐药性 细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第4类、第5类包内化学指示卡灭菌效果监测差别,评价不同包内化学指示卡的灭菌监测性能。方法采用脉动式压力蒸汽灭茵器,将第4类、第5类包内化学指示卡分别置于各种器械包、敷料包内,采取相同的时间、温度、压力进行灭菌,并在灭菌完毕后对所有的试验包进行现场打开检查,比较两类化学指示卡的有效性及适应性。结果第4类包内指示卡用于器械包的监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误差,受人为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而第5类包指示卡则对各类物品灭菌效果监测都适宜,不受人为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结论压力蒸汽灭菌时正确合理的选择包内指示卡效果监测是确保灭菌质量的关键。

  • 标签: 压力蒸汽灭菌 包内化学指示卡 灭菌效果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目标性监测,了解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情况,分析干预措施效果,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由ICU医院感染监控人员为主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协助,对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入住ICU使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监测。结果开展目标性监测后采取干预措施,VAP发病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VAP目标性监测,有针对性调整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目标性监测 机械通气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桐乡市食源性疾病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方法,收集食源性疾病社区人群主动监测的发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5800人,有68名调查对象在过去4周出现胃肠炎症状,总体患病率为1.17%;患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18~34岁年龄段,患病率为2.44%;患病率呈现夏秋季节高,冬春季节低的趋势;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OR=0.582)、家庭年收入高(OR=0.691)为患胃肠炎的保护因素,而调查前两周有外出史(OR=8.921)为患胃肠炎的危险因素;患病人群就诊和粪便送检率低,且部分存在抗生素滥用现象。结论应加强政府监管与处罚力度,保证食品安全,同时加强健康饮食宣传力度,尤其是对妇女儿童和老人。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社区人群 主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