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二孩”政策的开发,我国分娩数量明显增加,助产士劳动强度也随之加大。坐分娩转变传统的分娩姿势,促使产程更轻松,有助于产妇节省力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助产士劳动强度及职业病发生率。下文对坐分娩临床应用、局限性相关内容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分娩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拔牙位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特别是其对种植成功率、牙槽骨指标、美学效果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进行口腔种植的50例牙体严重缺损患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在拔牙后接受常规处理,包括用无菌棉球进行止血和服用消炎药;观察组患者在拔牙后立即进行位保存,采用骨粉进行拔牙窝填充,并覆盖胶原膜。结果:观察组的种植成功率为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拔牙后6个月,观察组的牙槽骨高度和宽度减少程度均较对照组小,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此外,观察组在粉色美学指数(PES)和白色美学指数(WES)上的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 > 0.05)。结论:拔牙位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显著提高种植成功率,优化牙槽骨指标和美学效果。

  • 标签: 拔牙位点保存 口腔种植 种植成功率 牙槽骨指标 美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透视下片诊断肋骨隐匿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 84例研究对象均选取本院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1月诊断的外伤性疼痛患者,并采取随机平均法分为观察组( n=42)和对照组( n=42);对照组诊断骨折应用常规 X 射线检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则对斜、侧、正位拍片,通过透视机诊断患者的骨折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骨折诊断率( 90.48%)与隐匿性骨折诊断率( 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诊断率( 66.67%)与隐匿性骨折诊断率( 55.56%),差异较大,且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应用透视下片可以诊断出患者的肋骨隐匿骨折,这种方式准确度高,并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透视下点片 隐匿性骨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感染控制风险及对策。方法2016年3月-2017年3月通过岗位组长质量控制日查、护士长日查与上级部门(院感科、护理部)督导检查去污区对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风险,并根据所发现的风险制定出一系列整改方案,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对去污区感染控制的制度管理、将有缺陷流程进一步完善、对工作质量提出明确要求,并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维护环境卫生等。结果经整改方案的实施,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在感染控制在存在的风险控制良好,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岗位组长质量控制日查、护士长日查不合格率明显降低,整体工作质量得以提升。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实施整改措施后,可提早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采取有效控制,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去污区 感染控制 风险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股骨等距的个体差异。方法对100名健康受试者的膝关节侧位片存PX电子系统下找到股骨等距(i),测量i点到髁间窝后缘过顶点(OT)距离,先用2×2析因分析探讨四组年龄段(20~30岁、30~40岁、40~50岁、〉50岁)中年龄、性别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再用SNK-q统计学方法对这四组年龄段进行组间对比。结果i至髁间窝后缘过顶点距离为7.5~15.1mm,平均(10.5±1.4)mm。不同年龄组间i至OT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43,P=0.042),不同性别间两距离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4.245,P=0.042),而年龄与性别这两凶素之间无明屁交互效应(F=0.456,P=0.714)。20~30岁组与〉50岁组、40~5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40岁与20~30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40岁、40~50岁、〉50岁组这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距的测定应有个体差异,术前X线片测节及术中双监视法有助于准确定位等距

  • 标签: 前交叉韧带等距点 摄影测量法 个体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拔牙后位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种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口腔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分别给予拔牙后常规处理、位保存技术处理,观察两组牙槽骨高度、宽度及密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牙槽骨高度、宽度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牙槽骨密度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交对照组均提升,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口腔种植患者采用位保存技术,牙槽骨宽度及高度明显提高,保护参与牙槽骨骨量,为修复提供组织条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拔牙 后位点 保存技术 口腔种植 临床分析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医患矛盾近年来成为了影响医生和患者正常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极大的影响了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环境及部分患者的正常就医。本文为笔者通过对某县医院实地考察调研,简述影响基层医院医患关系的原因,并简要概括当今基层医院医患关系的主要矛盾

  • 标签: 基层医院 医患关系 主要矛盾点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解剖研究及超声研究了解腓动脉终末穿支走行规律及变异情况,探讨转下移皮瓣对前足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通过尸体解剖及正常人多普勒检测研究腓动脉终末支和转下移的极限位置等,将2013年1月~2014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30例前足缺损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于研究前和研究后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成活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腓动脉终末支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的血管网链关系,可提高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对前足缺损的修复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腓肠神经 营养血管 皮瓣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39-02
  • 简介:摘要医患矛盾近年来成为了影响医生和患者正常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极大的影响了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环境及部分患者的正常就医。本文为笔者通过对某县医院实地考察调研,简述影响基层医院医患关系的原因,并简要概括当今基层医院医患关系的主要矛盾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心脏介入手术中应用穿刺点按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近一年来在医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90例心脏病患儿作为这次分析对象,入选对象根据给予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N=45)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N=45)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穿刺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对穿刺部位护理掌握率高、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在小儿心脏介入手术中应用穿刺点按压护理干预,明显缩短穿刺时间,降低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心脏介入 按压穿刺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