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供应室护士职业防护现状以及防护的措施。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消毒供应室的150名护士人员的职业防护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结果表明,供应室护士人员对职业危害因素知识的认知回答正确率基本在75%左右,总体上认知度较低。供应室护士人员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知晓率较低,总体上处于74%左右的水平。结论消毒供应室护士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识不强,面临着较大的职业危害,因此应当加强对供应室护士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发展。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职业防护 护士 调查
  • 简介:目的研究工作压力、社会因素及自尊在维护急诊科护士健康状况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整体问卷方式,即对我院近10年内曾在急诊科工作的在职护士(包括正在急诊科工作的)进行调查。结果影响急诊科护士健康状况的因素有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及自尊等因素。结论工作压力对急诊科护士健康状况的影响最大,社会支持中对支持的利用度对社会的保护作用最强,自尊在维护健康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主要保护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

  • 标签: 护士心理健康 急诊科护士 职业压力 工作压力 健康状况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企业员工进行岗前健康体检,及时检查有无职业禁忌证和职业病,并分析不同年龄段职业禁忌症数量,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人员建立基础健康档案,及早预防职业病。

  • 标签: 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岗前体检 职业禁忌症
  • 简介:摘要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过程中被患者的感染性的体液、血液、排泄物等感染的几率很大,其职业安全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加强对各医疗机构内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培训,强化他们的职业安全意识与防护措施,推广和强化标准预防,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是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医院感染 职业防护 标准预防
  • 简介:摘要:2003年流行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到2020年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由于这两种疾病均具备一定的传染性,且传染性极高、死亡率以及致残率较高,因此对于医护人员自身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因素。如据统计,截止至2003816日,在所有患有“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患者中,医护人员便占据了约有20%,此外,在天津、广东等地,其单个地区的感染率已经达到了46.00%以及34.00%。除感染性较高的爆发性疾病外,在常规的护理中,医护人员自身也面临着重大的风险。例如在对患有艾滋病病人的急救时,如碰触到病人的血液,医护人员就需要进行长达一年的医学观察。因此,介于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因抢救等问题导致自身受到严重伤害,为了保障医护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具体伤害是否应纳入职业病伤害,是否可以享受相应的保障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本文将对医院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和危害因素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 标签: 医院环境 职业危害 防治对策 综合分析
  • 简介:摘要供应室护理人员责任重大,且任务繁重,其承担着所有科室中污染物品回收、消毒、清洁、灭菌以及发放的工作,务必要保障工作人员健康,要加强供应室护理人员的防护能力。在本文中,笔者对护理职业防护概述进行了概述,总结了供应室护理人员可能会遭遇的危害,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相应的问题提出了职业安全防护的措施,以便能更加有效的减少职业危害。

  • 标签: 供应室 护理 职业安全防护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70-01
  • 简介:摘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现今主要采用卫生控制来防控;全方位、全过程的现场采样是监测与控制卫生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结果的最优途径。现根据职工劳动场所、接触有害物质等对劳动场所进行现场采样及实验室的检测分析,从而全方位的了解与分析职业卫生检测中质量控制效果,以提高整体检测流程,避免检测误差。本文以我市天然气净化厂为本次的研究场所,通过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等,了解职业并危害的化学元素浓度及解除强度等分析结果,旨在提高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准确性,从而明确危害因素对现场工作人员造损伤,以预防各种职业病发生。

  • 标签: 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卫生检测 现场采样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对策。方法选取供应室护理人员4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总结供应室护理中的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制定。结果通过调查可知,医院供应室工作中4(100.00%)人均发生利器刺伤,共发生16例次;3(75.00%)人发生烫伤,共发生12例次;3(75.00%)人发生血液污染,共发生12例次;2(50.00%)人发生噪音损伤,共发生8例次;2(50.00%)人发生化学消毒剂损伤,共发生6例次。结论加强供应室护理人员培训,使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得以提升,可有效减少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供应室护理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某中药厂生产过程中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确定关键控制岗位, 对其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采取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 职业卫生检测、 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该中药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其他粉尘、噪声和高温,采取了防尘、降噪和防高温等措施,但尚需完善。结论: 中药厂应积极采取防尘、降噪对策,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保障工人健康。

  • 标签: 中药制药 职业危害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医院洗涤中心的主要职责是提供消毒灭菌服务,它是医院防控感染的重要部门。当前职业安全已经成为医护人员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而洗涤中心却是医院最容易出现职业危害因素的部门之一。洗涤中心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其有效防护措施措施包括加强职业安全管理、加强员工的防护意识以及定期为员工进行体检等。

  • 标签: 洗涤中心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目的分析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对助产士工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问题的应对措施进行实施。结果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接触产妇的血液、体液、被手术过程中的锐器所伤及心理压力等有关。结论加强防护措施后,提高助产士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 标签: 助产士 职业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监测及防护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针对性的提出了实施标准预防、完善监控体系、重点人群管理、强化培训考核等监测及防护方式。总结分析其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和防护情况。结果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为职业因素、睡眠因素、技术操作因素等。而通过实施针对性的监测及防护方式后,护士职业暴露情况明显减少,且护士职业安全性显著提高。结论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相对较多,而通过采取针对性的监测与防护措施加以应对,既能有效预防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同时还能显著提升护士的职业安全性,因此医院管理者以及医务人员应当予以重视。

  • 标签: 护士 职业暴露 监测 防护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2山东省即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山东省即墨市市南医院266200)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职业人群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防治制定相关职业健康监护方案。方法分层整群抽样法,选择在我单位进行健康查体的职业人群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结果调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14.9%,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总体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同年龄阶段的男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其中各年龄组中女性的发病情况明显低于男性。结论中老年人群特别是接触高温,噪音作业的男性伴有肥胖者是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高发因素。

  • 标签: 职业健康检查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232-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医务人员职业危害从而制定有效防护措施,减少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对医护人员进行良好的宣教培训,对环境和手卫生进行评估和监测,找出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口腔门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有物理性、生物性和化学性危害,加强职业防护意识。结论:口腔科是一个重点科室,通过分析危害因素,提出具体防护措施,重视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减少或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口腔,门诊,职业危害,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方法选择咸阳市某医院260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问卷评测其职业倦怠现状。结果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为92.95%,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占39.73%、41.96%和18.30%。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职称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岗位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18,P=0.028<0.05)。结论咸阳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较严重,需进一步探究其影响因素,为降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程度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合同制护士职业获益感的影响。方法选取内地三甲医院合同制护士50名,采取抛硬币抽签形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利用讲座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落选者的亲身经历分享等进行认知干预。结果实验组护士职业获益感优于对照组,职业倦怠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适当的认知干预可提高护士的职业获益感水平,缓解职业倦怠。

  • 标签:
  • 简介:摘要:从人体健康与职业卫生角度来看,风险是环境有害因子所产生的有害效应,风险评价在职业卫生中起到指导性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风险评价步骤,并结合职业卫生发展情况及风险评价作用效果展开职业卫生中风险评价应用分析,旨在为风险评价的应用做出一定指导。

  • 标签: 风险评价 职业卫生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