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内转运时急诊科危重的患者采用安全转运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为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即参照组、研究组,各组患者共计40例,转运方式不同,分别是常规转运、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于风险事件发生率,研究组更低(P

  • 标签: 急诊科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安全转运护理模式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预防妇产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的重要性。方法 将84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20年4月—2021年6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归纳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术后感染护理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分析2组护理价值。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7.62%、76.19%,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院内感染 手术室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感染发生率的疗效效果。方法:本次观察随机选取100例患者为,并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对照组(n=50)进行研究。其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监护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感染部位分布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通过观察发现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部分是呼吸道与泌尿道,未出现死亡病例。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44.00%,两组比较差距具有统计性意义(P<0.05)。结论:根据上述观察,在重症监护病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 内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预防性护理模式进行研究,在其对呼吸科重症患者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以及其对患者的治愈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实现降低呼吸科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率,促进医疗上的进步。其所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在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这一时间中对其选择呼吸内科进行诊治的病例进行统计和整理,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选取适合的病例作为观察组进行观察,一共选取了80例。并且在其两年间有着相同病例资料中选取80例作为观察组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和比较。分为常规护理和预防性护理,对两种医治的整体模式进行分析,在实验组中,我们采取的不同于传统护理模式,而是采用预防模式,而对照组则选择传统的护理模式,对其治疗的整体情况、还有治疗后出现的问题等等,进行比较,感染情况和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的结果显示,其观察组中的整体效果好于对照组,对其治疗效果相对较好,感染率明显较低,同时在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也就是说预防性护理模式对降低呼吸科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率有着较大的优势,患者们也更喜欢此类治疗方式,相对比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感染率更低,整体的病情也有所改善,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这种护理方式的应用由此看来十分重要,我们应当对其预防性护理模式进行强化,从而实现在临床上推广,可对其发生感染的情况有效控制。

  • 标签: 预防性护理管理 呼吸内科 老年患者 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质量控制应用于消毒供应室中的效果,以及对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样本选取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共计120例,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消毒供应室常规管理和护理质量控制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操作技能、护理服务态度、安全护理以及护理满意度4个方面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而言,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参照组,t=8.574,10.597,7.881,9.665;P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理质量控制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在急诊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需要进行医院内转运的急诊危重患者90例,按照时间前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应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之前,实验组为应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以后。观察两组医院内转运时间。结果:实验组医院内转运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危重患者 快速通道 院内转运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实践程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急诊科(2017.10-2021.10)收治的320例院内转运的急危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n=160)和观察组(n=160)。对照组不使用循证护理实践程序干预,另一组使用循证护理实践程序干预。观察两组转运中意外发生情况(输液不畅、供氧中断、血压下降、死亡)并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63%较低于对照组的45.00%,P<0.05。结论 循证护理实践程序干预院内转运的急危重症患者利于减少意外事件发生,适合推广于临床。

  • 标签: 急危重症 院内转运 证护理实践程序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目标管理式护理在降低院内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压疮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553例ICU患者,根据目标管理式护理实施时间分为实施前(2017年7月1日~2018年3月31日)267例和实施后(2018年4月1日~2018年12月31日)286例,本次研究共配置护理人员36名。实施前采用常规压疮预防护理模式,实施后在常规压疮预防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目标管理式护理模式。统计实施前后院内ICU压疮发生率;调查护理人员实施前后的压疮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估实施前后患者家属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实施后院内ICU压疮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实施前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在压疮症状及风险评估、压疮预防、皮肤护理措施及压疮发生后处理方法4个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家属CCFSS得分为(108.32±9.63)分,明显高于实施前的(91.45±1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管理式护理能有效降低院内ICU压疮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对压疮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标签: 压疮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目标管理式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呼吸法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效果。该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实验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入院日期(每组35人)成功分组,采用呼吸护理方法,采用实时护理因此,试验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明显低于试验组患者,护理效率较高,有统计意义(p < 0.05)。结论呼吸护理可预防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 标签: 呼吸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针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院内转运过程中采取循证护理实践程序的作用价值。方法:此实验将于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接诊的急诊危重症患者中抽选研究对象,在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筛选出50例研究对象纳入对照组,该组患者在院内转运期间遵守正常规程;在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筛选出50例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该组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实践程序。组间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从转运耗时、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方面展开组间比较,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表现明显要比对照组更为出色(P<0.05)。结论:通过采用循证护理实践程序,为急诊危重症患者提供了一套完善的院内转运策略,为他们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从而发挥出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诊 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为了分析精细化护理管理措施对于血液内科化疗之后感染的预防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从2021年12月到2022年12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一共80名,通过随机分配的模式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名,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使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感染发生率。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3%,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化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率为11%,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为24%,实验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对血液内科化疗后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显著。

  • 标签: 精细化护理管理 血液内科化疗 院内感染 预防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在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收治的手术室手术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给予强化院内感染管理,两组各50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操作考核、专业知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急救药品和器械处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应用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强化院内感染管理 手术室护理 改进 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前一个重要的医学研究领域就是探索综合护理干预策略在预防外科手术后院内感染中的有效性,外科手术后院内感染是指在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后,手术切口或其他部位发生感染的情况,这种感染情况不单单是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更有甚者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在阐述科术后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和影响的基础上,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策略在预防外科术后院内感染中的有效性,进而谈论起体会,旨在有效降低外科手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预防 外科术后 院内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复诊肺结核患者管理中开展院内-院外全程随访方案的护理成效。方法:现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复诊肺结核患者中随机抽取出60例开展护理研究,病例研究时间段为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分组方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组别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每一组各有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开展院内院外全程随访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用药依从性、自护能力、焦虑情绪以及生活质量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焦虑情绪和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自护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均得到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护理后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诊肺结核患者及时开展院内院外全程随访护理方案,可获得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能够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增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自护能力,并且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复诊肺结核 院内-院外全程随访方案 成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质量控制在降低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院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3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地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护理质量控制)各包含69例,对比两组医院感染风险发生概率、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室采用护理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率,值得推荐。

  • 标签: 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 护理质量 控制效果 院内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的126例危重症患者(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均于本院急诊科接受治疗,为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信封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3)和对照组(n=63)。对比两组院内转运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转运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转运所需时间更短,接收科室及患者家属对院内转运满意度更高,差异可比,P<0.05。结论: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院内转运中,危重症患者转运中不良反应大幅减少,转运时间较常规转运护理也明显缩短,不仅提高了对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效率,还降低了转运风险。

  • 标签: 安全转运 转运护理模 急诊科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安宁疗护护理宣教对改善癌症终末期患者家属死亡态度的效果。方法:抽选本院在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癌症终末期患者家属共计89例,将患者家属的入院序号完全打乱,使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即实验A组(n=44,常规护理)和实验B组(n=45,安宁疗护护理宣教),在整个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准确和详细记录下需要进行观察的指标,以确保护理的实际效果。结果:根据研究数据可知,相较于实验A组,实验B组患者家属死亡态度更良好,负性情绪评分更低,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就本次研究所得的具体数据做对比分析发现,在癌症终末期患者家属的临床护理中,需要采用安宁疗护护理宣教来展开具体的护理工作,能够帮助患者家属提升死亡接受度,缓解其负性情绪,维持其陪护期间的身心健康。各项数据对比发现,采用该护理方式比之于实施常规护理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可推广。

  • 标签: 安宁疗护护理宣教 癌症终末期 患者家属 死亡态度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飞速发展,器官移植手术的实施可谓是人类医学史上的重大纪元,为广大患者重拾生存的希望,而供体的维护期护理直接决定了捐献器官的价值,故当器官捐献供体确定之后,护理人员也开始发挥其中的重要作用,不同于以往的护理方案,身处后疫情时期,对于流行病的防控与管理,使得各项护理工作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供体的护理工作,结合脑死亡器官捐献供体的基本要求,总结可实施的方案策略,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疫情防控 脑死亡 器官捐献供体 维护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标:研究姑息治疗在治疗晚期肿瘤患者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0名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组,将30名接受定期治疗的患者安排在一个观察组,另一个观察组接受疼痛治疗和姑息治疗结果:组的疼痛率略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在生理、生理、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状况、能量、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观察组,p < 0.05。结论:减轻晚期癌症患者负担的干预措施可以大大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消极情绪、克服各种心理疾病的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 标签: 临终关怀护理 肿瘤晚期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安宁疗护中护士对终末期肿瘤患者死亡情绪的体验。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1月抽取我院10名肿瘤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其面对面访谈,针对性提出问题,并收集护士答案后进行整理,总结护士对终末期肿瘤患者死亡情绪的体验。结果 统计问题答案,归纳为情感体验、应对方式、对生活影响、困难与需求四个方面。结论 通过与护士的质性访谈,发现对终末期肿瘤患者进行安宁疗护的护士一般会有负性情绪存在,包括恐惧不安、悲伤、无助、失落、麻木等,通常会通过自我反思来改善情绪,通过不断成长,减少情感损耗,减轻负面状况,积极应对。另外,情绪表达途径受限也是护士常见情况,应加强外界多方面支持。并且通过完善安宁疗护培训体系,定期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对临床护士群体心理状况的重视,促使护士应对死亡事件能力增强,进而护士的疗护水平提高。

  • 标签: 终末期肿瘤 安宁疗护 死亡情绪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