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血液中CRP水平与其相关疾病的关系,探讨CRP在血液生化指标检测中的重要意义。方法收集某院2003-2008年间的血液相关疾病患者120例,作为试验组。健康人1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CRP含量,并分析CRP水平与各相关疾病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CRP值为8.24±1.85,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CRP值为40.15±8.77,恶性血液病伴有发热患者CRP值为11.68±3.04,代谢综合征(MS)患者CRP值为2.88±1.06,尿毒症血液透析病患者CRP值为12.88±7.46,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CRP值为轻度中毒3.87±0.34,中度中毒0.92±2.01,重度中毒27.45±10.48。结论各类型的血液相关疾病患者的CRP值均较相对应的对照组CRP值有所升高。该值可作为早期判断上述各类疾病发生的指标,为预防上述类疾病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 标签: 血液 生化指标 CRP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在桥本甲状腺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56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64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60例体检健康者,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TGAb、TPOAb的水平。结果桥本甲状腺炎和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的TGAb、TPOAb水平均高于健康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TGAb、TPOAb水平高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中抗甲状腺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对于桥本甲状腺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自身抗体 TGAb TPOAb 桥本甲状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预后效果将患者分为死亡组(6例)和存活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d、3d、5d、转出或死亡前最后1次患者CRP和PCT水平。结果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入院后第1天CRP和PC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第3d、5d、最后1次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PCT水平持续升高,提示患者病情危重,所以临床联合检测CRP、PCT水平对评估感染性休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感染性休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不同人群尿微量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的比较,对尿微量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的意义做出评价。方法将2013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检测的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a1)、糖尿病组(a2)、正常组(b),对着三组分别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通过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同时糖尿病组显著高于正常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能够作为检测糖尿病肾病的指标,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肾病 检测
  • 简介:3D打印技术被制造业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在21世纪已经在许多领域都展现了巨大的价值和潜力,在医学领域如骨科、口腔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D打印的开展应用也为血管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综述介绍3D打印技术在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打印技术 疾病诊治 血管疾病 应用 医学领域 整形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及3DCT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MPR、SSD、MIP及VRT图像,分析各种成像方法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MPR及3DCT可发现及多方位观察骨病变。结论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综合应用是诊断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骨病变 螺旋CT 重建
  • 简介:大多时候,期刊将注意力集中在已适用于治疗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上。这篇文章却不一样。主编选了5个有关心血管健康的创新型科技,他预测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经常听到这些科技。诊断、治疗心脏病的创新设备和手术即将来临。1.谷歌眼镜众所周知的可佩戴计算技术——谷歌眼镜,是一款头戴式眼镜。这款复杂的微型计算机可以拍照,录制视频,无线传输数据。医生可以在进行医疗手术时,使用无手操作装置,录制和传输图片,不需要操作照相机,也不会弄脏无菌外科手术环境。

  • 标签: 谷歌 心血管健康 创新设备 操作装置 头戴式 医疗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技术。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56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采用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治疗,每组28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随访2年、4年患者生存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清扫数目、肿瘤大小等肿瘤根治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术中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快,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感染发生率低,其临床治疗效果与传统对照组手术效果基本相似,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可以作为临床的标准手术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结直肠癌 根治术
  • 简介:3D打印技术,又称添加制造、增材制造或增量制造技术,是一种计算机快速成形技术。它以数字化模型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电脑辅助技术完成一系列数字切片,并将这些切片信息传送到3D打印机上,后者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形,即将连续的薄型层面进行堆叠,直至一个固态物体成型[1]。其工作原理与普通打印机基本相同,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层层叠加,最终将计算机上的图像变为实物。

  • 标签: 脑血管病 3D打印技术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远端胰腺切除术后不同胰腺残端关闭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外科2016年3月至8月期间收治的实施胰腺远端切除术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患者术后应用手工缝合法关闭胰腺残端,B组患者术后应用闭合器法关闭胰腺残端,C组患者术后应用超声解剖器法关闭胰腺残端。结果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A组、B组患者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A组、B组患者少(P<0.05);A组、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术后输血率、引流液淀粉酶值、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30d内在住院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C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A组、B组患者的20.0%、15.0%(P<0.05),A组、B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远端胰腺切除术后应用超声解剖器法关闭胰腺残端,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 标签: 远端胰腺切除术 胰腺残端关闭技术 术后并发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临床运用研究。方法本文选取12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确定病情后直接确定手术方式,研究组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实施治疗过程,对其急救疗效进行分析和对比探讨。结果重症监护室内苏醒后,急性生理学参数计分大小、年龄计分大小、慢性疾病计分大小以及总得分大小分别是(6.99±2.77)分、(1.69±0.60)分、(4.48±1.85)分以及(12.97±4.69)分,其中急性生理学参数计分大小和总得分大小两项指标评分大小结果和重症监护室内苏醒前对应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实施治疗过程后,可以缩短急救时间,缓解创伤应激反应,节省手术时间,改善创伤三联征,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有效提升临床急救效果。

  • 标签: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严重腹部创伤 急救 临床运用
  • 简介:近几年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3D-DSA)大大提升了细小颅内血管动脉瘤的检出性,已成为其最新的诊断金标准。本文就其在颅内血管细小动脉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图技术(ET)检测51~60岁、61~70岁PD患者52例未用药时或停药48h后的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其中已服用多巴丝肼治疗的34例患者再次检测服药1.5h后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值比较,2个年龄组PD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明显降低(P<0.05或P<0.01);5-羟色胺(5-HT)也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酰胆碱(Ach)增高,但仅61~70岁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年龄组比较,DA在61~70岁组实测值更低(P<0.05)。34例患者服用多巴丝肼后,NE、5-HT、DA较服药前明显升高(P<0.15)。结论PD患者脑内神经递质DA、NE、5-HT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年龄增加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不同年龄段其脑内神经递质变化有所不同。ET可测量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为PD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 脑电超慢涨落图技术 帕金森病 神经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