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肺循环阻断可行性该术式在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单侧肺循环阻断与单纯肺动脉阻断的显微结构变化,另选择30例行单侧肺循环阻断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治疗组,随机选择行单纯肺动脉阻断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结果单侧肺循环阻断与单纯肺动脉阻断的显微结构变化类似,两组在炎症反应、组织水肿等方面无差别。比较两组术式临床应用方面:治疗组手术时间、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无差异。结论单侧肺循环阻断不增加组织损伤,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阻断疗法 肺循环
  • 简介: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茶碱缓释片、酮替芬口服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观察治疗前、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L-4、IL-10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4、IL-10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L-4表达水平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能明显降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血清IL-4表达水平、升高IL-10表达水平,明显改善肺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咳嗽变异型哮喘 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支气管镜局部灌注联合全身化疗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3DThZVAK+M/15DThZV+M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化疗方案,观察组联合应用支气管镜局部灌注治疗,比较两组痰菌转阴率、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随访12个月,观察组痰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9.68%vs35.48%,74.19%vs48.39%,88.71%vs67.74%),(χ2=7.725,8.702,8.002,P<0.05);治疗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含量降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17.77±3.12vs11.00±1.45)pg/mL、(45.65±5.42vs37.96±4.36)mg/L、(0.31±0.08vs0.23±0.05)ng/L](t=15.494,8.705,6.677,P<0.05,P<0.01);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0.86±0.15vs0.48±0.10)g/L、(4.22±0.56vs2.12±0.36)g/L、(0.29±0.08vs0.14±0.05)g/L](t=16.597,24.838,12.520,P<0.01);两组发热、咳血痰、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4.19%vs20.97%)(χ2=0.185,P>0.05);随访2年,观察组复发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14.52%(χ2=4.888,P<0.05)。结论支气管镜局部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有助于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率,减少复发率,可能与抑制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

  • 标签: 耐多药肺结核 支气管镜局部灌注 全身化疗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水平在结核性和恶性胸水患者血清胸水中含量变化对胸水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6例结核性胸水,36例恶性胸水患者血清和胸水中IL-6、IL-8水平30例健康者血清IL-6、IL-8水平。结果结核组与恶性胸水组的IL-6分别为533.18±425.20pg/ml,122.50±92.41pg/ml,两组数据具显著性差异(P〈0.002);结核组和恶性组中胸水与对应血清中的IL-6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结核组和肺癌组血清IL-6的含量则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核组与恶性胸腔积液组的IL-8分别为434.24±68.52ng/ml,364.38±46.21ng/m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核组和恶性组中胸水与对应血清中的IL-8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结核组和肺癌组血清IL-8的含量则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核性与恶性胸水患者胸水中IL-6、IL-8水平较正常人有明显升高,对在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水患者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IL-6 IL-8 胸水 结核性 恶性
  • 简介: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气道炎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口服茶碱缓释片,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干粉剂,疗程均为16周。治疗前后观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FEV1/预计值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FVC、FEV1/预计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时,两组患者FEV1/FVC、FEV1/预计值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IL-6IL-12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时,两组血清hs-CRP、TNF-α、IL-6IL-12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治疗善稳定期慢阻肺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下调血清hs-CRP、TNF-α、IL-6IL-12表达,抑制慢性炎性反应,延缓肺功能的减退。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噻托溴铵 肺功能 炎性因子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各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川芎嗪注射液、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9.03%(χ^2=5.522,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7.010,13.738,17.448,P<0.05,P<0.01);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明显低于对照组(t=11.552,4.635,6.407,P<0.05,P<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9.68%vs6.45%)(χ^2=0.435,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有助于提高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抑制患者炎症状态、改善凝血功能等因素有关。

  • 标签: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川芎嗪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 炎性因子 凝血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经Respimat吸入器给予不同剂量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选取2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Respimat吸入器给予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连续治疗1年,随机将其分成高剂量组(5μg/d,n=120)和低剂量组(2.5μg/d,n=12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指标水平、不良反应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指标水平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口干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高剂量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Respimat吸入器给予低剂量的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可以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维持治疗,且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进一步大数据分析。

  • 标签: Respimat吸入器 噻托溴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