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剂量为100mg/kg。结果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与对照组同项比较,(P均〈0.05或〈0.01);治疗组治疗后各时段机械通气参数FiO2、VEI、MAP与对照组同项比较,(P均〈0.05或〈0.01)。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值用于鉴别入院肺炎患儿疾病严重程度价值。方法将95例肺炎患儿根据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为轻症组48例重症组47例,40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CPIS评分评估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估肺炎患儿病情预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检测三组儿童血清IL-6、IL-10水平,计算IL-6/IL-10值,分析肺炎患儿血清IL-6/IL-10值与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IL-6/IL-10值,诊断重症肺炎价值。结果重症组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轻症组;轻症组重症组血清IL-6、IL-10水平IL-6/IL-10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组血清IL-6、IL-10水平IL-6/IL-10值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肺炎患儿血清IL-6/IL-10值分别与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56、0.806,P=0.005、0.000);血清IL-6/IL-10值诊断重症肺炎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4,敏感性为70.21%,特异性为85.42%。结论IL-6/IL-10值与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L-6/IL-10值越高,患儿病情越严重,预示不良预后,可作为诊断重症肺炎临床指标。

  • 标签: 肺炎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肺部感染评分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儿童
  • 简介: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u)是指心源性以外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其严重阶段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可进一步发展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F)。Au概念包括了ARDS从轻到重全部连续性病理生理过程,重症ALI被定义为ARDS,即轻度ALI为ARDS前奏。ALI作为危重病研究热点,尽管目前从诊断到治疗方式有了很大进展,但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许多研究仍有待于临床进一步拓展与追踪。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治疗方式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非心源性肺水肿
  • 简介:我国老年肺结核是指年龄60岁以上肺结核患者。其发病机制有以下两种类型:(1)原发感染后肺部遗留下潜在病灶,当老年免疫力低下时,潜在病灶“复燃”属内源性发病(2)年老体弱,抵抗力低下而感染,属外源性感染发病。我国调查结果显示“三高一低”特点,即患病率高,菌阳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结核病,重视老年肺结核诊断,进而达到及时、有效地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老年肺结核 诊治 发病机制 肺结核患者 免疫力低下 抵抗力低下
  • 作者: 侯亚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呼吸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生活与健康》2021年第12期
  • 机构: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500
  • 简介:慢性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病,是因为肺功能减弱所致,而肺功能减弱原因通常与年龄增长、空气环境污染、肥胖、药物应用不当、情绪刺激等诸多原因有关。如果不及时干预,则可能随着病情加重、恶化而死亡。面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时,该如何正确实施治疗呢?

  • 标签: 慢性呼吸衰竭;肺功能
  • 简介:目的EV71-IgMELISA法EV71RNART-PCR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进行比较。方法采用EV71-IgMELISA法EV71RNART-PCR法分别对553例手足口病临床确诊患儿静脉血咽拭标本进行检测。结果EV71-IgMELISA法阳性率35.62%(197例)高于EV71RNART-PCR法阳性率18.63%(103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9.56,P〈0.001)。EV71-IgMELISA(-)且EV71RNART-PCR(-)有329例,同时EV71-IgMELISA(-)且EV71RNART-PCR(+)有24例,进一步表明两种方法结果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3.11,P〈0.001)。结论EV71-IgMELISA法具有高敏感性,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 标签: RT-PCR法 ELISA法 EV71 检测结果 手足口病 RNA
  • 简介: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与WhlB7,drrA,drrB基因表达关系。方法通过设计并合成结核分枝杆菌WhiB7,drrA,drrB基因引物,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利用逆转录得到三个基因eDNA。并eDNA进行PCR扩增,通过优化PCR参数,使PCR方法达到检测cDNA拷贝数准确性。分析WhlB7,drrA,drrB基因表达不同类型耐药菌株表达程度。使用药物刺激观察耐药菌株WhiB7,drrA,drrB基因变化。结果逆转录荧光定量PCR可以对WhIB7,drrA,drrB基因很好定量。不同种耐药菌株进行WhIB7,drrA,drrB基因检测,阳性率分别为:单利福平耐药菌株85.0%(17/20)、35.0%(7/20)、30.0%(6/20),单异烟肼耐药菌株37。5%(12/32)、87。5%(28/32)、81.3%(26/32),利福平和异烟肼均耐药菌株87.5%(14/16)、75.0%(12/16)、81.3%(13/16),含利福平异烟肼多重耐药菌株88.2%(30/34)、82.4%(28/34)、85.3%(29/34),药物敏感菌株12.4%(12/97)、8.2%(8/97)、9.3%(9/97)。耐药菌株WhIB7,drrA,drrB基因阳性率高于药物敏感菌株。WhIB7基因与利福平耐药关系紧密,drrAdrrB基因与异烟肼耐药关系紧密。但不同药物耐药菌基因表达诱导能力不同。结论WhiB7,drrA,drrB基因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作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筛查重要参考,为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日后基因表达与耐药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利福平 异烟肼 WhIB7 drrA drrB
  • 简介:目的探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干预治疗肺部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最佳治疗方案.方法79例入选PA感染病例分为A组(13例)、B组(25例)、C组(19例)、D组(22例),均予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治疗.同时A组予阿奇霉素500mg/次,每日1次;B组予罗红霉素150mg/次,每日2次;C组予红霉素250mg/次,每日4次;D组不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观察各组连续治疗2周有效率连续治疗2、3、4、5周治愈率.部分继续干预,部分病人愈后停止干预,观察半年复发率.结果2周有效率2、3、4、5各周治愈率A、B、C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明显比D组高(P<0.05~0.01).A、B、C组治疗4周治愈率比治疗2、3周显著提高(P<0.01),而治疗5周治愈率比治疗4周提高有限.愈后继续干预4周比愈后停止干预半年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干预可显著提高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等抗菌素PA疗效,但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之间种类差别对疗效影响不大;要达最高疗效,最好要干预4周,可明显降低半年复发率,愈后最好继续干预4周.

  • 标签: 大环内酯类 抗生素 肺部 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感染 罗红霉素
  • 简介:目的探讨BNP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本院接受诊断与治疗患者,其中肺心病代偿组、肺心病失代偿组(呼吸困难组、右心衰组全心衰组),每组各50例。另外,选择同期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彩色超声诊断仪监测肺动脉压(PASP)、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每搏量(RVSV)。BNP三维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BNP为(143.50±22.51)ng/L,肺心病代偿组为(311.87±45.11)ng/L,呼吸困难组为(758.64±63.14)ng/L,右心衰组为(2134.25±214.01)ng/L,全心衰组为(6237.36±325.48)ng/L。随着病情进展,血清BNP水平组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5=121.425,P<0.001)。随着病情加重,PASP、RVEDVRVESV逐渐升高(F1,245=15.121,P<0.001;F1,245=9.121,P<0.001;F1,245=9.121,P<0.001),RVSVRVEF(F1,245=12.254,P<0.001;F1,245=10.201,P=0.003)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BNP与PASP、RVEDV、RVESV、RVSV、RVEF均有明显相关性(r=0.458、0.684、0.354、-0.715、-0.654,P<0.05)。结论血清BNP三维超声心动图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有利于肺心病患者诊断预后评价,未来需要进一步长期随访观察以明确其价值。

  • 标签: 脑钠肽 三维超声心动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作者: 施建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呼吸系统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2年第7期
  • 机构: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人民医院,云南广南663300
  • 简介:目的:探究大叶性肺炎患者采取电子支气管镜下肺内注药法治疗临床疗效。方法: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医院收治66例大叶性肺炎患者,作为此次探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3,电子支气管镜下肺内注药疗法)对照组(n=33,常规药物疗法),比较分析两组不良指征消退时间治疗成效。结果:实验组发热、肺部啰音、咳嗽、使用抗生素等各项不适症状消退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5d、7d、15d分别拍摄临床影像,实验组影像学所示出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大叶性肺炎治疗,利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肺内注药法较常规肺内注药法而言,成效更佳,可明显加快高热、恶寒、胸痛、咳痰等各项不适症状缓解,同时能缩减住院时间,强化预后生活质量,其临床意义较高。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肺内注药法;大叶性肺炎
  • 简介:慢性肺心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多因慢性支气管炎所致。死亡率较高。我国自1973年开展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防治以来,病死率已从31.7%降至14.6%。慢性肺心病虽不能根治,但如治疗适当,加强自身保健,可以缓解症状,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病人亲属若能掌握一定家庭护理知识,可使病人减少去看急诊或住院次数。戒绝烟酒是维护呼吸道防御免疫力重要举措,缓解期适当地参加些力所能及体育活动,如:散

  • 标签: 慢性肺心病 慢性支气管炎 家庭护理 中老年人 体育活动 病人亲属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老年胸腹部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合适剂量。方法将45例老年胸腹部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C三组),A治疗组(15例)采用rhGH4IU,每日1次肌肉注射,连续治疗10d;B治疗组(15例)采用rhGH4IU,每日2次肌肉注射,连续治疗10d;;C空白组(15例)无rhGH治疗。三组其他治疗相同。观察三组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一次拔管成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平均住ICU时间、ICU病死率及第10天时患者血糖含量、每日胰岛素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一次拔管成功率、VAP发生率、ICU病死率优于对照组(P〈0.05)。rhGH组治疗后胰岛素每日用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在可控范围内。结论rhGH每日4IU或8IU10天治疗老年胸腹部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安全有效,但治疗期间应强化胰岛素治疗,防止糖代谢紊乱发生。

  • 标签: 呼吸功能不全 机械通气 重组人生长激素 老年人
  • 简介:目的乌司他丁联合常规疗法慢阻肺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SP蛋白、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水平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诊断并进行治疗慢阻肺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9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数、肺表面活性物相关蛋白D(SP-D)肺部活化控制趋因子(PARC/CCL18)水平进行检测,并统计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834,P=0.000);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气指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各项指数均有显著改善,其中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O2、SaO2、p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533,P=0.012;t=3.030,P=0.003;t=2.577,P=0.012),PaCO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4.734,P=0.004);治疗后肺功能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治疗后研究组PEFFEV1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4.830,P=0.000;t=3.630,P=0.002);并且治疗后两组患者PARC/CCL18SP-D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研究组两项指标的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823,P=0.008;t=4.693,P=0.000)。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常规疗法可更有效提高慢阻肺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PARC/CCL18、SP-D指标并且具有更好临床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乌司他丁 呼吸衰竭 血清SP蛋白 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
  • 简介:目的评估血乳酸水平24小时乳酸清除率慢阻肺急性期(AECOPD)患者预后关系。方法通过结合APACHEⅡ评分AECOPD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109例AECOPD患者24小时血乳酸24小时乳酸清除率变化。结果将AECOPD患者分为存活组死亡组,结合APACHEⅡ评分AECOPD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存活组98例患者24小时乳酸清除率为36.84±17.42%,死亡组11例患者24小时乳酸清除率为14.63±9.42%,死亡组患者24小时血乳酸明显高于存活组,而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且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呈高水平;24小时乳酸清除率越低,患者住院天数越短。结论24小时乳酸清除率血乳酸水平检测对于评估AECOPD患者预后是一个较好指标,血乳酸越高,乳酸清除率越低,患者预后越差。

  • 标签: AECOPD 乳酸 乳酸清除率
  • 作者: 唐锐
  • 学科: 医药卫生 > 呼吸系统
  • 创建时间:2022-09-13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1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637300
  •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慢性咳嗽患者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30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茶碱片联合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经茶碱片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咳嗽患者采用茶碱片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可以使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得到较为明显改善,令患者身体状况及早好转。

  • 标签: 呼吸内科;慢性咳嗽;咳痰;喘息
  • 简介: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治疗隔离时间长,给病人和家属带来恐惧、焦虑,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直接影响病人康复.近几年随着流动人口增多,肺结核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此,做好健康宣教,成为当今护理一大主题.现将具体教育内容介绍如下:

  • 标签: 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 结核病人 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人康复 上升趋势
  • 简介:目的总结肺癌患者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通过145例肺癌患者外科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5例肺癌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完成手术切除139例,死亡1例,手术切除率为95.8%,死亡率0.69%。结论非小细胞肺癌I期Ⅱ期患者首选手术治疗;Ⅲa期部分Ⅲb期患者,随着外科手术技术提高,可通过手术达到治疗目的;行肺叶切除获得根治高龄肺癌患者(年龄大于70岁)应尽力争取手术。

  • 标签: 肺癌 外科治疗
  • 简介: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抗生素耐药主要原因有: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如B-内酰胺酶,氨基糖甙类钝化酶等;抗生素渗透障碍或因主动外排泵使抗生素无法进入细胞内达到作用靶位产生抗菌效能;靶位改变,染色体突变耐药质粒均可改变抗生素作用靶位;代谢途径改变等。与肺炎克雷伯杆菌相关β-内酰胺酶主要有由染色体介导头孢菌素水解酶(Amp-C酶)、质粒介导TEMSHV酶及其衍生物组成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羧苄青霉素酶、邻氯青霉素酶(OXA酶)非金属碳青霉烯酶。这些β-内酰胺酶以ESBLs产生在肺炎克雷伯杆菌中最为重要

  • 标签: 肺炎克雷伯杆菌 抗生素耐药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分子机制 作用靶位 青霉素酶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不典型肺结核病诊治,分析老年人结核病漏误诊原因影响因素。方法我科近3年诊治老年肺结核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表现、伴随疾病、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等方面与“指南”诊断要点符合情况分为非典型组(A组)与典型病组(B组),两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典型组与典型病组之间临床确诊时间、伴随肺部感染多器官病变发生率、相关检查阳性率等方面有很大差别,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肺结核病临床表现检查等各方面虽然不典型,但只要高度重视此病诊治,就能减少漏误诊,提高此病诊治水平。

  • 标签: 老年人 不典型肺结核 诊断分 肺结核病人 实验室检查 诊治水平
  • 简介:肺栓塞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使肺动脉血流减少或中断,引起肺循环障碍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具有起病急、特异性差、易漏诊、病情重、病死率高等临床特点,可引起休克、呼吸衰竭猝死,病死率高达20%~30%,是威胁患者生命内科危重症之一。采取积极有效治疗与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深刻临床意义。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临床诊断肺栓塞43例,通过采取有效治疗护理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 标签: 精心护理 肺栓塞 病理生理综合征 临床特点 肺循环障碍 内科危重症